方劑組成解釋
增損啓膈散中加入川貝母,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清熱化痰: 川貝母性寒,味甘微苦,入肺經,具有清熱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啓膈散旨在治療痰熱阻肺,氣機不利,故以川貝母清熱化痰,使痰液易於排出,暢通氣機。
2. 軟堅散結: 川貝母亦有軟堅散結的功效,可有效緩解因痰熱鬱結引起的胸悶、氣短等症狀。啓膈散中加入川貝母,不僅能清熱化痰,更能疏通氣血,改善胸部不適,達到治療效果。
「增損啓膈散」中包含「鬱金」,其主要原因有二:
一、 疏肝解鬱,行氣止痛:鬱金味辛、苦,性微寒,入肝、脾經。具有行氣解鬱、活血止痛的功效。方中以鬱金配合其他藥物,可疏肝解鬱,行氣止痛,緩解胸悶、脅痛、胃脘脹痛等症狀。
二、 清熱解毒,涼血消腫:鬱金亦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之效。配合方中其他清熱解毒藥物,可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治療因濕熱蘊結所致的胸悶、腹脹、發熱等症狀。
增損啓膈散中包含當歸,乃因其具多方面功效,與方劑主治相契合。
一、養血活血,改善氣血運行: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能補血活血,改善氣血運行不暢,有助於解除胸膈鬱滯,緩解胸悶、心悸等症狀。
二、調和營衛,改善氣機升降:當歸能調和營衛,促進氣血流通,有助於改善氣機升降失調,提升臟腑功能,增強身體抵抗力,達到啓膈散結的效果。
綜上,當歸於增損啓膈散中,以其養血活血、調和營衛之功效,與方劑整體治療目的相符,有助於改善氣血運行、解除胸膈鬱滯,達到散結啓膈的效果。
增損啓膈散中加入桃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活血化瘀: 桃仁性味苦甘,入心、肺、脾經,具有活血化瘀、潤腸通便之功效。方劑中加入桃仁,可改善氣血瘀滯,促進氣機運行,從而達到消癥散結、通利竅道的作用。
- 軟堅散結: 桃仁亦有軟堅散結之效,可有效化解因氣血瘀滯導致的腫塊、結節等病竈,配合其他藥材,增強療效,達到治病根源的效果。
增損啓膈散中加入沙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養陰,潤肺止咳:沙參性涼味甘,入肺、脾經,具有清熱養陰、潤肺止咳之效。方劑中加入沙參,可有效緩解因熱邪犯肺所致的咳嗽、氣喘、痰多等症狀,同時滋潤肺燥,緩解咽乾、口渴等不適。
- 益氣健脾,助脾運化:沙參亦有益氣健脾之功,可增強脾胃運化能力,促進營養吸收。方劑中加入沙參,可補足脾氣虛弱所致的食慾不振、倦怠乏力等症狀,有助於改善整體體質,提升治療效果。
增損啓膈散中包含「急性子」是基於其 消食化積、行氣止痛 的功效。
急性子味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 消食導滯、行氣止痛 的作用,對於食積停滯、脘腹脹痛、消化不良等症狀有顯著療效。增損啓膈散主要用於治療 食積氣滯、胸膈痞悶、脘腹脹痛、噯氣反酸、食慾不振 等症,而急性子正是針對這些病症的核心藥物之一,它能有效地消食積、行氣止痛,緩解患者的痛苦。
增損啓膈散中加入昆布,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利水消腫: 昆布性寒,味鹹,入腎經,具有利水消腫之效。方中加入昆布,有助於利水消腫,緩解痰濕壅塞所致的胸悶氣短、咳嗽痰多等症狀。
二、軟堅散結: 昆布性滑,具有軟堅散結之效,能化痰軟堅,改善氣管黏膜炎症,促進痰液排出,從而達到消痰止咳的效果。
增損啓膈散中加入丹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一、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丹參性涼,味苦甘,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涼血消腫、行氣止痛之功效。方中因啓膈散主治胸中氣滯、血瘀所致的胸悶、心痛、呼吸不暢等症,丹參加入可促進血液循環,緩解氣滯血瘀,起到行氣止痛的作用。
二、清心降火,安神定志:丹參亦具清心降火、安神定志之效。方中如伴有心煩不安、失眠多夢等症狀,丹參可清心火,安神志,改善心神不寧之狀。
增損啓膈散方中加入海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軟堅散結,消痰化瘀:海藻性寒,味鹹,入肝、腎經,具有軟堅散結、消痰化瘀的功效。方中加入海藻,可有效化解痰濕瘀結,改善氣機鬱滯,有助於開膈散結,解除胸悶、氣短等症狀。
二、引藥下行,利水消腫:海藻性滑,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方中加入海藻,可引導藥物下行,利水消腫,同時有助於化解痰濕,促進痰液排出,進一步達到開膈散結的效果。
增損啓膈散中加入紅花,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紅花性溫,味辛,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方劑中加入紅花,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瘀,緩解胸膈脹滿、疼痛等症狀。
-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紅花與其他藥物配伍,可以增強其療效。例如,與香附、鬱金等藥物配合,可以更好地行氣止痛,改善氣血運行。與川芎、白芷等藥物配合,可以更好地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增損啓膈散】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主治食管癌中期,痰瘀互結之證。其主要症狀包括:
- 吞咽困難,甚則水飲難下,反映氣機阻滯、痰瘀阻塞食道。
- 胸膈疼痛,為瘀血內停、經絡不通所致。
- 泛吐粘痰,乃痰濁上逆之象。
- 大便堅硬,或吐下如赤豆汁,提示瘀熱內結、損傷脈絡。
- 形體消瘦,肌膚枯燥,為陰血虧耗、瘀久化熱傷陰之徵。
- 舌紅或青紫,脈細澀,俱為痰瘀互結、氣滯血瘀之舌脈表現。
此證病機關鍵在於痰濁凝聚、瘀血內阻、氣陰兩傷,故治以化痰軟堅、活血散瘀為主,兼顧養陰潤燥。
組成分析與治療原理
本方以化痰軟堅、活血化瘀為核心,藥物配伍可分為以下四類:
化痰散結藥
- 川貝母:潤肺化痰,開鬱散結,針對痰熱瘀阻。
- 昆布、海藻:鹹寒軟堅,消痰散結,專治癭瘤、瘰癧及痰瘀積聚。
- 急性子(鳳仙花子):破血軟堅,消積透骨,能散頑痰瘀血,為食管癌常用藥。
活血化瘀藥
- 丹參、紅花、桃仁:活血祛瘀,通絡止痛。丹參兼能涼血,桃仁潤腸通便,適合瘀熱便結。
- 鬱金:行氣解鬱,活血止痛,兼能化痰開竅。
- 蜣螂蟲(推糞蟲):破瘀通絡,攻堅散結,古代用於噎膈、癥積,取其走竄之性。
養陰潤燥藥
- 沙參:養陰清肺,潤燥生津,緩解陰傷燥結。
- 當歸:養血活血,潤腸通便,助化瘀而不傷正。
協同增效邏輯
- 痰瘀並治:以昆布、海藻、川貝化解痰結,配合丹參、桃仁、紅花破血逐瘀。
- 攻補兼施:在化痰破血之餘,用沙參、當歸顧護陰血,防峻藥傷正。
- 通降並行:急性子、蜣螂蟲攻竄通絡,鬱金疏肝降氣,共奏開啓噎塞之效。
可能功效擴展
- 抗腫瘤作用:昆布、海藻含碘及多糖體,可能抑制腫瘤生長;丹參、紅花具抗纖維化效果。
- 改善微循環:活血藥組(桃仁、紅花)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緩解組織缺血。
- 緩解狹窄梗阻:急性子、蜣螂蟲或可鬆解食道痙攣,減輕阻塞症狀。
- 潤燥通便:當歸、桃仁、沙參兼顧腸道津虧,改善便秘。
此方標本兼顧,以**「化痰-活血-養陰」為軸線,針對痰瘀膠結、陰傷燥熱之複雜病機,體現中醫「結者散之,留者攻之,燥者潤之」**的辨證思路。
傳統服藥法
川貝母9克,鬱金9克,當歸9克,桃仁9克,沙參9克,蜣螂蟲9克,急性子9克,昆布9克,丹參12克,海藻12克,紅花6克。
化痰軟堅,活血散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孕婦及月經量多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增損啓膈散, 出處:《古今名方》。 組成:川貝母9g,鬱金9g,當歸9g,桃仁9g,沙參9g,蜣螂蟲9g,急性子9g,崑布9g,丹參12g,海藻12g,紅花6g。 主治:化痰軟堅,活血散瘀。主治:食管癌中期,痰瘀互結。吞咽困難,甚則水飲難下,胸膈疼痛,泛吐粘痰,大便堅硬,或吐下如赤豆汁,形體消瘦,肌膚枯燥,舌紅或青紫,脈細澀。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