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耳茶

蒼耳茶

CANG ER CHA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養老奉親》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6

熱/寒比例

(3.0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50%
肝經 50%
肺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蒼耳茶中包含蒼耳子,主要原因有二:

一、蒼耳子本身具有較強的藥用價值。其性溫,味辛,具有散風寒、通鼻竅、止痛等功效,對於風寒感冒、鼻塞流涕、頭痛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二、蒼耳子與茶葉搭配,可以更好地發揮其藥效。茶葉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生津止渴的功效,可以中和蒼耳子的燥熱之性,避免藥性過於強烈,並有助於藥效的發揮。

因此,蒼耳茶中包含蒼耳子,是基於其藥用功效和與茶葉的配伍關係,可以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蒼耳茶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要記載用於「老人風冷痹,筋脈緩急」,即老年人因風寒侵襲導致的痹證,表現為關節冷痛、筋肉拘攣或鬆弛無力。另提及「極治風熱,明目」,顯示其亦能緩解風熱上攻引起的目赤昏花。看似矛盾(風冷與風熱),實反映蒼耳子的雙向調節特性:外散風寒、內清風熱。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單藥核心:蒼耳子

    • 性味歸經:辛、苦、溫,有小毒,歸肺、肝經。
    • 傳統作用:
      • 祛風除痹:辛溫能散寒,苦燥可化濕,適用於風寒濕痹,尤其緩解筋脈拘急(「緩急」指向筋脈失調,或弛緩或攣急)。
      • 通竅明目:辛散之性可宣通頭面氣血,改善風邪上擾之視物不清。古代認為「風」為目疾重要病因(如癢、流淚),無論風寒或風熱皆可用之。
      • 雙向調風:風寒證配溫散藥,風熱證可藉其輕揚之性疏散頭面熱邪(如《要藥分劑》載其「治風熱瘡疥」)。
  2. 劑型設計:茶飲法

    • 熟杵為末:炒製減毒,助藥性溫和;搗末利於有效成分溶出。
    • 代茶頻服:取其「輕清上浮」之勢,適合風邪在表、在上的病證;漸進吸收以調和氣血,符合「老人久痹需緩圖」之理。

三、推論延伸功效

  • 風濕表證:惡寒、頭身重痛,因蒼耳子能外散風濕。
  • 鼻塞頭痛:風邪壅滯鼻竅(類似現代過敏性鼻炎),取其通竅之性。
  • 皮膚癢疹:風熱或風濕郁於肌表,藉辛散苦泄之力透邪外出。

四、配伍邏輯(單方延伸思考)
古人用單味而效宏,關鍵在:

  1. 病機契合:痹證與目疾皆與「風邪」相關,蒼耳子為風藥,契合「風為百病長」之說。
  2. 劑量與炮製
    • 2升:約合今120-150克,量大方能持久見效,但須炒製緩和毒性。
    • 「熟杵」減毒存效,符合「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原則。

此方體現「簡藥專攻」思維,以風藥統領全身氣血,達「祛風—通絡—明目」鏈條效應。

傳統服藥法


蒼耳子2升(熟杵,為末)。
水煎服,代茶。
常服極治風熱,明目。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坐骨神經痛五十肩類風濕性關節炎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膝部腫大疼痛半身或下肢麻木

相同名稱方劑


蒼耳茶, 出處:《養老奉親》。 組成:蒼耳子2升(熟杵,爲末)。 主治:老人風冷痹,筋脈緩急。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