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角六一丸

皂角六一丸

ZAO JIAO LIU YI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2

寒性指數

6

熱/寒比例

(3.67)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9%
腎經 19%
脾經 14%
肺經 13%
心經 10%
胃經 9%
大腸經 7%
膀胱經 5%
肝經
腎經
脾經
肺經
心經
胃經
大腸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皂角六一丸為傳統中醫方劑之一,其主要成分包括皂角與烏頭等多種中藥材。在該方劑中,烏頭的使用具有特定的療效意義。烏頭性熱味辛,歸心、肝、腎經,具有強烈的散寒止痛功效,適用於風濕痹痛、肢體麻木等症狀。由於烏頭本身帶有劇毒,需經過特殊炮製處理以減低毒性,確保用藥安全。在皂角六一丸中,烏頭能夠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增強整個方劑驅風散寒、通絡止痛的效果。此外,皂角本身具有清熱解毒、潤肺止咳之效,兩者結合可以達到溫陽散寒與清熱解毒的雙重作用,適合治療由寒邪所致的各種疼痛與不適。總體而言,烏頭在皂角六一丸中的應用,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的原則,通過藥物之間的相互配合,達到治療目的。然而,由於烏頭的特殊性質,在使用時仍須謹慎,遵循醫囑並注意劑量控制。

皁角六一丸中加入烏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止痛,溫中止瀉:烏藥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溫中止瀉的功效。方中皁角能清熱解毒,但寒涼之性易傷脾胃,故加入烏藥以溫中行氣,避免寒涼之氣傷及脾胃,並協調藥性,使藥效更加平和。
  2. 協同皁角消積化痰:烏藥能理氣消積,與皁角的消積化痰功效相輔相成,共同促進積滯的消散,改善消化不良、腹脹等症狀。

皁角六一丸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了何首烏,這是因為何首烏具有多種藥理作用,對於皁角六一丸的療效起到了重要的輔助作用。何首烏主要被用於補肝腎、益精血,對於促進身體的活力和延緩衰老有著顯著的效果。此外,何首烏含有豐富的多酚類化合物,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幫助清除體內自由基,進一步增強方劑的整體療效。

營養學研究也表明,何首烏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毛細血管的功能,這使得它在治療一些血虛相關的疾病時,尤其有效。在皁角六一丸中加入何首烏,不僅能提高其補腎的功效,還能提升方劑的適應症範圍,使其對於慢性疲勞、白髮等問題都能有所改善。因此,何首烏成為了皁角六一丸中不可或缺的成分,充分展現了中藥材之間的相互作用和協同效應。

皁角六一丸中含有皁莢,主要是因為皁莢具有以下功效:

  • 消積化滯:皁莢性寒,味苦,入脾胃經,能消食積、化痰滯,對於食積不消、腹脹腹痛、嘔吐泄瀉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 潤腸通便:皁莢具有潤腸通便的功效,對於便祕、大便乾燥等症狀有一定緩解作用。

因此,皁莢在皁角六一丸中起到消積化滯、潤腸通便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能有效改善消化不良、腹脹便祕等症狀。

皁角六一丸中加入烏梅,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1. 斂腸止瀉:烏梅味酸性收斂,能收斂腸道,止瀉止痢,對於皁角六一丸治療小兒脾虛泄瀉,具有輔助作用。
  2. 解毒護脾:烏梅性寒,能解毒生津,緩解皁角所致的燥熱之弊,保護脾胃功能,避免因燥熱而加重泄瀉症狀。

烏梅的加入,不僅增強了皁角六一丸止瀉效果,更平衡了方劑的寒熱之性,使其更適合治療小兒脾虛泄瀉。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皂角六一丸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諸風,肌肉不緊實者」,意指風邪侵襲所致肢體弛緩、癱瘓無力,或風痰阻絡引起的行動障礙。其功效強調「疏風活血」,透達外風、行氣通絡;「起癱瘓」主攻風痰痹阻之肢體萎弱;「除腳疾」針對下肢痠痛麻木;「烏鬚發,駐紅顏」則為補腎活血之效,改善早衰。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祛風通絡為核心

    • 川烏、草烏:大辛大熱,祛風除濕、溫經止痛,攻逐深伏風寒濕邪。
    • 豬牙皂角:辛咸性烈,豁痰開竅、搜剔經絡頑痰,助二烏通痹。
    • 天台烏藥:行氣散寒,助氣血流通,協同祛風。
  2. 補腎填精佐治本

    • 何首烏:補肝腎、益精血,治本以強筋骨,兼烏鬚髮。
    • 烏豆(黑豆):滋腎活血,利濕解毒,制二烏之燥烈。
    • 烏梅:酸收生津,既防溫燥傷陰,又澀精固氣。
  3. 酒醋製法增效

    • 以酒行藥勢、醋軟堅散結,共煎浸藥材,增強活血通絡之效。何首烏另製膏,取其純厚補力,餘藥焙乾碾末,保留辛散之性,標本兼顧。

推論可能功效機制:
此方以「風痰瘀滯」為病機切入,外祛風邪、內化痰瘀,輔以補腎固本。風邪得散則經絡通暢,痰瘀化則氣血行,精血充則筋骨強,故可改善肢體痿廢、腳膝軟弱及鬚髮早白。尤適於素體虛弱、風痰阻絡或腎虧血瘀者。

傳統服藥法


川烏1兩,草烏1兩,天台烏藥2兩,烏豆1升,何首烏2兩,豬牙皂角5條(湯泡,去皮弦),烏梅(鱉裙者,去核)50個。
疏風活血,起癱瘓,除腳疾, 烏鬚發,駐紅顏。
上銼,如指面大,用無灰酒、釅醋各2升,浸一宿,瓷瓦銚內,慢火煎乾,取出曬焦,揀何首烏一味,別為末,煮膏,以六味焙乾,碾末,以前煮藥余酒醋,及何首烏膏和丸。
每服30丸,以酒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四肢麻痺癱瘓

相同名稱方劑


皂角六一丸, 出處:《袖珍》卷一引《澹寮方》。 組成:川烏1兩,草烏1兩,天台烏藥2兩,烏豆1升,何首烏2兩,豬牙皂角5條(湯泡,去皮弦),烏梅(鱉裙者,去核)50個。 主治:疏風活血,起癱瘓,除腳疾,烏鬚發,駐紅顔。主治:諸風,肌肉不緊實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