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寶黃龍散

聚寶黃龍散

JU BAO HUANG LONG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28

熱/寒比例

極寒 (0.04)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8%
心經 14%
大腸經 14%
肺經 14%
脾經 14%
腎經 7%
膀胱經 7%
肝經
心經
大腸經
肺經
脾經
腎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聚寶黃龍散中加入龍骨,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鎮驚安神: 龍骨性寒,味甘鹹,入心、腎經,具有鎮驚安神、斂汗固精之效。對於心神不寧、驚悸失眠、夢魘多汗等症狀,龍骨可以起到安神定志、緩解不適的作用。
  2. 固腎止遺: 龍骨入腎經,可補腎固精,對於腎氣不足、遺精滑精、小便頻數等症狀,龍骨可以起到固腎止遺的作用。

總而言之,龍骨在聚寶黃龍散中起到鎮驚安神、固腎止遺的作用,與其他藥材配合,共同發揮治療效果。

聚寶黃龍散中加入白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燥溼止癢: 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有燥溼止癢的功效。對於溼熱蘊結,皮膚瘙癢等症,白礬可起到清熱燥溼,止癢消腫的作用,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治療目的。

二、收斂止血: 白礬亦有收斂止血的功效,可用於治療溼疹、潰瘍等皮膚病,促進創面癒合,減少滲出。在聚寶黃龍散中,白礬可與其他收斂止血的藥材相配合,增強療效。

聚寶黃龍散方劑中包含蝸牛殼,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清熱解毒: 蝸牛殼性寒,味甘鹹,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中醫認為其能清熱解毒,尤其針對熱毒壅盛、瘡瘍腫毒等症狀有效。
  2. 化瘀止血: 蝸牛殼還具有活血化瘀、止血生肌的作用。其含有的碳酸鈣等成分,能促進傷口癒合,並具有收斂止血的效果,對於外傷出血、瘀血腫痛等症狀有一定的療效。

因此,聚寶黃龍散方劑中加入蝸牛殼,旨在發揮其清熱解毒、化瘀止血的功效,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效果。

聚寶黃龍散中加入牛黃,主要是基於其清熱解毒、鎮驚開竅的功效。牛黃性寒,味苦,入心、肝經,具有清心瀉火、解毒鎮驚、開竅醒神的功效。

方劑中加入牛黃,旨在針對患者出現的熱毒內盛、神昏譫語、驚厥抽搐等症狀,以其清熱解毒、鎮驚開竅的功效,達到清熱解毒、醒神開竅、止驚安神之效。同時,牛黃還可與其他藥材配伍,增強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聚寶黃龍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齒齦疳蝕,有竅子不合者」,即牙齦腐爛潰瘍(疳蝕),並伴隨瘡口難以癒合(竅子不合)之症。古代醫家認為此類病症多與熱毒蘊結、腐肉敗血相關,需清熱解毒、斂瘡生肌。方中藥物組合側重於「燥濕收斂」與「清熱解毒」,針對牙齦腐蝕流膿、瘡面久不癒合之證。

組成邏輯推理及治療原理

  1. 龍實(龍骨中之黃色物)
    • 龍骨本就具收斂固澀之效,而「龍實」取其深黃或淡黃色者,推測可能更專於斂瘡生肌,或含礦物質成分以吸附濕腐。
  2. 白礬灰
    • 煅礬(枯礬)燥濕止血、殺蟲解毒,能蝕惡肉而促瘡面乾燥,減少滲出。
  3. 蝸牛殼
    • 蝸牛殼煅用可收濕斂瘡,或取其鈣質成分吸附滲液,古代亦用於瘡瘍久不收口。
  4. 南粉(鉛粉或輕粉)
    • 多指鉛類礦物粉,具殺蟲解毒、止潰爛之效,但毒性較強,用於腐蝕性疳瘡以攻毒。
  5. 牛黃
    • 清熱解毒、化痰定驚,針對熱毒上攻齒齦所致腫痛潰爛,為方中少數寒涼藥,平衡整體溫燥之性。

方劑配伍思維

  • 攻補兼施:以白礬灰、南粉蝕腐殺蟲,牛黃清熱解毒,龍實、蝸牛殼斂瘡生肌,形成「先祛腐後生新」的治療邏輯。
  • 局部用藥特色:製為散劑「貼竅子內」,直接作用於患處,利用礦物藥吸附滲液、收斂瘡面,符合古代外科「煨膿長肉」思路。

可能治療原理
此方可能通過:

  1. 抑菌防腐:白礬、南粉抑制口腔致病菌,減少感染惡化。
  2. 促進組織修復:龍實、蝸牛殼提供礦物基質,或刺激肉芽生長。
  3. 清熱鎮痛:牛黃緩解局部炎性熱痛,改善症狀。

總體而論,此方為古代口腔外科經驗方,針對「熱毒腐蝕」與「瘡瘍不斂」並存的病機,體現「標本兼顧」的局部治療智慧。

傳統服藥法


龍實(龍骨中有之深黃或淡黃色緊掬人舌者是)1錢,白礬灰1錢,蝸牛殼1錢,南粉1錢,牛黃1錢。
上為末。
每用少許,貼竅子內,時時用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陰耗氣。

相同名稱方劑


聚寶黃龍散, 出處:《醫部全錄》卷四一五引《要訣》。 組成:龍實(龍骨中有之深黃或淡黃色緊掬人舌者是)1錢,白礬灰1錢,蝸牛殼1錢,南粉1錢,牛黃1錢。 主治:齒齦疳蝕,有竅子不合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