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命集散
BAO MING JI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15
熱/寒比例
中性 (1.00)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5%
大腸經 12%
肺經 12%
腎經 12%
膀胱經 12%
肝經 12%
心經 12%
脾經
大腸經
肺經
腎經
膀胱經
肝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保命集散方中加入當歸,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一、補血活血,改善氣血循環: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保命集散方主要用於治療血虛氣滯、經閉不通、面色蒼白、頭暈目眩等症。當歸的加入可補益血氣,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氣血運行不暢,達到活血化瘀、疏通經絡的目的。
二、和解藥性,促進藥效發揮:方中其他藥物,如川芎、白芍等,也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但性偏寒涼。當歸性溫,與其他藥物配伍,可起到和解藥性、溫和藥力、防止寒涼傷陽的作用,使藥效更加協調和諧。
「保命集散」方劑中含有芫花,其原因主要在於:
- 芫花性溫燥,善於散寒止痛:方劑主治寒邪客肺,症見發熱惡寒、咳嗽氣喘、胸痛等,芫花可溫肺散寒,止咳止痛,與方中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治療效果。
- 芫花辛散,能宣肺通竅:方劑中亦有宣肺解表、通竅開竅之需,芫花辛散之性可助宣肺通竅,與其他藥物相輔相成,達到治療寒邪閉肺、痰濁壅塞的效果。
然而,芫花毒性較強,需嚴格控制用量,並配合其他藥物,以發揮其療效,避免其毒性副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保命集散》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主治「婦人惡物不下,惡露純水,脈緊澀者」,屬產後或經後瘀血停滯、水血互結之證。
- 「惡物不下」:指瘀血、敗濁之物無法順利排除,阻滯胞宮,可能伴隨腹痛、脹滿。
- 「惡露純水」:產後惡露本應夾雜血塊,若見純水無血,可能為血分瘀阻、津液不化,反凝為水濕停滯。
- 「脈緊澀」:緊主寒凝或痛證,澀主血瘀不暢,合而提示寒凝血瘀、氣血運行受阻。
此證病機關鍵在於血瘀夾水濕,治需活血化瘀兼逐水濕,使瘀去水行,胞宮得暢。
組成與治療原理
【藥物組成】
當歸(炒)
- 性味甘辛溫,歸肝、心、脾經,為血中聖藥。
- 活血養血:炒用偏溫通,能化瘀而不傷血,適用於血虛夾瘀之證。
- 針對「惡物不下」之瘀滯,兼顧產後血虛體質。
芫花(炒)
- 性味辛苦溫,有毒,歸肺、脾、腎經,為瀉水逐飲藥。
- 逐水消腫:炒後毒性稍減,專攻水濕停聚,能「通利血脈」(《本經》),瀉胞宮水濕。
- 針對「惡露純水」之病態,化水濕以助血行。
【配伍邏輯】
- 血水同治:當歸活血化瘀,芫花逐水消腫,二者相配,化解「血瘀水停」之膠結狀態。
- 動靜結合:當歸溫潤養血,緩和芫花峻烈之性;芫花攻逐水濕,助當歸通瘀之力,共奏「去瘀行水」之效。
- 酒製增效:原方以酒調服,酒性溫通,助藥力直達血分;《醫略六書》改用紅花酒煎,更增活血通經之功。
臨床運用思路
此方適用於瘀血阻絡、水濕內停之證,尤以下焦為甚:
- 產後惡露不暢:見腹痛、惡露色淡如水或夾血塊,舌紫暗、苔滑。
- 經閉水腫:婦人經閉伴下肢浮腫,屬血瘀水停者。
關鍵機制在於透過「血分藥」與「水分藥」協同,打破瘀水互結之病理循環,恢復氣血津液正常輸布。
傳統服藥法
當歸(炒)、芫花(炒)。
上為末。
每服3錢,酒調下。
《醫略六書》本方用法:紅花酒煎三錢,去滓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保命集散, 出處:《保命集》卷下。 組成:當歸(炒)、芫花(炒)。 主治:婦人惡物不下。惡露純水,脈緊澀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