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馬平安散

人馬平安散

REN MA PING AN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虺後方》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9

熱/寒比例

(2.0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9%
脾經 19%
肺經 16%
腎經 12%
大腸經 12%
胃經 11%
心經 8%
肝經
脾經
肺經
腎經
大腸經
胃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人馬平安散中使用烏梅,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收斂止瀉: 烏梅味酸澀,入肝脾經,具有收斂止瀉的作用。對於因脾胃虛弱、氣虛下陷導致的泄瀉,烏梅可以固澀止瀉,使大便恢復正常。
  2. 清熱解暑: 烏梅性寒,具有清熱解暑的功效。對於因暑熱侵襲導致的口渴、腹痛、腹瀉等症狀,烏梅可以清熱解暑,緩解不適。

烏梅在人馬平安散中,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達到收斂止瀉、清熱解暑的效果,有助於恢復脾胃功能,維持腸道健康。

人馬平安散中含有烏頭,看似矛盾,實則有其道理。

烏頭性辛熱,毒性較強,擅長祛風散寒,止痛,對於風寒濕痹、肢體疼痛等症有顯著療效。然而,其毒性不可忽視,需謹慎使用。

此方中烏頭的配伍,一方面是為了利用其強力祛風散寒的作用,另一方面則需結合其他藥材,如甘草、生薑等,以緩解烏頭的毒性,並增強其療效。

因此,人馬平安散中烏頭的加入,並非簡單地爲了藥性,而是爲了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發揮其藥效,達到治療目的。

人馬平安散方劑中加入皁莢,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1. 清熱解毒: 皁莢味苦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其可有效清除體內熱毒,緩解因濕熱蘊積而導致的各種不適症狀,如發熱、腹痛、腹瀉等,有助於恢復人體的正常功能。
  2. 驅蟲殺蟲: 皁莢中含有皁苷等物質,具有驅蟲殺蟲的作用。對於因寄生蟲感染引起的疾病,皁莢可以有效殺滅寄生蟲,並起到驅蟲的效果,從而達到治癒疾病的目的。

因此,人馬平安散方劑中加入皁莢,旨在通過其清熱解毒和驅蟲殺蟲的雙重功效,達到治療疾病、恢復健康的目標。

人馬平安散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硇砂,主要是因為硇砂具有清熱解毒、利濕通淋的功效。方劑的配方旨在治療一些由於內熱、濕毒所引起的疾病,硇砂的清熱解毒功效能夠有效減輕症狀,促進患者康復。

硇砂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銨和硫酸鎂,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能夠幫助抑制病原微生物的增殖,對於改善燒灼感、腫脹等潛在的炎症反應也有一定的效果。此外,硇砂在古代文獻中的應用歷史悠久,廣泛用於各類方劑中,因其能增強整體方劑的療效,起到協同作用。

綜上所述,人馬平安散中加入硇砂,是基於其出色的清熱解毒特性,用以增強整體療效,以期達到宜人和安定的效果,符合方劑的治療目的。

人馬平安散中加入麝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麝香具有開竅通經、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跌打損傷、骨折、瘀血腫痛等症狀,麝香能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減輕疼痛。
  2. 行氣止痛,溫陽散寒:麝香亦有行氣止痛、溫陽散寒的功效。對於寒凝血瘀、氣滯不通引起的疼痛,麝香能溫通經絡,散寒止痛,緩解疼痛症狀。

因此,人馬平安散中加入麝香,旨在通過其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促進傷口癒合,減輕疼痛,達到治療跌打損傷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人馬平安散之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劑主治「一切時瘟」,即泛指季節性流行瘟疫,或突發性傳染疾病。古代醫家認為時瘟多因「穢濁之邪」侵襲人體,導致氣血壅滯、經絡不通,表現為發熱、頭痛、昏迷、肢體痠痛等症狀。
人馬平安散以「吹鼻」或「塞鼻」外用為主,屬「取嚏法」,藉藥物刺激鼻腔黏膜,引嚏開竅,使邪氣外透;亦可點眼,治療「眼目暴發」(急性眼疾如赤腫疼痛)。其作用機理為「通竅祛穢、辟瘟解毒」,透過鼻黏膜或眼結膜快速吸收藥性,疏通氣血、驅除疫毒。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一)藥物性味與配伍邏輯

  1. 辛溫開竅,散寒辟穢

    • 川烏、草烏(生用):大辛大熱,毒性峻烈,外用可散寒止痛、開閉通絡,驅逐深層寒濕邪氣。
    • 乾薑、蔥子:辛溫行散,助烏頭溫通經脈,化散表裡寒邪。
    • 川芎:辛香走竄,上行頭面,活血行氣,緩解瘟疫所致的頭痛、昏脹。
  2. 解毒化濁,攻逐穢毒

    • 雄黃:燥濕殺蟲,辟穢解毒,為古代防疫要藥。
    • 硼砂、硇砂(煅):腐蝕消積,外用可化腐生新,破除黏膜壅滯之邪。
    • 火消(硝石):清熱散結,與硼砂協同消腫。
  3. 芳香透竅,醒神鎮驚

    • 麝香:芳香走竄,通十二經,開竅醒神,助藥力直達病所。
    • 皂角:辛烈刺激,引嚏化痰,促使邪從鼻竅外泄。
  4. 特殊配伍:狗頭(天靈蓋)
    古人認為「天靈蓋」可辟邪鎮驚,此為巫醫文化遺緒,或取其骨質炭化吸附穢濁之效。

(二)治療原理推論

此方以「辛香走竅」為核心,結合「溫散寒毒」與「攻逐穢濁」:

  1. 外治速效:吹鼻取嚏,刺激呼吸道黏膜,反射性調動正氣抗邪,類似現代「神經反射療法」。
  2. 黏膜給藥:鼻腔與眼結膜血管豐富,藥物吸收迅速,避開口服毒性(如生烏頭),直達頭面部病灶。
  3. 協同作用
    • 辛溫藥(烏頭、乾薑)散寒通滯,改善氣血運行。
    • 礦物藥(雄黃、硇砂)殺蟲解毒,針對疫毒穢濁之性。
    • 麝香、皂角加強透竅,使閉阻之邪有出路。

三、總結

人馬平安散的設計反映古代「外治急救」思維,針對時瘟的「穢毒閉竅」病機,透過局部刺激與藥性透吸收,達到「開竅醒神、辟瘟解毒」之效。然其組成多峻烈之品(如生烏頭、硇砂),體現「以毒攻毒」的傳統用藥特色,需結合當代醫學謹慎理解其效用範疇。

傳統服藥法


川烏7個重1錢(生用),草烏7個重1錢(生用),乾薑1錢,蔥子(微炒)1錢,川芎1錢,硼砂1錢,麝香3分,皂角1錢5分,火消1錢5分,狗頭(燒黑,用天靈蓋)1錢,雄黃1錢,硇砂(煅存性)3分。
上為細末,入瓷罐內聽用。
以藥少許,葦筒吹鼻中,男左女右;或用稀糊為丸,黃豆大,棉裹塞鼻中;眼目暴發,點之即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使用時需遵醫囑。

相關疾病


扁桃腺炎前列腺炎胰臟炎霍亂痔瘡瘧疾乳腺炎乳房腺體瘤原發性高血壓慢性腎衰竭痢疾志賀桿菌病細菌性食物中毒阿米巴病鼻咽腫瘤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鼻息肉嘔吐腎絲球腎炎

相同名稱方劑


人馬平安散, 出處:《虺後方》。 組成:烏梅1個,川烏1錢,草烏1錢,豬牙皂角1錢,狗頭灰(狗頭骨燒灰存性)1錢,硇砂1分,麝香少許。 主治:一切時瘟。

人馬平安散, 出處:《治痧要略》。 組成:朱砂(研細,水飛)3錢,火消2錢,麝香3分,冰片3分,炒蓽茇3分,白礬3分,牛黃1分,食鹽1分,真金箔30張。 主治:痧症。

人馬平安散, 出處:徐評《外科正宗》卷十二。 組成:西牛黃4分,冰片6分,麝香6分,蟾酥1錢,火消3錢,滑石4錢,石膏2兩(煅),大赤金箔40張。 主治:夏月受暑,頭目昏暈,或不省人事,或患痧腹痛。

人馬平安散, 出處:《奇方類編》卷下。 組成:上好雄黃2兩(爲末),火消(飛成朱,揀白者)1兩。 主治:傷暑,霍亂吐瀉轉筋,水瀉,痢疾,心腹疼痛,瘧疾,翻胃,腰痛,時眼,頭疼,鼻痣,咽喉腫痛,牙疼,一切蟲蚊蠍蜇,瘡毒瘍癢。

人馬平安散, 出處:《良朋匯集》卷五。 組成:大塊朱砂4錢,明雄4錢,麝香4分,硼砂5錢6分,火消2錢4分,大赤金16張,冰片4分。 主治:祛暑散寒,闢穢解毒。主治:四時感風寒。中暑中寒,嘔吐惡心,霍亂腹痛,暑邪鬱悶,四肢厥冷,絞腸痧症。

人馬平安散, 出處:《良朋匯集》卷三。 組成:川烏7個重1錢(生用),草烏7個重1錢(生用),乾薑1錢,蔥子(微炒)1錢,川芎1錢,硼砂1錢,麝香3分,皂角1錢5分,火消1錢5分,狗頭(燒黑,用天靈蓋)1錢,雄黃1錢,硇砂(煅存性)3分。 主治:偏正頭痛,咽喉腫痛,乳蛾纏喉,喉閉,腹內寒疼,絞腸痧,乾霍亂,眼目暴發。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