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退紙

三退紙

SAN TUI ZHI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6

寒性指數

8

熱/寒比例

偏寒 (0.75)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50%
脾經 27%
肺經 22%
肝經
脾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9-06

方劑組成解釋

「三退紙」方劑中加入「蟬蛻」,主要是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散風止癢:蟬蛻性寒,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散風止癢的功效。對於因風熱邪毒入侵所致的皮膚瘙癢、紅腫、丘疹等症狀,蟬蛻能有效清熱解毒,散風止癢,緩解患者的不適。
  2. 疏風通絡,活血化瘀:蟬蛻亦具有疏風通絡、活血化瘀的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微循環,加速炎症消退。對於因風寒濕邪引起的痹痛、麻木等症狀,蟬蛻能有效疏通經絡,緩解疼痛。

因此,「三退紙」方劑中加入「蟬蛻」不僅能清熱解毒,散風止癢,還能疏風通絡,活血化瘀,起到綜合治療的效果。

三退紙方劑中包含密陀僧,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密陀僧性寒,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的功效,可有效治療濕熱所致的皮膚病,如濕疹、瘡瘍等。三退紙主要用於治療小兒發熱、口瘡、咽喉腫痛等,密陀僧的清熱解毒作用可以輔助其他藥材達到更好的療效。
  2. 收斂止血:密陀僧還具有一定的收斂止血作用,可幫助止住皮膚潰瘍或創傷的出血,促進傷口癒合。三退紙中也常配伍一些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藥材,密陀僧的收斂止血作用可以幫助控制出血,避免炎症加重。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三退紙」主治「馬蟻窩瘡」,此症由風濕邪氣鬱結皮膚所致,好發於手足,其瘡形如蟻窩或針眼密布,伴隨劇烈搔癢及破潰流脂水。中醫認為,風濕相搏則生癢,濕濁蘊膚則流脂水。此方以「退」為法(蟬退、鳳凰衣、密陀僧均含「退」字義),對應驅風、除濕、斂瘡三大目標,符合「風去癢止、濕收瘡斂」的治療邏輯。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蟬退(蟬蜕)

    • 性味甘寒,歸肺肝經,傳統用於疏散風熱、透疹止癢。其輕揚之性可達皮表,針對「風邪致癢」之病機,疏風以緩解奇癢。現代藥理亦證實其抗過敏、鎮靜作用。
  2. 鳳凰衣(雞蛋內膜衣)

    • 性味甘平,具養陰清肺、收斂生肌之效。此處取其「以皮治皮」之象,直接貼敷可保護瘡面,促進破損處修復,尤其適用於「破流脂水」之濕瘡。
  3. 密陀僧

    • 為氧化鉛礦物,性燥烈,功專燥濕殺蟲、收斂止血。其重鎮之性可沉降濕濁,針對「濕鬱成瘡」之病理;外用能減少滲液,加速瘡口結痂,古方多用以治濕瘡潰瘍。
  4. 桐油膏為媒

    • 桐油性涼,解毒生肌,古常作為外用膏劑基質。熬膏後塗布紙上,陰乾保留藥性,貼敷時緩釋藥力。其油性兼具黏附與隔絕作用,防止瘡面二次感染。

整體配伍思維

  • 風濕並治:蟬退祛風止癢,密陀僧燥濕斂瘡,一散一收,標本兼顧。
  • 修復皮損:鳳凰衣局部養護,配合密陀僧收澀,促進瘡面癒合。
  • 劑型設計:紙劑貼敷使藥力持續滲透,避免直接刺激,尤適於手足活動部位。

此方體現中醫「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的思維,針對風濕瘡瘍,以「疏透—收斂—修復」為層次,結合藥物特性與劑型優勢,形成簡捷有效的局部療法。

傳統服藥法


蟬退3錢,鳳凰衣3錢,密陀僧6錢。
桐油8兩熬成膏,以刷蘸膏,於連四紙上陰乾。
用時照瘡大小剪貼,3日1換。換3次痊癒。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三退紙, 出處:《瘍醫大全》卷十九。 組成:蟬退3錢,鳳凰衣3錢,密陀僧6錢。 主治:馬蟻窩瘡。風濕結成,多生手足,形似蟻窩,儼如針眼,奇癢入心,破流脂水。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