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墨蒜散方劑中加入大蒜,主要原因有二:
- 驅蟲殺菌:大蒜性溫,具有較強的殺菌、驅蟲作用。其含有的蒜素能抑制細菌和真菌的生長,對於治療由寄生蟲引起的疾病,如蛔蟲病、鉤蟲病等,具有顯著效果。
- 溫陽散寒:墨蒜散多用於治療寒濕所致的疾病,而大蒜溫陽散寒,可助於驅散寒氣,促進氣血運行,緩解寒溼之邪,達到治療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墨蒜散之傳統功效與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諸瘡着白痂復發」,即皮膚瘡瘍結痂後反覆發作、難以癒合之症。白痂多為濕毒未清或氣血不暢所致,瘡面雖表面結痂,內裡邪毒滯留,故需祛腐拔毒、散結生肌。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 大蒜:辛溫走竄,具強力解毒消腫、殺蟲止癢之效。其性熱可透達瘡毒,外用能促進局部氣血運行,破除濕滯,尤善治癰疽瘡瘍。
- 鼠屎(寒號蟲糞,即五靈脂):傳統用其散瘀化膿、止痛生肌。性溫味甘,能疏通血絡,助瘡毒外透,與大蒜協同增強逐瘀排膿之效。
- 京墨:以松煙製成,性涼而收澀。外用可止血定痛、吸附濕濁,其黑色入腎,能引藥深入,兼緩和大蒜之辛烈,使藥性持久滲透。
配伍深意
三者合用,溫涼並濟:
- 大蒜攻邪:開泄皮膚腠理,直搗濕毒;
- 鼠屎化瘀:分解瘡痂下滯血膿穢;
- 京墨收斂:吸附濕毒並固護瘡面,防邪復侵。
全方以「通—化—斂」為次第,先破後收,使瘡毒盡去而新肌得生,契合「痂復發」之病機關鍵(濕瘀交阻)。
延伸推論
此方或對慢性潰瘍、濕疹日久結痂滲液者亦有潛在療效。大蒜與鼠屎均屬「穢藥」,傳統認為可「以穢攻穢」,針對頑固瘡毒;京墨調敷則賦予藥粉黏附性,延長局部作用時間,顯示古人對外用劑型與療效關係的深刻理解。
傳統服藥法
大蒜、鼠屎、京墨各等分。
上為末。
調敷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墨蒜散, 出處:《普濟方》卷二七二。 組成:大蒜、鼠屎、京墨各等分。 主治:諸瘡著白痂復發。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