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貝母湯

FU LING BEI MU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7

寒性指數

6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8%
脾經 27%
心經 21%
腎經 21%
膀胱經 0%
肺經
脾經
心經
腎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茯苓貝母湯

茯苓貝母湯是中藥方劑之一,具有利水消腫、清熱利尿、止咳平喘、散營衛之瘀滯等功效,主治肺經虛弱,氣息不足,導致身體腫脹、呼吸困難、胸口悶痛、氣促和咳嗽等症狀。

組成

  •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 川貝母:性微寒,味苦,歸肺經。具有清肺熱、化痰止咳、平喘、鎮咳、祛痰、散結、清熱解毒、安神等功效。
  • 桑白皮:性寒,味苦辛,歸肺、肝、腎經。具有止咳化痰、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血等功效。
  • 澤瀉:性寒味甘,入腎、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利尿、澀精止遺、強筋骨、止嘔、清熱利濕等功效。

用法及用量

茯苓貝母湯的用法是將所有藥材混合在一起,用清水煎煮,取藥汁服用。用量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而定。

禁忌

茯苓貝母湯不宜用於脾胃虛弱、腹瀉、氣虛體弱等患者。

總結

茯苓貝母湯是中藥方劑之一,具有利水消腫、清熱利尿、止咳平喘、散營衛之瘀滯等功效,主治肺經虛弱,氣息不足,導致身體腫脹、呼吸困難、胸口悶痛、氣促和咳嗽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白茯苓(去黑皮)1兩,澤瀉(銼)3分,貝母(焙)3分,桑根白皮(炙,銼)3分。
上為粗末。
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方劑組成解釋


茯苓味甘淡,性平,歸脾、肺、腎經。具有健脾益氣,滲濕利水之功。本方以茯苓為君藥,取其健脾益氣之功,以培土生金,補益肺氣。

澤瀉味苦、甘,性寒,歸脾、腎、膀胱經。具有利水消腫,清熱降火之功。本方以澤瀉為臣藥,取其利水消腫之功,以助茯苓健脾益氣,化痰利水。

川貝母味苦、甘,性寒,歸肺、心經。具有清熱化痰,止咳平喘之功。本方以川貝母為佐藥,取其清熱化痰之功,以增強茯苓、澤瀉化痰利水之功。

桑白皮味苦、甘,性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肺利水,止咳平喘之功。本方以桑白皮為使藥,取其清肺利水之功,以協助茯苓、澤瀉、川貝母化痰利水。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健脾益氣、化痰利水之功,適用於肺經虛氣,腫滿喘痞,氣促咳嗽等症。但脾胃虛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咳血氣喘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咳嗽

相同名稱方劑


茯苓貝母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六十六。 組成:白茯苓(去黑皮)1兩,澤瀉(銼)3分,貝母(焙)3分,桑根白皮(炙,銼)3分。 主治:肺經虛氣,腫滿喘痞,氣促咳嗽。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