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實散

龍實散

LONG SHI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25

熱/寒比例

極寒 (0.04)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7%
大腸經 15%
肺經 13%
脾經 13%
心經 13%
腎經 7%
膀胱經 7%
肝經
大腸經
肺經
脾經
心經
腎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龍實散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主要成分之一是龍骨。龍骨,即古代巨型動物的化石,具有鎮靜安神、收斂止血、穩定情緒等作用。其在中醫中被譽為能夠平衡陰陽,穩定心神,對於焦慮、失眠等情況有一定的療效。

龍骨的加入使龍實散的作用更加多樣化。首先,龍骨所具備的鎮靜作用可以幫助緩解壓力,舒緩焦慮,使患者情緒更加穩定;其次,龍骨的收斂特性對於體內陰虛、心神不安等症狀有良好的調理作用,有助於身心的平衡與恢復。此外,龍骨的成分中含有多種礦物質,對於身體的恢復與健康也有積極的貢獻。

因此,龍骨在龍實散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不僅提升了方劑的療效,也豐富了其應用範圍,使其在治療上更具全面性與針對性。

龍實散中加入白礬,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燥濕止癢: 白礬性寒涼,味酸澀,具有燥濕止癢的功效。龍實散用於治療濕疹、皮炎等症,白礬可以有效抑制濕邪,止癢止痛,使皮膚乾燥,減少病竈。
  2. 收斂生肌: 白礬還具有收斂生肌的作用,可以促進潰瘍癒合,減少滲出。對於濕疹、皮炎等引起的皮膚損傷,白礬可以加速傷口癒合,改善皮膚狀況。

白礬在龍實散中起到重要的輔助作用,與其他藥材配合,發揮更佳的療效。

龍實散中包含蝸牛殼,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蝸牛殼性寒,味甘鹹,入肝、脾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痛、利濕消腫的作用。其藥性與方劑中其他藥物相輔相成,可以有效治療因熱毒內蘊、濕熱下注所致的各種疾病。

例如,蝸牛殼可與金銀花、連翹等藥物配合,增強清熱解毒的功效;與赤小豆、薏苡仁等藥物配合,則可加強利濕消腫的作用。

龍實散中包含牛黃,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個功效:

一、清熱解毒: 牛黃性寒,味苦,入心、肝經,具有清熱解毒、鎮驚開竅之效。龍實散主治熱毒壅盛,神昏譫語,煩躁不安,口舌乾燥等症,牛黃可以清熱解毒,開竅醒神,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清熱解毒,醒腦開竅之效。

二、鎮驚安神: 牛黃具有鎮驚安神之效,可治療熱病神昏譫語,驚癇抽搐等症。龍實散中加入牛黃,可增強其鎮驚安神之效,使藥效更加全面。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龍實散」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龍實散」主治「小兒漏疳,蟲蝕有竅」。

  • 漏疳:指小兒疳證日久,形成瘡瘍潰爛、流膿漏液的證候,多因脾胃虛弱、濕熱蟲積所致。
  • 蟲蝕有竅:指潰瘍或瘡口中似有蟲蝕之狀,形成孔竅,可能與寄生蟲感染或局部組織腐敗有關。
    此方用於外用,直接摻於瘡竅內,具殺蟲、斂瘡、生肌之效。

二、組成分析與治療原理

  1. 龍實(龍骨中有之)

    • 據描述為龍骨中深黃或土褐色、緊掬人舌者,可能為龍骨之精華或礦物凝結物,具龍骨類似的收斂固澀、生肌止血功效,外用可促瘡口癒合。
  2. 白礬(燒,研)

    • 煅後稱枯礬,性燥澀,能殺蟲、燥濕、解毒,常用於瘡瘍潰爛、濕疹疥癬。其收斂性可減少瘡口滲液,抑制蟲蝕腐敗。
  3. 蝸牛殼(研粉)

    • 蝸牛殼煅用能收濕斂瘡,古代外用治瘡瘍久不收口,其鈣質成分或可吸附濕毒,輔助生肌。
  4. 胡粉(鉛粉)

    • 辛寒有毒,古代外用可殺蟲解毒,治疳瘡、癰疽。其燥濕殺蟲之效針對「蟲蝕」病機,但需注意不可內服。
  5. 牛黃

    • 清熱解毒、化痰定驚,雖多用於內服,但外用亦可助清瘡口熱毒,可能針對瘡竅內潛伏之濕熱邪氣。

三、組方邏輯與可能功效
全方以礦物藥為主,結合動物殼類,針對「濕毒蟲蝕」病機:

  • 殺蟲:白礬、胡粉直接抑制寄生蟲或微生物。
  • 斂瘡:龍實、蝸牛殼收斂瘡口,減少腐敗滲液。
  • 解毒:牛黃清解熱毒,防蟲蝕化熱。
    此方側重「局部修復」,通過燥濕、殺蟲、生肌,促使瘡竅閉合,屬古代外用疳瘍專方。

傳統服藥法


龍實(龍骨中有之,深黃或淡黃土褐色,緊掬人舌者)1錢,白礬(燒,研),蝸牛殼1錢,胡粉1錢,牛黃1錢。
上為細散。
每用少許,摻粘竅內。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陰耗氣。

相同名稱方劑


龍實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七二。 組成:龍實(龍骨中有之,深黃或淡黃土褐色,緊掬人舌者)1錢,白礬(燒,研),蝸牛殼1錢,胡粉1錢,牛黃1錢。 主治:小兒漏疳,蟲蝕有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