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玄武膏中包含大黃,主要是因為大黃具有瀉火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
- 瀉火解毒:玄武膏多用於治療熱毒瘡瘍,而大黃性寒,能清熱瀉火,解毒消腫,有助於清除瘡瘍中的熱毒。
- 涼血止血:玄武膏亦可用於治療血熱妄行引起的出血,而大黃具涼血止血之效,能抑制出血並消除血熱,達到止血止痛的效果。
因此,大黃在玄武膏方劑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有效地發揮了瀉火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達到治療瘡瘍、止血等目的。
玄武膏中加入梔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 梔子味苦寒,性涼,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玄武膏多用於治療熱毒熾盛所致的皮膚病,如瘡瘍、濕疹、膿皰瘡等。梔子能清熱解毒,抑制炎症,輔助其他藥物消炎止痛,達到治療目的。
- 活血化瘀: 梔子亦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供血,加速組織修復,有利於皮膚病的癒合。玄武膏中加入梔子,能提升其消炎止痛、活血生肌的效果,促進病竈的快速恢復。
玄武膏是中醫傳統療法中常用的一種方劑,其組成中包含硇砂,這是因為硇砂具有特殊的藥理性質。硇砂,又名硝酸鉀,常被用於中藥中作為一種有效的藥材,特別是在治療寒濕所引起的疾病方面。其性平,味甘,有散寒、化濕的功效,能夠促進身體的血液循環,並改善因寒濕引起的疼痛和不適。
在玄武膏中加入硇砂,可以增強方劑的功能,使其在調理脾胃、驅除體內寒氣方面更加有效。此外,硇砂還能夠增強其他藥材的效果,形成配伍關係,達到相輔相成的效果。這一傳統用法不僅體現了中醫理論中陰陽平衡的思想,也符合當代對於整體健康的追求。因此,硇砂在玄武膏的配方中,能夠提升其療效,使其成為治療相關疾病的重要選擇。
玄武膏中包含木鱉子,主要原因如下:
- 消腫止痛:木鱉子味苦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可有效緩解皮膚病引起的紅腫熱痛,與玄武膏中其他清熱解毒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治療皮膚病的目的。
- 活血化瘀:木鱉子還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對於因外傷或濕熱引起的瘀血腫痛,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瘀血消散,配合玄武膏其他藥物,達到止痛止癢的效果。
玄武膏中含有硼砂,主要是因為硼砂具有以下兩個作用:
- 清熱解毒: 硼砂性寒,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以有效地治療熱毒所引起的皮膚病,如濕疹、瘡瘍等。
- 收斂生肌: 硼砂能收斂組織液,促進傷口癒合,對於外傷引起的皮膚破損、潰瘍等,也有一定的治療效果。
因此,玄武膏中加入硼砂,可以起到清熱解毒、收斂生肌的作用,達到治療皮膚疾病的效果。
玄武膏中包含雄黃,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點功效:
- 解毒殺菌: 雄黃性溫,味辛,具有解毒殺菌、燥濕止癢之效。其可抑制細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的生長,有效治療皮膚感染、膿瘡、濕疹等皮膚病。
- 消腫止痛: 雄黃能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對於因外傷、跌打損傷引起的腫痛、瘀血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因此,玄武膏中加入雄黃,有助於增強其治療皮膚病的功效,並減輕患者的疼痛和炎症反應。
玄武膏方劑中包含芒硝,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大作用:
- 消腫止痛:芒硝性寒,入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外傷腫痛、瘀血腫脹等症狀,芒硝能迅速消散瘀血,促進血液循環,達到止痛消腫的效果。
- 引藥入藥:芒硝具有引藥入藥的作用,可以將其他藥物的藥效引導至病竈部位,提高藥物的療效。在玄武膏中,芒硝可以幫助其他藥物更有效地消腫止痛,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玄武膏中加入胡桃仁,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潤燥: 胡桃仁性溫,味甘,入腎、肺經,具有滋陰補腎、潤肺止咳的功效。玄武膏多用於治療燥熱、咳嗽等症,加入胡桃仁可起到滋陰潤燥,緩解燥熱咳嗽的作用。
- 活血化瘀: 胡桃仁還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微循環,從而減輕炎症反應,加速組織修復。玄武膏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等症,加入胡桃仁可起到輔助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
玄武膏中加入大蒜,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殺菌消炎: 大蒜具有很強的抗菌消炎作用,其中所含的大蒜素可以抑制多種細菌和真菌的生長,有效治療皮膚感染和炎症。
- 活血化瘀: 大蒜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微循環,並能化解瘀血,對於一些由血瘀引起的皮膚病,如濕疹、皮炎等,有一定的治療效果。
因此,玄武膏中加入大蒜,可以增強其殺菌消炎和活血化瘀的作用,進一步提高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玄武膏為中醫古代方劑,主要針對「小兒癖疾」而設。以下從傳統功效與組成邏輯兩方面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癖疾」在中醫古籍中多指小兒腹內結塊,或飲食停積、氣血瘀滯所致的病症,常見症狀為腹脹、疼痛、觸摸有硬塊,或伴隨發熱、食慾不振等。玄武膏以外敷方式作用,通過局部刺激與藥物透皮吸收,達到消積散結、清熱解毒、活血化瘀之效,尤適用於熱結型癖疾(伴紅腫熱痛者)。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清熱瀉火,解毒散結
- 大黃、梔子:大黃苦寒,瀉熱通腑、活血祛瘀;梔子清熱利濕,涼血解毒。二者共為君藥,針對熱毒內蘊之病機。
- 雄黃:辛溫有毒,但外用可解毒殺蟲,助消腫散結。
- 硇砂、硼砂:腐蝕瘡瘍、軟堅散結,傳統用於消除頑固積塊。
(2)活血通絡,破瘀消積
- 木鱉子:苦微甘溫,有毒,外用能散結消腫、攻毒療瘡,治癰疽痞塊。
- 黑狗腦子:古代認為動物臟器可「以形補形」,取其走竄之性助藥力深入,或具活血通絡之效。
- 大蒜:辛溫行滯,外用刺激局部氣血流通,加強藥物滲透。
(3)軟堅潤燥,輔助藥力
- 皮硝:咸寒軟堅,清熱消腫,助化解硬結。
- 油核桃:富含油脂,潤燥護膚,緩和諸藥刺激性。
- 白花菜:民間多用於散瘀消腫,或取其清熱解毒之效。
(4)酒引藥行,增強透皮
以燒酒調藥搗餅,取其辛散之性助藥力滲透,同時促進局部血液循環。
外用機理
透過熱熨(湯瓶熨貼)使局部毛孔開張,藥物更易吸收。諸藥協同可清熱毒、破積滯、消腫塊,直接作用於患處,避免小兒內服之苦與傷正之弊。
總結
玄武膏以峻烈之品外治,體現中醫「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的原則,其組方側重攻邪,針對熱瘀互結之癖疾設計。現代應用需辨明證型,非所有腹內結塊皆適用,尤其需注意皮膚刺激性與毒性成分之控用。
傳統服藥法
大黃1兩, 梔子1兩, 硇砂1錢, 木鱉子1兩, 硼砂1錢, 雄黃1錢(以上共為細末), 皮硝1撮, 油核桃2個, 大蒜(去皮)5片, 白花菜(曬乾)4錢, 黑狗腦子1個。
退熱。
好燒酒一鐘,將前六味藥末摻入後藥內,同搗為餅。
每用1餅,貼癖上,用熱湯瓶熨餅上,如冷再換熱瓶熨之,後用布帛扎住,貼2-3日去藥,再停1-2日,再換1餅,依前方用。
忌生冷、油膩、發物。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時應注意用量,並遵醫囑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玄武膏, 出處:《古今醫鑑》卷十三。 組成:大黃1兩,梔子1兩,硇砂1錢,木鱉子1兩,硼砂1錢,雄黃1錢(以上共爲細末),皮消1撮,油核桃2個,大蒜(去皮)5片,白花菜(曬乾)4錢,黑狗腦子1個。 主治:退熱。主治:小兒癖疾。
玄武膏, 出處:《醫方大成》卷八。 組成:大巴豆(去殼膜,淨)2兩,木鱉子(去殼)2兩,國丹4兩(淨飛過,研細),清油10兩,槐柳嫩枝各7寸長7條(銼細)。 主治:生肌肉,排膿散毒,止疼生機。主治:癰疽發背,瘡癤,疔腫,內外臁瘡,陰疰下諸惡瘡,及頭項癰腫。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