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餘膏

XUE YU G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17

熱/寒比例

偏寒 (0.53)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8%
脾經 15%
肺經 14%
腎經 12%
大腸經 12%
胃經 12%
心經 2%
肝經
脾經
肺經
腎經
大腸經
胃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血餘膏方劑中加入血餘炭,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止血生肌: 血餘炭為動物血經炭化製成,具有活血化瘀、止血生肌之效。血餘膏多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外傷出血等症狀,血餘炭可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並促進傷口癒合。
  2. 清熱解毒,涼血止痛: 血餘炭性寒,能清熱解毒、涼血止痛。一些跌打損傷或外傷感染,伴有發熱疼痛,血餘炭的清熱解毒作用可緩解炎症,止痛止癢。

因此,血餘炭在血餘膏中發揮着活血化瘀、止血生肌、清熱解毒、涼血止痛的功效,有效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外傷出血等症狀。

血餘膏方劑中加入豬毛,看似奇特,實則暗藏玄機。

豬毛性味甘平,入肺經,具有收斂止血之效。古人認為,豬毛能吸附污血,並促進傷口癒合。此外,豬毛還具有清熱解毒之功效,可幫助消炎止痛,加速傷口恢復。

因此,在血餘膏中加入豬毛,不僅能止血生肌,還能清熱解毒,達到多重功效,使其成為治療外傷出血的有效方劑。

血餘膏中加入桐油,主要有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生肌止痛:桐油性寒,具有清熱解毒、生肌止痛之效。在血餘膏中,桐油可以幫助清除傷口感染,促進傷口癒合,減輕疼痛。
  2. 保護傷口,防止感染:桐油塗抹於傷口表面,形成一層薄膜,可隔絕空氣和細菌,保護傷口免受感染,促進癒合。

總而言之,桐油在血餘膏中,除了起到清熱解毒、生肌止痛的作用外,亦能保護傷口,防止感染,對於治療傷口有重要的輔助作用。

血餘膏方劑中使用麻油,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潤燥生肌:麻油性溫潤,具有滋陰潤燥、生肌止痛的功效。血餘膏常用於治療外傷出血、創傷感染、潰瘍等症,麻油可以滋養肌膚,促進創面癒合,防止感染。
  2. 引藥入藥:麻油具有較強的滲透性,可以將藥物有效地送達病竈部位,提高藥物的療效。同時,麻油也能夠減緩藥物的刺激性,防止對皮膚造成損傷。

血餘膏中加入冰片,主要有兩大原因:

  1. 清熱解毒,止痛消腫:冰片性寒,味辛,具有清熱解毒、止痛消腫的功效。血餘膏用於治療外傷出血、跌打損傷、腫痛等症,冰片能有效抑制炎症反應,減輕疼痛,促進傷口癒合。
  2. 涼血止血,生肌止痛:冰片具有涼血止血、生肌止痛的作用,可有效改善血餘膏的止血效果,同時促進傷口癒合,減輕疼痛,加速病患的康復。

血餘膏中添加麝香,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大功效:

  1. 活血化瘀: 麝香氣味芳香,性溫,能通經絡、散瘀血,對於血瘀所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有顯著效果。血餘膏主要針對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而麝香的活血化瘀作用能促進傷口癒合,減輕疼痛。
  2. 開竅醒神: 麝香亦有開竅醒神之效,能改善因氣血運行不暢導致的昏迷、神志不清等症狀。對於一些伴隨頭昏腦脹、肢體麻木的跌打損傷,麝香能起到提神醒腦、改善血液循環的作用,進一步促進傷勢恢復。

主治功效


血餘膏方劑主治功效分析

血餘膏,為治療頑固性瘡瘍之名方,其組成及功效,歷代醫家多有記載,本文將結合古籍記載,分析其治療原理。

根據《瘍科綱要》張山雷的記載,血餘膏主要針對「惡瘡久不收口,及臁瘡多年不收者。瘰癧久潰,非此不效」,以及「瘡口多水無膿者」。此類瘡瘍多屬久病纏綿,正氣虛弱,邪毒瘀滯,難以癒合。

血餘膏的組成,核心在於其特殊的油脂基劑及多種具有活血化瘀、生肌斂瘡功效的藥物。

  • 油脂基劑: 《瘍科綱要》記載以豬板油、桐油、麻油煉製,此三種油脂皆具有潤燥、止痛、殺蟲的功效,並能形成保護膜,隔絕外界刺激,滋潤瘡面,促進組織修復。豬板油富含脂肪酸,能滋養皮膚;桐油具有抗菌消炎作用;麻油則能潤腸通便,從整體角度改善患者體質。 龜板的加入,則更增加了滋陰潛陽,收斂止血的功效。

  • 動物毛髮: 方中使用豬毛、甚至雞毛、鵝毛等(《瘍科綱要》),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殺蟲的功效。其作用機理可能與其成分中含有的某些蛋白質及微量元素相關,能促進肉芽組織生長。 灼焦後的毛髮,更能增強其收斂止血的功效。

  • 其他藥物: 血餘炭具有明顯的止血、化瘀、生肌、收斂作用,是方劑的核心藥物。冰片清熱涼血、消炎止痛,可緩解瘡瘍的疼痛和炎症反應。麝香開竅醒腦,活血止痛,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快癒合。這些藥物共同作用,從多個方面促進瘡瘍的癒合。

治療原理分析:

血餘膏的治療原理,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豬毛、冰片等藥物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控制炎症反應,為傷口癒合創造良好的環境。

  2. 活血化瘀,促進組織再生: 血餘炭、麝香等藥物活血化瘀,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肉芽組織生長,加速傷口癒合。

  3. 潤燥生肌,斂瘡收口: 油脂基劑及血餘炭潤燥生肌,保護瘡面,防止感染,並促進傷口收斂癒合。

  4. 整體調理,扶正祛邪: 方中雖未見明顯的補益藥物,但油脂基劑及部分藥物也兼具補益作用,從整體角度調理患者體質,增強機體免疫力,促進疾病痊癒。

綜上所述,血餘膏通過其獨特的組成及配伍,多角度作用於頑固性瘡瘍,通過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潤燥生肌等機制,促進傷口癒合,達到治療的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竹泉生女科集要》及《王應震要訣》中也提到血餘膏的運用,但其處方組成與《瘍科綱要》有所不同,反映了不同醫家對該方劑的理解和應用上的差異, 需結合患者具體情況靈活運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血餘膏具有一定的刺激性,使用時要注意避免接觸眼睛和黏膜。如果出現過敏反應,應立即停止使用。

相關疾病


臁瘡

相同名稱方劑


血餘膏, 出處:《瘍科綱要》卷下。 組成:壯人頭發淨4兩,豬毛淨4兩,羊毛淨4兩,雞毛淨4兩,鵝毛淨4兩(各洗淨,曬乾,雞毛、鵝毛須去中心硬梗),豬闆油(去膜,淨)2兩,桐油2兩,麻油20兩,白川占2兩,龍腦香1錢,麝香1錢。 主治:惡瘡久不收口,及臁瘡多年不收,瘰癧久潰,瘡口多水無膿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