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巽順丸中包含海螵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止嘔降逆: 海螵蛸性味鹹寒,入脾、胃經,具有收斂止嘔、降逆止呃的功效。對於胃氣上逆、嘔吐不止等症狀,海螵蛸能有效抑制胃逆,緩解嘔吐不適。
- 止瀉固澀: 海螵蛸亦具有固澀止瀉的作用。其能收斂腸道,減少腸蠕動,對於脾虛泄瀉、腸滑不固等症狀,海螵蛸能有效止瀉,固護腸胃。
因此,巽順丸中加入海螵蛸,旨在通過其止嘔降逆、止瀉固澀的功效,達到治療胃腸不適的目的。
主治功效
巽順丸主治功效分析
巽順丸,又名烏雞丸,出自《醫通》。本方劑主要針對婦女倒經,男子咳嗽吐血等症狀,尤其對於左手關尺脈弦,背上畏寒,且有瘀血者,療效顯著。
治療原理分析
1. 調理衝任,散瘀活血
根據《張氏醫通》記載,巽順丸“專調衝任,兼散瘀血”。衝任二脈與月經和生殖功能密切相關,對於婦女倒經、男子精血虧虛等症,調理衝任是關鍵。方中烏鰂骨(海螵蛸)具有固腎止瀉、收斂止血、制酸止痛、調理經脈的功效,能夠有效調節衝任功能。同時,方中還加入了茜根(茹蘆)和鮑魚,這兩味藥材都能夠活血化瘀,幫助消散體內瘀血,改善氣血運行。
2. 補虛扶正,益氣養血
巽順丸中使用了烏骨雞作為主要藥材。烏骨雞性平味甘,入肝、腎、肺經,具有補肝腎、益氣血、退虛熱的功效,能夠有效治療虛勞羸弱、氣血虧虛等症。在《本草簡要方》中也提到,烏骨雞“補虛勞羸弱,益血氣,婦人一切虛損病”。
3. 制酸止痛,調理脾胃
巽順丸中的烏鰂骨(海螵蛸)還具有制酸止痛的功效,可以改善胃酸過多引起的胃痛、反酸等症狀。這對於因脾胃虛弱、運化失常導致的氣血生化不足,進而引發的咳嗽吐血等症,也有一定的調理作用。
4. 寒熱並用,溫清結合
巽順丸的組方體現了寒熱並用、溫清結合的特點。烏鰂骨和烏骨雞性平偏溫,能夠溫補脾腎、益氣養血;而茜根性寒,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鮑魚性平,也能滋陰清熱。這樣的配伍,既能補虛扶正,又能清熱化瘀,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
5. 劑型特點,緩釋藥效
巽順丸的製作過程非常考究,需要將藥材與烏骨雞一同煮至糜爛,再加入山藥末糊丸。這種劑型能夠使藥物緩慢釋放,藥效更加持久,有利於長期調理。
總結
綜上所述,巽順丸通過調理衝任、散瘀活血、補虛扶正、制酸止痛、寒熱並用、溫清結合等多種途徑,達到治療婦女倒經、男子咳嗽吐血等症的目的。其組方精妙,配伍合理,療效顯著,是中醫臨牀上常用的經典方劑之一。
傳統服藥法
烏骨白絲毛雞1只(男雌女雄,取嫩長者,溺倒,泡,去毛,竹刀剖脅,出肫肝,去穢,留內金,並去腸垢,仍入腹內),烏賊骨(童便浸,曬乾為末,微炒黃,取淨)4兩,茹蘆(去梢,酒洗,切片)1兩,鮑魚(切薄片)4兩。上三味入雞腹內,用陳酒、童便各2碗,水數碗,砂鍋中旋煮旋添,糜爛汁盡,搗爛熔乾,骨用酥炙,共為細末,乾山藥末調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50-70丸,空心百勞水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巽順丸, 出處:《張氏醫通》卷十三。 組成:烏骨白絲毛雞1隻(男雌女雄,取嫩長者,溺倒,泡,去毛,竹刀剖脅,出肫肝,去穢,留內金,并去腸垢,仍入腹內),烏賊骨(童便浸,曬乾爲末,微炒黃,取淨)4兩,茹蘆(去梢,酒洗,切片)1兩,鮑魚(切薄片)4兩。 主治:婦人倒經,血溢於上,男子咳嗽吐血,左手關尺脈弦,背上畏寒,有瘀血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