牆苔散

QIANG TAI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7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4%
肺經 23%
胃經 16%
心經 14%
腎經 8%
肝經 6%
大腸經 6%
脾經
肺經
胃經
心經
腎經
肝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牆苔散中加入白朮,主要考量其健脾燥濕之功效。

牆苔散為治療濕疹、皮膚瘙癢等症的方劑,而白朮性溫味甘,入脾胃經,具健脾燥濕、止瀉固表之效。濕邪困脾,易致脾虛濕盛,外溢於肌膚,則易發濕疹、瘙癢等症。白朮可健脾燥濕,使脾氣健運,濕邪得除,從而改善濕疹、皮膚瘙癢等症狀。此外,白朮還有固表之效,可防止濕邪外侵,進一步鞏固療效。

牆苔散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滲濕: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腎經,具有利水滲濕之效。牆苔散主要針對濕熱所致的皮膚病,茯苓能利濕化熱,將體內過多的濕熱之氣排出體外,有助於改善皮膚症狀。
  2. 健脾益氣: 茯苓兼具健脾益氣之功,可增強脾胃運化功能,改善因濕熱導致的脾胃不和,進一步促進濕熱排出,有助於整體病症的恢復。

牆苔散中加入槐花,主要基於其清熱涼血、止血止痛的功效。

槐花性涼,味苦,入肝、大腸經,具有清熱涼血、止血止痛的功效。牆苔散多用於治療熱毒血瘀所致的瘡瘍腫痛,而槐花能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可有效控制瘡瘍的炎症反應,並促進傷口癒合。此外,槐花亦有止痛作用,能緩解瘡瘍所致的疼痛,使患者得到更好的療效。

牆苔散方中加入白芷,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白芷味辛,性溫,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牆苔散以治療濕熱蘊結所致的皮膚病為主,白芷可清熱解毒,消散濕熱,並能止痛消腫,緩解皮膚紅腫、疼痛等症狀。
  2. 疏散風邪,通竅止癢:白芷還具有疏散風邪、通竅止癢的功效。牆苔散中常配合其他藥物,如防風、荊芥等,共同起到疏風散寒、止癢消疹的作用,白芷則可增強疏風解表的效果,使藥效更加顯著。

主治功效


牆苔散

牆苔散為中藥方劑,主要成分包括白芷、白朮、茯苓、槐花,具有清熱涼血、止血消腫、利水滲濕、健脾胃、安胎等功效,主治痔瘡和肛門瘺。

白芷

白芷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固崩止帶、散風寒、活絡止痛、燥濕、排膿、止咳化痰等功效。可治療外感風寒或風熱所致的頭痛、鼻淵、齒痛及風濕痹痛,適用於風濕痹痛、腰膝酸軟、筋骨疼痛等症狀,可溫暖陽氣,散寒除濕,利水消腫,改善經血過多或經期不調,以及陰道分泌物過多等。可治療感冒、咳嗽,使呼吸暢通,並具有良好的抗菌消炎能力,可幫助排膿。

白朮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白朮可以補氣健脾、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具有多種藥用價值,常用於治療脾虛氣弱、食慾不振、肢體乏力、水腫、黃疸、自汗、盜汗、口渴、口乾舌燥、安胎、食少、腹脹、泄瀉、風濕疼痛、關節炎等症狀。

茯苓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茯苓可以促進小便的生成和排出,幫助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適用於水腫、尿路感染、膀胱炎、腎炎等症。茯苓還可以祛風除濕,適用於風濕痹痛、關節炎、水腫等症。茯苓還可以安胎,適用於孕婦水腫、先兆流產等症。茯苓還可以健脾胃,適用於脾虛諸證,虛弱、食少納呆、倦怠乏力等症。茯苓還可以補血,適用於氣血兩虛、面色蒼白、頭暈目眩等症。茯苓還可以安神,適用於失眠、多夢等症。

槐花

槐花為中藥材,具有清熱涼血、止血、清熱瀉火、疏肝解鬱等功效。槐花性寒,味苦,歸肺、大腸經。可治療瘡瘍發炎、口腔潰瘍、黃疸、痢疾等熱毒、血熱相關之病症;可治療吐血、衄血、便血、痔血等血熱出血證;可治療暑癤、頸淋巴結結核等疾病;可緩解胸悶氣短、脅肋疼痛、頭暈目眩、失眠多夢等症狀。

總結

牆苔散為中藥方劑,主要成分包括白芷、白朮、茯苓、槐花,具有清熱涼血、止血消腫、利水滲濕、健脾胃、安胎等功效,主治痔瘡和肛門瘺。

傳統服藥法


綠苔(要牆上生者,刮下)5錢(火焙乾,為細末),羊爪殼5副(用後蹄,不用前爪),炒白朮1兩,茯苓2兩,槐花5錢,白芷1兩。
共為細末,米飯為丸。
每日臨臥先服1錢,後壓之美膳。一月即內消而管化。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清熱利濕、活血止血的功效,因此孕婦、哺乳期婦女、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牆苔散, 出處:《洞天奧旨》卷九。 組成:綠苔(要牆上生者,刮下)5錢(火焙乾,爲細末),羊爪殼5副(用後蹄,不用前爪),炒白朮1兩,茯苓2兩,槐花5錢,白芷1兩。 主治:痔漏久不癒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