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牛花散

FU NIU HUA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2

熱/寒比例

中性 (1.08)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9%
肺經 16%
胃經 12%
膀胱經 8%
腎經 8%
膽經 8%
心經 4%
心包經 4%
脾經 4%
大腸經 4%
肝經
肺經
胃經
膀胱經
腎經
膽經
心經
心包經
脾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伏牛花散中包含茵陳蒿,乃因其具有清熱利濕之效,與方劑主治之濕熱證相符。

茵陳蒿性寒,味苦,入肝、膽經,可清泄肝膽濕熱,並利膽退黃,消腫止痛。濕熱證常伴有發熱、口苦、尿黃、腹痛、納呆等症狀,而伏牛花散正是針對此類證候而設,故加入茵陳蒿以清熱利濕,疏肝利膽,達到治病之效。

伏牛花散中加入桑寄生,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肝腎,強筋骨:桑寄生性味甘平,入肝腎經,具有補肝腎、強筋骨的功效,可改善因肝腎不足引起的腰膝酸軟、筋骨疼痛等症狀。伏牛花散治療的是風寒濕痺,而風寒濕邪易傷肝腎,導致氣血運行不暢,引發筋骨疼痛。桑寄生補益肝腎,可改善氣血運行,緩解疼痛。
  2. 祛風濕,止痛:桑寄生亦具祛風濕、止痛的功效,可治療風濕痹痛、腰膝酸軟等病症。伏牛花散中加入桑寄生,可增強祛風濕、止痛的作用,更有效地治療風寒濕痺引起的疼痛。

總而言之,桑寄生在伏牛花散中的加入,不僅可補益肝腎,強健筋骨,更能增強祛風濕、止痛的效果,有助於治療風寒濕痺。

伏牛花散中加入牽牛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瀉下通便:牽牛子性寒,味苦,入脾、胃經,具有瀉下通便之效。對於伏牛花散所治療的病症,如濕熱蘊結、腸胃積滯等,牽牛子能有效促進腸道蠕動,清熱解毒,通便排毒,達到緩解症狀的效果。
  2. 引藥下行:牽牛子具有引藥下行之作用,能幫助其他藥物更有效地到達病竈部位。對於伏牛花散中其他清熱利濕、解毒止痛的藥物,牽牛子能引導藥力下行,加強藥效,使治療效果更佳。

因此,伏牛花散中加入牽牛子,不僅能發揮其瀉下通便的功效,更能引藥下行,增強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伏牛花散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行氣,止痛消腫: 川芎性溫,味辛,歸肝、膽、心包經,具有活血行氣、止痛消腫之功效。伏牛花散主治跌打損傷、瘀血腫痛,川芎有助於活血化瘀,消散瘀腫,緩解疼痛。
  2.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川芎與伏牛花散中的其他藥物,如當歸、紅花等,共同發揮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提升整體療效。同時,川芎能引導其他藥物深入經絡,促進藥效發揮。

伏牛花散中加入白僵蠶,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一、 息風止痙: 白僵蠶性寒,味甘,入肝經,具有息風止痙的功效。伏牛花散用於治療小兒驚風、抽搐等症,而白僵蠶能有效抑制痙攣,緩解抽搐,達到止痙的效果。

二、 清熱解毒: 白僵蠶亦具清熱解毒之效,能清熱解毒、散瘀消腫。伏牛花散中常配伍其他清熱解毒藥物,白僵蠶的加入可增強藥效,達到更好的清熱解毒效果。

伏牛花散中包含全蠍,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原因:

  1. 祛風止痙:全蠍性寒,入肝經,具有較強的鎮靜安神、祛風止痙作用。對於伏牛花散所治療的風濕痹痛、肢體麻木、痙攣抽搐等症狀,全蠍可發揮重要作用,緩解疼痛、解除痙攣。
  2. 通絡止痛:全蠍具有通經活絡、消腫止痛之效,可改善氣血運行,疏通經絡,緩解因風寒濕邪阻滯經絡而引起的疼痛。在伏牛花散中,全蠍可配合其他藥物,起到協同作用,提高治療效果。

伏牛花散中包含荊芥,主要有以下原因:

  1. 疏散風熱: 荊芥性辛溫,具有疏散風熱、解表止痛的功效,可以有效治療風熱感冒引起的頭痛、發熱、鼻塞、流涕等症狀。伏牛花散的主要功效為清熱解毒,而風熱常伴隨感冒,荊芥的加入可以幫助清除風熱,改善症狀。
  2. 通鼻竅: 荊芥能通鼻竅,宣肺止咳,對於伏牛花散治療鼻炎、鼻竇炎等症狀有輔助作用。

因此,荊芥的加入,既可以疏散風熱,又可以通鼻竅,對於伏牛花散的療效起到重要的輔助作用。

主治功效


伏牛花散方劑功效分析

根據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及方劑組成分析,伏牛花散主治「男女一切頭風,發作有時,甚則大腑熱祕」。此方針對的是以頭痛為主要症狀,伴隨大便祕結的病症,其病機可能涉及風、熱、濕邪的侵襲以及肝腎不足。

治療原理分析:

伏牛花散的組方精妙,藥物配伍協同作用,從多個方面入手,以達到治療的目的:

  • 疏風解表,清熱利濕: 荊芥疏散風寒表邪,茵陳蒿清熱利濕,針對可能存在的風熱濕邪入侵所導致的頭痛、便祕等症狀。

  • 活血通絡,止痛: 川芎活血行氣,通經活絡,能有效緩解因氣血瘀滯而引起的頭痛。全蠍與白僵蠶皆有祛風止痛、解毒散結之功,進一步緩解頭風的疼痛。

  • 補益肝腎,通便: 桑寄生補肝腎,強筋骨,從根本上調理肝腎,而牽牛子行氣通便,利水消腫,針對大便祕結的症狀,促進腸道蠕動,排除宿便。

  • 平肝息風: 白僵蠶與全蠍皆具平肝息風之效,針對因肝陽上亢或風邪入絡所導致的頭痛,可以起到鎮靜安神的作用。

綜上所述,伏牛花散並非單純針對頭痛或便祕單一症狀,而是從病因病機入手,通過疏風、清熱、利濕、活血、通絡、補益等多個方面,協同作用,以達到治療頭痛及伴隨的大便祕結的目的。方中各藥材相互配合,標本兼治,整體提升療效。 其中,伏牛花的作用雖在古籍中描述較少,但作為方劑主藥,應具有重要的疏風止痛或其他協同作用,值得進一步研究。 而方中使用牽牛子需謹慎,因其瀉下作用較強,需根據患者體質及病情調整用量。

傳統服藥法


伏牛花2錢,山茵陳2錢,桑寄生2錢,白牽牛2錢,川芎窮2錢,白僵蠶2錢,蠍梢2錢,荊芥穗4錢。
上為末。
每服2錢,水煎1沸,連滓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1. 本方有活血通絡的功效,孕婦慎用。
  2. 本方有清熱解毒的功效,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伏牛花散, 出處:《本草綱目》卷三十六引《護命》。 組成:伏牛花2錢,山茵陳2錢,桑寄生2錢,白牽牛2錢,川芎窮2錢,白僵蠶2錢,蠍梢2錢,荊芥穗4錢。 主治:男女一切頭風,發作有時,甚則大腑熱秘。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