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橘歸丸中包含橘皮,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一、理氣化痰:橘皮性溫,味辛,歸肺經,具有理氣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其揮發油能促進呼吸道分泌物排出,緩解氣道痙攣,配合其他藥物,可有效緩解痰多、咳嗽、胸悶等症狀。
二、疏肝解鬱:橘皮還具有一定的疏肝解鬱作用,可舒緩肝氣鬱結引起的胸脅脹痛、情緒煩躁等症狀。搭配其他藥物,能更有效地調節氣機,緩解肝鬱氣滯。
綜上所述,橘皮在橘歸丸中起着理氣化痰、疏肝解鬱的作用,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橘歸丸中含有當歸,主要原因有二:
- 補血活血: 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等功效。橘歸丸主治血虛所致的月經不調、痛經、經期延後等症狀,而當歸的補血活血功效正是治療這些症狀的關鍵。
- 養血柔肝: 橘歸丸除了活血化瘀外,也兼具養血柔肝的作用,而當歸能養血潤燥,緩解肝氣鬱滯,與其他藥材共同達到調和氣血、舒肝解鬱的效果。
主治功效
橘歸丸主治功效分析
綜觀《奇效良方》、《世醫得效方》、《類編朱氏集驗醫方》、《醫學入門》、《婦科玉尺》等多部醫籍記載,橘歸丸之主治功效,皆指向婦女因「怒氣傷肝,血失常經」所致的症狀:肌膚手足出現血絲或血線路。
治療原理分析:
橘歸丸僅由橘皮與當歸二味藥物組成,其治療原理體現了中醫整體觀和辨證論治的精髓。方中:
橘皮: 性味辛溫,歸肺、脾經。具有理氣化痰、和胃止噯之效。在橘歸丸中,橘皮主要發揮疏肝理氣的作用。怒氣傷肝,肝氣鬱滯,導致氣血運行不暢,淤血阻滯於肌膚腠理,從而出現血絲或血線路。橘皮的理氣作用,可以疏通肝氣鬱結,使氣血運行通暢。
當歸: 性味溫和,歸肝、心、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之效。在橘歸丸中,當歸則發揮活血化瘀的作用。由於肝氣鬱滯,氣血運行不暢,導致瘀血停滯,形成血絲或血線路。當歸的活血作用,可以化解瘀血,改善局部血液循環。
因此,橘歸丸通過橘皮疏肝理氣,當歸活血化瘀,協同作用,從氣血兩方面入手,調整肝氣,化解瘀血,從而達到治療婦女怒氣傷肝、血失常經,肌膚手足出現血絲或血線路的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李梃《醫學入門》中提及橘歸丸的應用,並非侷限於單純的血絲血線路,也涉及到因悲憂心痛等情緒問題導致的氣血失調, 說明此方在治療因情志因素導致的婦科疾病方面具有一定的臨牀價值。 各醫籍中劑量略有出入,但都維持橘皮與當歸比例為2:1,可見此比例是方劑有效性的關鍵。
總之,橘歸丸的組成簡潔,藥理作用明確,通過疏肝理氣、活血化瘀,有效解決婦女因情志因素導致的氣血失調問題,在中醫婦科疾病治療中佔有一席之地。
傳統服藥法
橘皮2兩,當歸1兩。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溫酒送下。
本方改為湯劑,名橘歸湯(《中國醫學大辭典》)。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橘歸丸, 出處:《朱氏集驗方》卷十。 組成:橘皮2兩,當歸1兩。 主治:婦人怒氣傷肝,血失常經,手足俱有血絲路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