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貝母湯

FU LING BEI MU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7

寒性指數

6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9%
脾經 22%
心經 20%
腎經 20%
膀胱經 7%
肺經
脾經
心經
腎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茯苓貝母湯中包含茯苓,主要原因如下:

  1. 利水滲濕: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的功效。貝母善於清肺化痰,而茯苓則能幫助貝母將痰濕排出體外,達到清肺化痰的效果。
  2. 健脾和胃:茯苓能健脾和胃,增強脾胃運化功能,有助於改善因脾胃虛弱導致的痰濕。茯苓與貝母搭配,可緩解因痰濕阻滯所致的胸悶、咳嗽等症狀。

因此,茯苓在茯苓貝母湯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其利水滲濕、健脾和胃的功效,有助於提高貝母的療效,達到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的目的。

茯苓貝母湯中加入澤瀉,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利水滲濕: 澤瀉性寒,味甘,入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瀉熱除煩的功效。茯苓貝母湯主要用於治療痰熱壅肺、咳嗽氣喘等症,而澤瀉的利水滲濕作用可以幫助清除體內多餘的水分,減少痰液的生成,從而緩解咳嗽氣喘症狀。
  2. 配合茯苓貝母: 茯苓具有健脾滲濕、寧心安神的作用,貝母具有清熱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澤瀉的利水作用可以配合茯苓的健脾滲濕作用,共同促進體內濕氣的排出,進一步提高藥效。同時,澤瀉的寒涼之性可以與貝母的清熱作用相輔相成,更好地清熱化痰,緩解肺熱咳嗽。

茯苓貝母湯中加入川貝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化痰: 川貝母性寒,味甘苦,入肺經,具有清熱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可有效緩解因熱痰阻肺引起的咳嗽、喘息等症狀。
  2. 潤肺止咳: 川貝母富含潤肺止咳成分,可以滋潤肺燥,化解痰液,緩解咳嗽、咽喉乾燥等症狀。

茯苓貝母湯中加入川貝母,可有效提升清熱化痰、潤肺止咳的療效,對於熱痰阻肺引起的咳嗽、喘息等症狀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茯苓貝母湯為一方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因痰飲內停所導致的咳嗽、氣喘等症狀。在該方劑的組成中,包含了茯苓、貝母以及桑白皮等多種草藥。其中,桑白皮之所以被選用,是因為其具有良好的清肺熱、利水腫之效,對於改善由水飲停聚於肺部所引起的各種症狀有顯著療效。

根據中醫理論,桑白皮味甘性寒,歸肺經,能清熱降火、利尿消腫。對於肺熱所致的咳嗽、呼吸困難等問題,桑白皮能夠起到很好的輔助治療作用。此外,它還能夠幫助調節人體的水液代謝,促進體內濕氣的排出,從而減少痰飲的生成,對改善整體病情有助益。因此,在茯苓貝母湯這樣的方劑中加入桑白皮,旨在增強其清熱化痰、利水除濕的功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茯苓貝母湯

茯苓貝母湯是中藥方劑之一,具有利水消腫、清熱利尿、止咳平喘、散營衛之瘀滯等功效,主治肺經虛弱,氣息不足,導致身體腫脹、呼吸困難、胸口悶痛、氣促和咳嗽等症狀。

組成

  •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 川貝母:性微寒,味苦,歸肺經。具有清肺熱、化痰止咳、平喘、鎮咳、祛痰、散結、清熱解毒、安神等功效。
  • 桑白皮:性寒,味苦辛,歸肺、肝、腎經。具有止咳化痰、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血等功效。
  • 澤瀉:性寒味甘,入腎、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利尿、澀精止遺、強筋骨、止嘔、清熱利濕等功效。

用法及用量

茯苓貝母湯的用法是將所有藥材混合在一起,用清水煎煮,取藥汁服用。用量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而定。

禁忌

茯苓貝母湯不宜用於脾胃虛弱、腹瀉、氣虛體弱等患者。

總結

茯苓貝母湯是中藥方劑之一,具有利水消腫、清熱利尿、止咳平喘、散營衛之瘀滯等功效,主治肺經虛弱,氣息不足,導致身體腫脹、呼吸困難、胸口悶痛、氣促和咳嗽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白茯苓(去黑皮)1兩,澤瀉(銼)3分,貝母(焙)3分,桑根白皮(炙,銼)3分。
上為粗末。
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健脾益氣、化痰利水之功,適用於肺經虛氣,腫滿喘痞,氣促咳嗽等症。但脾胃虛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咳血氣喘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咳嗽

相同名稱方劑


茯苓貝母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六十六。 組成:白茯苓(去黑皮)1兩,澤瀉(銼)3分,貝母(焙)3分,桑根白皮(炙,銼)3分。 主治:肺經虛氣,腫滿喘痞,氣促咳嗽。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