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回蘇散中包含犀角,主要原因為其在傳統醫學中的藥用價值。古人認為犀角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定驚安神之效,常用於治療熱病神昏、中暑昏迷、熱毒發斑等症。
然而,由於犀牛瀕臨滅絕,現今回蘇散已不再使用犀角,而以其他藥材代替,例如水牛角、羚羊角等,以達到類似的藥效。
回蘇散中包含羚羊角,主要由於其具有以下兩大功效:
- 清熱解毒,開竅醒神: 羚羊角性寒,入心、肝經,具有清熱解毒、豁痰開竅的作用。對於熱病神昏、高熱驚厥、中風昏迷等症,羚羊角能清熱解毒,開竅醒神,使患者神志清醒。
- 息風止痙,鎮驚安神: 羚羊角能平肝熄風,鎮驚安神,對於熱極生風、肝風內動引起的抽搐、痙攣、驚癇等症,具有較好的療效。
因此,回蘇散中加入羚羊角,旨在清熱解毒,開竅醒神,並息風止痙,鎮驚安神,以達到治療熱病神昏、高熱驚厥、中風昏迷等症的功效。
回蘇散中包含麝香,主要原因如下:
- 開竅醒神: 麝香性溫,味辛,入心、脾、肝經,具有開竅醒神、活血化瘀之效。回蘇散主治昏迷、中風、痰厥等症,麝香可迅速穿透血腦屏障,直達腦部,激發腦細胞活性,起到醒神開竅的作用。
- 救逆回蘇: 麝香性善走竄,可迅速行氣活血,並能解毒散結,對於危重病人,能起到救逆回蘇之效。回蘇散中以麝香配伍其他藥物,能增強藥效,幫助病人恢復意識,改善病情。
回蘇散中含有牛黃,主要原因如下:
1. 開竅醒神: 牛黃性寒,味苦,入心、肝經,具有清熱解毒、豁痰開竅之功效。回蘇散用於治療痰熱矇蔽心竅所致的昏迷、神志不清等症,牛黃可通過開竅醒神,使患者恢復知覺。
2. 鎮驚安神: 牛黃能清心火,鎮心神,對於痰熱擾心、神志不安、驚厥抽搐等症狀,也能起到一定的鎮靜作用。回蘇散中配合其他清熱安神藥物,共同達到鎮驚安神的效果。
回蘇散中加入冰片,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開竅醒神: 冰片性涼,味辛,具有開竅醒神、清熱解毒的功效。回蘇散主要用於治療昏迷、神志不清等症狀,而冰片能透過開竅醒神的作用,使患者恢復意識,改善神志。
二、清熱解毒: 冰片亦能清熱解毒,尤其對於因熱毒所致的昏迷、神志不清症狀,有較好的療效。回蘇散中加入冰片,能起到清熱解毒、輔助醒神的作用,提高療效。
回蘇散中加入珍珠,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安神定驚: 珍珠性寒,味甘,入心經,具有安神定驚的功效。回蘇散主治痰迷心竅、神昏不醒,珍珠可鎮定心神,消除痰濁對心神的擾亂,使病人清醒。
2. 清熱解毒: 珍珠還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降低體溫,消除炎症。回蘇散中加入珍珠,可以輔助其他藥物清熱解毒,幫助病人恢復健康。
回蘇散中包含琥珀,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開竅醒神,安神定志: 琥珀性味甘平,入心、肝經,具有開竅醒神、安神定志的作用。回蘇散主治痰迷心竅、神昏不醒等症,琥珀可助於開通心竅,使神志清醒,並安神定志,緩解心神不安。
- 化痰開竅,止痙定驚: 琥珀亦具化痰開竅之效。回蘇散中常配伍其他化痰開竅藥物,琥珀可協同其他藥物,更有效地化解痰濁,開通竅道,並止痙定驚,緩解因痰迷心竅引起的驚厥抽搐。
回蘇散中含有硃砂,主要原因如下:
- 鎮心安神: 硃砂性寒,味甘,入心經,具有鎮靜安神、清熱解毒的功效。回蘇散主治神志昏迷、驚厥抽搐等症,硃砂可通過鎮靜神經系統,達到醒神止痙的效果。
- 活血化瘀: 硃砂亦具活血化瘀之效,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瘀血消散,有助於恢復神志。回蘇散中常與其他活血化瘀藥物配伍使用,以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回蘇散中加入薄荷,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解表: 薄荷性涼,味辛,具有清熱解表、疏風散熱的作用。回蘇散的主要功效為回陽救逆,而外感風寒、寒邪入侵,常會導致陽氣虛弱。薄荷的清熱解表作用,可以驅散外邪,使陽氣得以回升,有助於回蘇散的功效發揮。
- 開竅醒神: 薄荷氣味芳香,具有開竅醒神的作用。回蘇散常用於昏迷、神志不清等症狀,薄荷可以透過芳香之氣,提振精神,使患者恢復清醒,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更好的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回蘇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本方專治「溫邪內陷心包」之急重症,常見高燒不退、神昏譫語、四肢抽搐等熱閉心包、肝風內動之危象。其機理在於溫熱之邪燔灼營血,擾亂神明,引動肝風。方中集合多種珍稀動物藥與礦物藥,形成強力開竅熄風、清熱解毒之配伍,符合中醫「涼開三寶」的急救思路,屬高階急救方劑範疇。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解析:
核心配伍—清心開竅
- 犀角粉(現多以水牛角代):清心涼血,解毒定驚,直折心包火熱
- 牛黃:豁痰開竅,熄風定搐,針對熱盛生痰蒙蔽心竅
- 麝香:通行十二經,醒神回蘇,為開閉第一要藥
協同系統—平肝熄風
- 羚羊角粉:涼肝熄風,治熱極生風之痙厥
- 珍珠粉:鎮心定驚,輔助平息內風
- 琥珀:安魂魄,兼能活血散瘀
增效組合—鎮靜安神
- 朱砂:重鎮安神,清心火(須注意其汞含量)
- 冰片+薄荷冰:辛涼走竄,助藥力上達巔頂,清利頭目
特殊元素—異香醒腦
- 龍涎香:傳統用於通閉開竅,其芳香走竄之性強化石菖蒲
全方體現「急則治標」原則,通過多層次作用:
- 熱毒層(犀角、牛黃清熱)
- 神識層(麝香、冰片開竅)
- 風動層(羚羊角、珍珠熄風)
- 痰瘀層(牛黃豁痰、琥珀化瘀)
現代理解可能涉及:
- 調節中樞神經興奮性(麝香、冰片)
- 抗驚厥作用(羚羊角、琥珀)
- 解熱鎮靜(犀角、朱砂)
- 改善腦微循環(麝香、龍涎香)
此方配伍彰顯中醫急救學「集束攻勢」思維,將不同作用靶點的藥物精密整合,形成對危急重症的多維度干預,然其峻烈之性需配合具體證候斟酌使用。
傳統服藥法
犀角粉1克,羚羊角粉1克,麝香0.3克,牛黃0.3克,冰片0.3克,龍涎香0.3克,珍珠粉0.3克,琥珀拍3克,朱砂3克,薄荷冰0.15克。
醒腦開竅,安神。
先將冰片、薄荷冰研成水樣,再將其它粉劑和入研勻。
成年人每服1.3-2克,小兒每服0.6-1.3克,日夜服4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較強的清熱解毒、開竅醒神的作用,但也易傷陰耗氣,因此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回蘇散, 出處:《濕病刍言》。 組成:犀角粉1g,羚羊角粉1g,麝香0.3g,牛黃0.3g,冰片0.3g,龍涎香0.3g,珍珠粉0.3g,琥珀3g,朱砂3g,薄荷冰0.15g。 主治:醒腦開竅,安神。主治:溫邪內陷心包,高燒驚厥,重度昏迷。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