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光明砂丸中含有硃砂,主要是因為其具有鎮靜安神的作用。硃砂的化學成分為硫化汞,在中醫理論中認為其性寒,味甘,入心經,具有鎮心安神、清熱解毒的功效。
在治療眼部疾病方面,硃砂可以起到清熱解毒、鎮靜安神、改善視力模糊等作用。其鎮靜安神的作用可以緩解眼部炎症引起的疼痛和不適,而其清熱解毒的作用則可以抑制細菌和病毒的感染。因此,光明砂丸中加入硃砂,旨在通過其鎮靜安神和清熱解毒的作用,改善眼部疾病的症狀。
光明砂丸方劑中包含雄黃,主要原因有二:
一、 解毒消腫: 雄黃性溫,味辛,具有解毒消腫、殺蟲止癢之效。光明砂丸多用於治療眼部炎症,雄黃能有效清除眼部毒素,消散腫脹,緩解疼痛。
二、 殺菌止癢: 雄黃具有殺菌止癢功效,能有效抑制眼部細菌感染,緩解瘙癢等症狀。在光明砂丸中,雄黃與其他藥材配合,能更有效地治療眼部疾病。
光明砂丸方劑中含有檳榔,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驅蟲作用:檳榔性溫,味辛,具有驅蟲止癢之功效。光明砂丸主要用於治療目赤腫痛、眼瞼紅腫、視物模糊等症狀,而這些症狀可能與眼部寄生蟲感染有關。檳榔可驅除寄生蟲,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 消積化滯:檳榔能消積化滯,促進消化,有助於改善視力模糊等症狀。光明砂丸可能含有其他消積化滯的藥物,與檳榔協同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光明砂丸中添加桃仁,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活血化瘀:桃仁性味苦甘,入心、肺、肝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之功效。光明砂丸為治療目疾的方劑,而許多眼疾如青光眼、白內障等,都可能與血瘀有關。桃仁可改善眼部血液循環,促進瘀血消散,有助於改善視力。
- 潤燥通便:桃仁兼具潤燥通便之效,可緩解因肝腎陰虛引起的目赤、視物模糊等症狀。光明砂丸中可能含有其他滋陰潤燥的藥材,桃仁的加入可起到協同作用,增強方劑的療效。
光明砂丸中加入金箔,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金箔的藥性:
古醫書記載,金箔具有鎮心安神、解毒生肌、止痛消腫等功效。金箔能入心經,有助於改善心神不安、失眠多夢等症狀。
二、金箔的特殊作用:
金箔在中藥方劑中,除了藥性外,更具有特殊作用。金箔的表面光滑,能起到潤滑作用,有助於藥物更好地被吸收。同時,金箔能減輕藥物對腸胃的刺激,提高藥物的安全性。
總而言之,光明砂丸中加入金箔,是基於古醫學的經驗和現代藥理學的佐證,以期發揮金箔的藥性和特殊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光明砂丸中加入紫石英,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明目: 紫石英性寒,味甘,入肝、腎經,具有清熱解毒、明目退翳的功效。方中加入紫石英,可清肝火,消眼翳,改善視力模糊、眼痛等症狀,達到明目之效。
- 滋陰潤燥: 紫石英亦具滋陰潤燥之效,可緩解因肝腎陰虛所致的目赤、眼乾等症狀。搭配其他滋陰潤燥藥材,共同發揮滋養肝腎、明目潤燥的作用。
總之,紫石英在光明砂丸中的加入,主要發揮清熱明目、滋陰潤燥的功效,配合其他藥材,共同改善眼部疾病。
光明砂丸中包含遠志,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安神益智,改善視力: 遠志性味苦甘,具有安神益智、開竅明目之效。其能寧心安神,改善睡眠質量,進而提高神經系統功能,有助於視力恢復。
- 疏肝解鬱,改善肝氣鬱結: 中醫認為,肝開竅於目,肝氣鬱結則可影響視力。遠志具有疏肝解鬱之功效,能調和肝氣,改善肝氣鬱結,從而改善視力。
總之,遠志在光明砂丸中能起到安神益智、開竅明目、疏肝解鬱的作用,有助於改善視力問題。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光明砂丸主治「小兒骨熱,日漸瘦弱,不能飲食」,屬於小兒虛熱證候。此處「骨熱」指陰分伏熱或虛勞發熱,多見於久病傷陰或先天不足之小兒,表現為:形體消瘦、食欲不振、午後潮熱、夜臥不安等。方從清熱安神、健脾消積著手,兼顧滋養鎮攝,以調和臟腑氣陰失衡。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君藥:光明砂、金箔
- 光明砂(硃砂水飛品)性寒,主清心鎮驚、安神解毒,針對「骨熱」之核心病機,直折虛火。
- 金箔重鎮,協同光明砂加強安神定志之效,防小兒驚風躁動,助氣陰內守。
臣藥:紫石英、雄黃
- 紫石英溫潤,補腎養肝、鎮心安神,與光明砂寒溫相濟,平衡陰陽。
- 雄黃解毒辟穢,古方常用以化濕濁、開脾胃,針對「不能飲食」之濕滯中焦。
佐藥:檳榔、桃仁
- 檳榔行氣消積、下滯開胃,化解小兒積滯內停所致的納差消瘦。
- 桃仁活血潤燥,佐制諸藥燥性,兼清血分鬱熱,改善「日漸瘦弱」之血絡不暢。
使藥:古子花、遠志
- 古子花(疑為「梔子花」或地方藥材,暫歸清熱類)推測具輕清宣透之性,助瀉熱除煩。
- 遠志交通心腎,化痰開竅,協調上下焦氣機,促進神安食進。
全方配伍思維:
以「清鎮為本,消補兼施」為綱。重鎮藥(光明砂、金箔、紫石英)清熱安神,直挫骨蒸虛熱;行氣化痰藥(檳榔、遠志、雄黃)醒脾開胃,解決厭食;輔以桃仁活血防滯,梔子花透熱外達。整體形成「清熱不傷正,消積不伐氣」的兒科調治特色,契合小兒「臟氣清靈,隨撥隨應」之生理特點。
【備考】
若「古子花」為傳抄訛誤,或可考量「梔子花」或「枸杞子」等替代,然需考據原方出處以確認。
傳統服藥法
光明砂半兩(細研,水飛過),古子花半兩,雄黃半兩(細研),檳榔3枚,桃仁1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金箔30片(細研),紫石英半兩(細研,水飛過),遠志1分(去心)。
上為末,都研令勻,煉蜜為丸,如麻子大。
每服5丸,以粥飲送下,日3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較強的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作用,因此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及體質虛弱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光明砂丸, 出處:《聖惠》卷八十八。 組成:光明砂半兩(細研,水飛過),古子花半兩,雄黃半兩(細研),檳榔3枚,桃仁1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麸炒微黃),金箔30片(細研),紫石英半兩(細研,水飛過),遠志1分(去心)。 主治:小兒骨熱,日漸瘦弱,不能飲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