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訊
主治功效
傳統服藥法
桑白皮(殺傷此為主)、白芷1兩半,赤芍2兩,烏藥(腫骨痛此為主)、左纏藤、荊芥、橘葉、藿香(臭爛加此)、桕葉根。
如洗金瘡,加荊芥、桑白皮;臭,加藿香;毒瘡,加烏柏根皮。
上銼散。
隨證加減。每藥1兩重,用水2碗煎,溫溫用瓶斟洗。如傷損遍身,重者,可於小房內無風之處,用火先燒紅大磚數片,先用熱藥湯熏洗,如氣息溫,又用紅磚逐旋,淬起藥氣令熱,得少汗出為妙
方劑組成解釋
- 桑白皮: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 白芷:祛風散寒,解表透疹。
- 赤芍:清熱涼血,活血止痛。
- 烏藥:祛風散寒,行氣止痛。
- 荊芥:疏風解表,透疹止癢。
- 藿香:芳香化濁,解暑和中。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小孩、哺乳期婦女慎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副作用。
- 本方應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熏洗方, 出處:《仙傳外科集驗方》。 組成:桑白皮(殺傷此爲主)、白芷1兩半,赤芍2兩,烏藥(腫骨痛此爲主)、左纏藤、荊芥、橘葉、藿香(臭爛加此)、桕葉根。 主治:一切癰疽發背諸瘡,打破傷損骨斷,未破或未斷而腫痛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兩宜散
相似度 54%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