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玄菟丹
XUAN TU D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赤水玄珠》卷二十七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寒 (0.25)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玄菟丹方劑中包含玄參,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涼血消腫之功效。
玄參味甘苦,性寒,入心、肺、腎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利咽開音之效。其能清瀉心火,涼血解毒,用於熱病心煩、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目赤腫痛等症。
玄菟丹方劑常用於治療熱毒熾盛所致的咽喉腫痛、目赤腫痛等症,而玄參恰好可以清熱解毒,涼血消腫,與方劑其他藥材相輔相成,達到更好的療效。
玄菟丹是一種源自於傳統中醫的方劑,其組成中包含菟蕬子,這在治療上有其深刻的理由。菟蕬子,亦稱為菟蕬,具有補腎壯陽、活血行氣的作用,適合用於治療因腎虛所引起的各種症狀如疲倦、陽痿、腰痛等。其性味甘、鹹,而歸腎經,能夠調和方劑的效果,增強整體的療效。
在玄菟丹中,菟蕬子的加入不僅增加了方劑的補益效果,還能調和其他藥物的性質,使其能夠更好地發揮療效。同時,菟蕬子有助於改善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這對於整體健康也有正面的影響。此外,植入菟蕬子的配方中,能有效增強腎臟的功能,幫助患者恢復體力與活力,這在治療過程中是至關重要的。因此,菟蕬子在玄菟丹中的角色,不僅是補腎,更是整體調理的核心所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玄菟丹之傳統功效與主治分析
此方記載主治範圍廣泛,主要聚焦於「腎陰虧虛、心火亢盛」及「下焦不固」兩大核心病機:
- 水火失濟之證:如消渴、心煩、津液不生,屬腎水不足(玄參滋陰降火)無法制約心火(菟絲子補腎固攝),形成上熱下虛之象。
- 下元虛損之證:遺精、白濁、小便滑數等,因腎氣不固(菟絲子補腎益精),攝納失常所致。
- 虛火上炎兼體弱:目眩耳鳴、腳膝痠軟等,為肝腎精血不足(玄參養陰、菟絲子補陽),陰陽兩虛之表現。
組成與治療原理探討
玄參(酒洗):
- 性味苦鹹寒,歸肺腎經,傳統用於清熱涼血、滋陰降火。
- 酒洗可緩其寒性,引藥入血分,增強滋腎功效,針對「腎水枯竭、心火上炎」之消渴、煩熱。
菟絲子(酒製):
- 甘溫補腎,兼固精縮尿,能平補陰陽。酒煮後增強溫通之力,適用於「下焦虛滑」之遺精、小便數。
- 與玄參配伍,一涼一溫,共奏「滋陰固腎」之效,使水火既濟。
組方邏輯:
- 滋陰與溫攝並行:玄參清上焦虛火,菟絲子溫下焦元氣,形成「降火不傷陽,補腎不留熱」的格局。
- 糖丸緩補:黑砂糖甘緩補中,既能矯味(適合小兒服用),又可健脾助運化,防滋膩礙胃。
推廣應用思維
此方可視為「交通心腎」之基礎方,後世用於稀痘(調和營衛)、痧疹(清熱透邪),可能取其「調節陰陽」的特性。若腎陰虛甚,可加重玄參;下元不固明顯,則增菟絲子用量(如《簡明醫彀》比例調整),體現中醫「辨證加減」之靈活性。
傳統服藥法
玄參(酒洗)5兩, 菟絲子(水淘淨,酒煮,研爛為末)。
稀痘。
上為末,俱不犯鐵器,黑砂糖為丸,如彈子大。
每日與兒服3丸,砂糖湯送下。
玄菟丸(《痘疹仁端錄》卷十三、盧氏元菟丹(《痧疹輯要》卷一)。方中菟絲子用量原缺。《簡明醫彀》玄參用四兩,菟絲子用八兩。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玄菟丹, 出處:《赤水玄珠》卷二十七。 組成: 玄菟丹(《赤水玄珠》卷二十七。)出處:《赤水玄珠》卷二十七。別名:玄菟丸、盧氏元菟丹組成:玄參(酒洗)5兩,菟絲子(水淘淨,酒煮,研爛爲末)。主治:稀痘。 。 主治:稀痘。
玄菟丹, 出處:《三因》卷十。 組成:菟絲子(酒浸通軟,乘濕研,焙乾,别取末)10兩,白茯苓3兩,乾蓮肉3兩,五味子(酒浸,别爲末)7兩。 主治:常服禁精,止白濁,延年。主治:消渴、遺精、白濁,腎水枯竭,心火上炎,津液不生,消渴諸證;腎氣虛損,目眩耳鳴,四肢倦怠,遺精尿血,心腹脹滿,腳膝痠痿,股內濕癢,小便滑數,水道澀痛,時有遺瀝等證;下焦虛而不能攝水,以致小便多而有降無升。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