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活血潤燥丸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其兩大功效:
- 活血化瘀: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活血調經、養血滋陰之效。其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瘀,有助於改善因氣血運行不暢導致的燥熱症狀。
- 潤燥生津:當歸富含多種營養成分,如當歸多糖、揮發油等,具有潤燥生津、滋養臟腑的作用。對於因氣血不足、津液虧損導致的燥熱症狀,當歸能起到滋陰潤燥、緩解乾燥的功效。
因此,活血潤燥丸中加入當歸,可發揮其活血化瘀、潤燥生津的功效,達到治療燥熱症狀的目的。
活血潤燥丸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疏散風邪,止癢止痛: 防風性味辛溫,歸膀胱、肺經,具有疏散風邪,止癢止痛的功效。活血潤燥丸主要用於治療血燥津傷,皮膚瘙癢,風熱入絡等症,防風可以疏散風邪,止癢止痛,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治療效果。
- 引藥入絡,增強療效: 防風具有引藥入絡的作用,可以將藥力引導至皮膚表面,增強活血潤燥的功效。活血潤燥丸中其他藥物如當歸、川芎等具有活血潤燥的作用,防風的引藥入絡作用可以促進藥物滲透,更有效地改善皮膚乾燥、瘙癢等症狀。
活血潤燥丸中包含大黃,主要原因如下:
- 瀉熱通便: 大黃性寒,味苦,入肝、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之效。活血潤燥丸以潤燥通便為目的,大黃可清瀉腸胃熱結,促進排便,緩解燥熱便祕。
- 活血化瘀: 大黃兼具活血化瘀之功,可改善血瘀導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活血潤燥丸可能針對某些伴隨血瘀的燥熱症狀,大黃有助於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瘀血消散。
活血潤燥丸方中加入羌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散風寒,止痛止癢: 羌活性溫,味辛,具有散風寒、止痛止癢之效。方中若有風寒溼邪引起的皮膚瘙癢、疼痛等症,羌活可有效緩解。
- 活血通絡,改善循環: 羌活還能活血通絡,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有利於皮膚營養供給,促進創傷修復,配合其他藥物發揮更好的活血潤燥功效。
活血潤燥丸中加入皁莢,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活血通絡:皁莢味苦性寒,入脾、胃經,具有消積化滯、活血通絡之功效。其藥性可有效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瘀血消散,達到活血通絡的效果。
- 潤腸通便:皁莢亦有潤腸通便之效,可改善燥熱便祕,幫助排出體內積聚的毒素,進一步促進血液循環,減輕燥熱之症狀。
因此,皁莢在活血潤燥丸中,發揮了活血通絡與潤腸通便的雙重功效,有助於治療燥熱引起的各種症狀。
活血潤燥丸中包含桃仁,主要原因如下:
- 活血化瘀:桃仁性平,味苦甘,入心、肺、大腸經,具有活血化瘀、潤腸通便的功效。其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有助於化解瘀血,緩解疼痛。
- 潤燥止咳:桃仁還能潤燥滑腸,對於肺燥咳嗽、便祕等症狀有較好療效。它能滋潤肺部,化解燥熱,使咳嗽痰液更容易排出,緩解呼吸道不適。
活血潤燥丸中加入火麻仁,是基於其潤腸通便、滋陰潤燥的功效。火麻仁性涼,味甘,入脾、大腸經,能潤腸通便,改善便祕情況。同時,火麻仁亦可滋陰潤燥,緩解燥熱引起的便祕、口乾舌燥等症狀。
活血潤燥丸主要針對血瘀、燥熱引起的便祕、面色晦暗、口乾舌燥等症狀,火麻仁的潤腸通便、滋陰潤燥作用正好與藥方其他藥材相輔相成,達到更好的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活血潤燥丸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大便風秘、血秘,常常燥結」,乃針對腸道津虧血滯、風燥內結所致之便秘。
- 「風秘」:因風邪內襲或肝風內動,擾動腸腑,氣機紊亂,津液不布,糞便燥結難下,多伴見腹脹、矢氣頻仍。
- 「血秘」:因血虛或血瘀,腸失濡潤,傳導乏力,症見大便乾硬如粟、面色晦暗、舌質紫暗。
此方透過「活血疏風,潤燥通便」雙重作用,調和氣血、祛風潤腸,使燥結得緩,便行通暢。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活血化瘀,通絡導滯
- 當歸梢:專行血分,活血通絡,助血行則腸腑得濡。
- 桃仁:破血潤燥,既散瘀滯,又合麻仁滑腸,針對「血秘」之瘀阻腸絡。
- 大黃(煨):緩下瘀熱,煨製後減其峻烈,兼能活血,協桃仁通下瘀結。
2. 疏風祛邪,調暢氣機
- 防風、羌活:辛散風邪,宣通肺氣(肺與大腸相表裡),風邪得散則腸道氣機復常,針對「風秘」之氣滯。
- 皂角仁:辛溫走竄,燒存性後兼能潤腸,祛風痰而開鬱結,助通便之力。
3. 潤燥滑腸,滋養陰血
- 麻仁:質潤多脂,潤腸通便,為治燥結之要藥。
- 煉蜜為丸:蜂蜜甘潤,補中緩急,兼調和諸藥峻性,使攻邪不傷正。
治療原理
此方以「活血+祛風+潤燥」三者並行:
- 血行風自滅:血活則風邪無附,腸絡通暢,津液得布。
- 潤下合辛散:麻仁、桃仁潤腸,佐防風、羌活升散氣機,避免純潤致氣滯。
- 標本兼顧:大黃、皂角仁通便治標,當歸、麻仁養血潤燥固本。
輔助療法意涵
服後佐「蘇麻子粥」:
- 蘇子降氣滑腸,麻子潤燥,粥品養胃,使通下不傷脾胃,長期調理以維持腸道濡潤。
此方結構嚴謹,針對風、血、燥三者交互為患之便秘,體現「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與「潤下寓通散」之古法思維。
傳統服藥法
當歸梢1錢,防風3錢,大黃(濕紙裹煨)1兩,羌活1兩,皂角仁(燒存性,去皮)1兩5錢,桃仁2兩(研如泥),麻仁2兩5錢(研如泥)。活血疏風,潤燥通便。
上除麻仁、桃仁另研如泥外,為極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以瓷器盛之,紙封無令見風。
每服50丸,白湯送下3兩,服後須以蘇麻子粥,每日早晚食之。大便日久不能結燥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慎用。
- 大便溏泄者慎用。
- 長期服用應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活血潤燥丸, 出處:《夀世保元》卷五。 組成:當歸(酒洗)2兩,懷生地黃1兩,懷熟地黃1兩,火麻仁1兩5錢,枳殼(麸炒)7錢,杏仁(去皮)5錢。 主治:大便閉結。
活血潤燥丸, 出處:《蘭室秘藏》卷下。 組成:當歸梢1錢,防風3錢,大黃(濕紙裹煨)1兩,羌活1兩,皂角仁(燒存性,去皮)1兩5錢,桃仁2兩(研如泥),麻仁2兩5錢(研如泥)。 主治:活血疏風,潤燥通便。主治:大便風秘,血秘,常常燥結。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