熏洗方

XUN XI F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4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7%
脾經 25%
胃經 15%
肝經 12%
心經 7%
小腸經 7%
膀胱經 2%
腎經 2%
肺經
脾經
胃經
肝經
心經
小腸經
膀胱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燻洗方中加入桑白皮,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特性:

  1. 清熱解毒: 桑白皮性寒,味甘,歸肺經,具有清肺熱、利水消腫、解毒止癢的功效。對於因熱毒蘊結導致的皮膚病,如濕疹、皮炎等,桑白皮能清熱解毒,消腫止癢,配合其他藥物,可起到良好的治療作用。
  2. 潤燥止癢: 桑白皮能滋潤皮膚,緩解乾燥、瘙癢等症狀。對於因皮膚乾燥引起的瘙癢,桑白皮能起到潤燥止癢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能有效緩解瘙癢症狀,促進皮膚恢復。

燻洗方中加入白芷,主要源於其獨特功效:

  1. 祛風止痛: 白芷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祛風止痛的功效。對於風寒濕邪引起的疼痛,例如風濕痺痛、關節疼痛、跌打損傷等,白芷能有效驅散寒邪,止痛消腫。
  2. 消腫生肌: 白芷亦具消腫生肌的功效,能促進傷口癒合,對於外傷感染、潰瘍等,白芷可配合其他藥材,加速傷口修復。

綜上所述,白芷在燻洗方中能發揮祛風止痛、消腫生肌的功效,對於治療風寒濕邪引起的疼痛以及外傷感染等症狀具有重要作用。

燻洗方中加入赤芍,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活血化瘀:赤芍性寒,味苦,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涼血止痛之效。燻洗時,赤芍的藥力可透過蒸汽滲入患處,有效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
  2. 清熱解毒:赤芍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對於熱毒壅盛所致的皮膚病變,如濕疹、瘡瘍等,具有良好的輔助治療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可增強燻洗方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燻洗方中加入烏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通經絡,散寒止痛:烏藥性溫,味辛,入肝、脾經,具有溫通經絡、散寒止痛的功效。對於寒邪客於經絡、氣血不通所致的疼痛,烏藥能有效驅散寒邪,促進氣血運行,達到止痛的效果。
  2.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烏藥還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有效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消散瘀血,進而減輕疼痛和腫脹。對於因血瘀所致的疼痛腫脹,烏藥能起到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

因此,燻洗方中加入烏藥,能發揮溫通經絡、散寒止痛、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寒濕凝滯、血瘀不通所致的疼痛腫脹,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燻洗方中加入荊芥,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解表散風: 荊芥性辛溫,入肺經,具有解表散風、透疹止癢的功效。對於因風寒或風熱外邪引起的皮膚病症,如風疹、濕疹、皮膚瘙癢等,荊芥能有效驅散風邪,緩解症狀。
  2. 消腫止痛: 荊芥亦具消腫止痛之效。對於外傷引起的腫痛、瘀血等,荊芥能促進血液循環,活血化瘀,加速傷口癒合。

因此,在燻洗方中加入荊芥,可起到解表散風、消腫止痛的作用,有助於治療相關的皮膚病症。

燻洗方中加入藿香,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解表化濕:藿香性辛溫,具有解表散寒、化濕止嘔的作用。燻洗方常用於治療外感風寒、暑溼所致的皮膚病,藿香可通過燻蒸的方式,將藥力滲透到皮膚,起到解表散寒、祛除溼邪的作用。

2. 芳香闢穢:藿香氣味芳香,具有闢穢止臭的作用。燻洗方常用於治療皮膚感染、潰爛等疾病,藿香的芳香之氣可起到殺菌抑菌、消炎止癢的作用,並能改善患處的氣味,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

綜上所述,燻洗方中加入藿香,可發揮解表化濕、芳香闢穢的作用,有利於治療相關疾病,並改善患者的症狀。

主治功效


燻洗方

【組成】

  • 白芷:辛溫。祛風通竅,活血散瘀,消腫止痛,瘡癤潰腐,生 肌排膿。
  • 赤芍:苦微寒。活血祛瘀,清熱涼血,利水消腫,補腎固精。
  • 藿香:辛溫。祛濕解暑,化痰止嘔,理氣寬中,醒脾開胃。
  • 荊芥:辛溫。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頭痛,瘡瘍初起。
  • 桑白皮:微苦甘澀。清肺潤燥,止咳化痰,利水消腫,散血止血。
  • 烏藥:性味辛溫。散寒止痛,行氣活血,止瀉固精,溫腎壯陽。

【功效】 主治所有瘡癤疽毒、發背的各種瘡瘍,打破皮膚損傷到骨頭的傷,以及沒有破裂或是沒有斷裂,但是腫痛的。

【使用方法】 將藥材搗碎,加入適量水,煮沸後,待水涼至溫熱,用來清洗患處。也可用於燻洗。

【注意事項】 僅供外用,不可口服。 有皮膚過敏者慎用。 女性孕期、哺乳期慎用。 藥物相互作用: 與其他外用藥物同時使用時,可能產生不良反應,故應諮詢醫生或藥師,避免藥物相互作用。

【總結】 燻洗方是中藥方劑的一種,主要用於治療瘡癤疽毒、發背的各種瘡瘍、打破皮膚損傷到骨頭的傷、以及沒有破裂或是沒有斷裂,但是腫痛的。其組成包括白芷、赤芍、藿香、荊芥、桑白皮、烏藥等藥材,具有祛風通竅、活血散瘀、消腫止痛、瘡癤潰腐、生肌排膿、活血祛瘀、清熱涼血、利水消腫、補腎固精、祛濕解暑、化痰止嘔、理氣寬中、醒脾開胃、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頭痛、瘡瘍初起、清肺潤燥、止咳化痰、利水消腫、散血止血、行氣活血、止瀉固精、溫腎壯陽等功效。燻洗方可外用,不可口服,女性孕期、哺乳期慎用,且應諮詢醫生或藥師,避免藥物相互作用。

傳統服藥法


桑白皮(殺傷此為主)、白芷1兩半,赤芍2兩,烏藥(腫骨痛此為主)、左纏藤、荊芥、橘葉、藿香(臭爛加此)、桕葉根。
如洗金瘡,加荊芥、桑白皮;臭,加藿香;毒瘡,加烏柏根皮。
上銼散。
隨證加減。每藥1兩重,用水2碗煎,溫溫用瓶斟洗。如傷損遍身,重者,可於小房內無風之處,用火先燒紅大磚數片,先用熱藥湯熏洗,如氣息溫,又用紅磚逐旋,淬起藥氣令熱,得少汗出為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小孩、哺乳期婦女慎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副作用。
  • 本方應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相關疾病


陰道白斑症癤和癰背部膿瘡全身酸痛四肢感到疼痛四肢關節疼痛

相同名稱方劑


熏洗方, 出處:《仙傳外科集驗方》。 組成:桑白皮(殺傷此爲主)、白芷1兩半,赤芍2兩,烏藥(腫骨痛此爲主)、左纏藤、荊芥、橘葉、藿香(臭爛加此)、桕葉根。 主治:一切癰疽發背諸瘡,打破傷損骨斷,未破或未斷而腫痛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