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香膏

HUANG XIANG G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4

熱/寒比例

偏寒 (0.86)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30%
心經 20%
脾經 20%
腎經 10%
肺經 10%
胃經 10%
肝經
心經
脾經
腎經
肺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黃香膏中加入百草霜,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解毒: 百草霜性寒,具清熱解毒功效,可有效抑制局部炎症反應,減輕皮膚紅腫、疼痛等症狀,適合治療因熱毒引起的皮膚病。
  2. 消腫止癢: 百草霜具消腫止癢之效,能緩解因蟲咬、濕疹等引起的皮膚瘙癢,並幫助消退腫脹,使皮膚恢復健康狀態。

因此,黃香膏中加入百草霜,可發揮清熱解毒、消腫止癢的功效,進一步提升其治療效果。

黃香膏中添加香油,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增進藥效:香油本身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具有溫經通絡、活血化瘀、潤燥止癢等功效,與其他藥材配合,可增強藥效,更好地治療相關疾病。
  2. 增強藥物滲透力:香油具有良好的潤滑作用,可使藥物更容易滲透皮膚,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同時,香油還可起到保護皮膚,防止藥物刺激的作用。

因此,香油的加入,不僅增強了黃香膏的藥效,還提高了藥物療效,使之更有效地治療相關疾病。

黃香膏中加入桐油,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消炎止痛: 桐油具備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外傷引起的紅腫熱痛、疼痛難忍等症狀,能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黃香膏常用於跌打損傷、扭傷、骨折等,桐油的消炎止痛功效能有效改善傷患部位的疼痛和炎症反應。
  2. 促進癒合: 桐油中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能促進傷口癒合,同時也能減少傷口感染的風險。黃香膏中加入桐油,有助於加速傷口癒合,減輕患者痛苦,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黃香膏中加入乳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止痛消腫: 乳香性溫,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其揮發油可促進血液循環,減輕局部組織的炎症反應,緩解疼痛。

2. 促進癒合: 乳香中的樹脂成分可促進組織再生,加速傷口癒合。其抗炎作用也能防止傷口感染,有助於傷口更快恢復。

因此,黃香膏中加入乳香,可有效改善因外傷或其他原因導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促進傷口癒合,達到整體治療效果。

黃香膏中加入沒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消炎止痛: 沒藥具有抗炎、止痛的功效,能有效緩解因外傷、燒傷或其他原因引起的疼痛和炎症。黃香膏主要用於治療皮膚病,而沒藥的消炎止痛作用可以幫助緩解病症,促進傷口癒合。
  2. 活血化瘀: 沒藥還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減少疤痕形成。黃香膏中的其他藥材,例如金銀花、黃柏等,也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與沒藥協同作用,可以更有效地治療各種皮膚病。

主治功效


黃香膏方劑主治功效分析

黃香膏,古籍中記載其功效卓著,主要用於治療臁瘡等頑固性皮膚疾患。綜觀《驗方新編》、《經驗選祕》、《外科話義》、《濟世全書》、《青囊全集祕旨》等多部古籍記載,其組方雖略有差異,但主治功效及治療原理大致相同,皆圍繞著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生肌斂瘡等方面展開。

組方成分與作用機理分析:

黃香膏的核心組成成分,雖各家記載略有不同,但主要包含以下幾類: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藥物: 如百草霜(多指中草藥研磨成的細末,具體成分依據各地而異,但多具有清熱解毒功效)、輕粉(氯化汞,具有殺菌消炎作用,需謹慎使用,現已多被替代)、銀硃(硫化汞,亦具有殺菌消炎作用,同樣需謹慎使用,現已多被替代)。這些成分能夠清除瘡瘍中的熱毒,消腫止痛,為傷口癒合創造良好環境。

  • 活血化瘀、生肌斂瘡藥物: 乳香、沒藥為主要代表。乳香具有活血止痛、消腫生肌之效;沒藥則能消腫止痛、散瘀止血,促進傷口癒合。此二藥共同作用,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營養供應,加速肉芽組織增生,達到生肌斂瘡的目的。

  • 潤膚、保護傷口藥物: 香油、桐油為主要成分。香油具有潤膚養顏、散寒通絡的作用,能滋潤乾燥的皮膚,保護脆弱的傷口;桐油則具有祛風止痛、殺蟲止癢的功效,能有效抑制細菌滋生,防止感染。 菜油(或麻油)則作為膏劑基劑,起到潤滑、延展的作用,方便塗抹和敷貼。

  • 其他輔助藥物: 部分方劑中加入了其他藥物,如蜂蜜、麝香、蘇合香等,這些藥物多具有輔助活血化瘀、止痛消腫的功效,進一步提升療效。

治療原理:

黃香膏的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以下幾個方面:

  1. 清除邪毒: 清熱解毒藥物清除瘡瘍中的熱毒,為傷口癒合創造良好的環境。

  2. 活血化瘀: 乳香、沒藥等活血化瘀藥物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組織營養,加速傷口癒合。

  3. 生肌斂瘡: 多種藥物協同作用,促進肉芽組織增生,使傷口癒合,防止感染。

  4. 保護傷口: 香油、桐油等藥物保護傷口,防止乾燥和感染。

總結:

黃香膏作為一種傳統中藥外用方劑,其治療臁瘡等頑固性皮膚病的療效得到歷代醫家肯定。其治療原理是通過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生肌斂瘡等多種作用機制,促進傷口癒合。 需要注意的是,古方中部分藥物如輕粉、銀硃等毒性較大,現代臨牀應用需謹慎,並應在專業醫師指導下使用改良後的配方。 本分析僅從古籍記載出發,對黃香膏的組方、功效和作用機制進行探討,不構成任何醫療建議。

傳統服藥法


松香、東丹各等分(研細,納胡蔥管內,飯上蒸熟,取出,用臘月醃豬油擂和),青皮(不壞大者,水浸,用槌鑽戳多孔在上,劈開去瓤)。
將松香、東丹裝滿青皮內,對合,在燈上燒瀝取油,理土中一月,出火毒則不痛。
將少許塗瘡上,藥自化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不宜使用。
  • 對本品過敏者禁用。
  • 本品性味辛溫,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如果有出血傾向,應慎用。

相關疾病


皮膚癬菌病(頭,鬍鬚)肥胖胎毒

相同名稱方劑


黃香膏, 出處:《攝生眾妙方》卷八。 組成:百草霜、香油、桐油、黃香、乳香、沒藥。 主治:黃水、肥、臁等瘡。

黃香膏, 出處:《驗方新編》卷八。 組成:松香、白水煮透,取出放冷水內搓洗數10下,再煮再洗,如此9次,倒地得冷取起。每1兩加:輕粉3錢,銀朱1錢,白蜜少許。 主治:賺瘡;及一切癰毒大瘡,日久不癒。

黃香膏, 出處:《衛生鴻寶》卷二。 組成:松香、東丹各等分(研細,納胡蔥管內,飯上蒸熟,取出,用臘月腌豬油擂和),青皮(不壞大者,水浸,用槌鑽戳多孔在上,劈開去瓤)。 主治:小兒胎毒,瘌痢滿頭肥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