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黃湯

DA HUANG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保命集》卷中

方劑配方組成

寒性指數

31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2%
胃經 12%
大腸經 12%
脾經 12%
心包經 12%
小腸經 12%
心經 12%
三焦經 12%
肝經
胃經
大腸經
脾經
心包經
小腸經
心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大黃湯的組成中,包含大黃,這是由於大黃具有以下兩大功效,與本方劑的治療目的相符:

  1. 瀉熱通便: 大黃性寒,味苦,入脾、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清熱解毒的功效。對於熱結便祕、腸胃積熱、濕熱痢疾等症狀,大黃可發揮其瀉下作用,迅速清除腸道積熱,改善便祕。
  2. 清熱解毒: 大黃對於熱毒壅滯、瘡瘍腫毒等病症,亦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可促進毒素排出,消腫止痛。

因此,大黃在“大黃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既可解決便祕問題,又可清除熱毒,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主治功效


大黃湯:清熱瀉火,痢疾良藥

中藥方劑「大黃湯」,以大黃為主要成分,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為治療痢疾的常用方劑。

組成與功效

  • 大黃: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可治療實熱便祕、積滯腹痛、瀉痢不爽、濕熱黃疸、血熱吐衄、目赤、咽腫、腸癰腹痛、癰腫疔瘡、瘀血經閉、跌打損傷、水火燙傷。

主治功效

  • 痢疾:腹瀉伴有膿血,黏稠,裏急後重,腹痛,脈搏實數。

  • 泄痢久不癒:腹瀉久治不愈,膿血黏稠,裏急後重,日夜不止,長期不癒。

  • 便血,身熱,脈勝:大便帶血,身體發熱,脈搏有力。

  • 痢初作及久不癒:痢疾初發或久治不愈,脈搏實數。

  • 休息痢:因勞累引起的痢疾。

  • 濕熱痢無表邪者:因濕熱引起的痢疾,沒有表邪。

臨牀應用

大黃湯廣泛用於治療痢疾、泄瀉、便血等症。可單獨使用,也可與其他中藥配合使用。

注意事項

孕婦、體虛者慎用。服用大黃湯期間應忌食辛辣、油膩、生冷食物。

總結

大黃湯是中藥方劑之一,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為治療痢疾的常用方劑。

傳統服藥法


大黃(銼,炒)1分,柴胡(去苗)1分,防風(去叉)1分,甘草(炙)1分。
上為粗末。
每服1錢匕,水7分,煎至3分,去滓放溫,食後、臨臥各1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妊娠尿痛皮膚顏色發黃腹痛氣喘扁桃腺炎胰臟炎腳氣病大便秘結結膜炎癲癇瘧疾癲狂狂躁排尿困難神經性厭食症女性不孕症心內膜炎尿道炎原發性高血壓胃及十二指腸炎百日咳

相同名稱方劑


大黃湯, 出處:《經驗女科》。 組成:大黃、枳殼。 主治:胎前大便不通。

大黃湯, 出處:《備急方》引蔣家方(見《外台》卷五)。 組成:大黃3兩,常山3兩,升麻3兩,甘草(炙)3兩。 主治:患瘴熱實,兼吐利者。

大黃湯, 出處:《鬼遺》卷三。 組成:大黃3兩,梔子50個,升麻2兩,黃芩3兩,芒消1兩。 主治:癰疽,發背,時毒焮腫赤痛,煩渴便秘,脈實數;年四十已,還強壯,常大患熱癰無定處,大小便不通

大黃湯, 出處:《腳氣治法總要》卷下。 組成:紅雪(研)1兩,大黃(銼)1兩,木香(銼)2兩,黑豆2兩。 主治:腳氣,大便秘澀,服諸藥不通,風毒攻心,氣悶心欲狂,熱悶口乾,喉中如火生,秘澀不通。

大黃湯, 出處:《保命集》卷中。 組成:大黃1兩。 主治:痢疾,膿血稠粘,裏急後重,腹痛,一脈實。泄痢久不癒,膿血稠粘,裏急後重,日夜無度,久不癒者。便血,身熱,脈勝。痢初作及久不癒,或脈實。休息痢。濕熱痢無表邪者。

大黃湯, 出處:《鬼遺》卷三。 組成:大黃2兩,牡丹3兩,芥子半升,消石3合,桃仁50枚(去皮,炒,切之)。 主治:腸癰之爲病,診小腹腫痞堅,按之則痛,或在膀胱左右,其色或赤,或白色,堅大如掌,熱,小便欲調,時色色汗出,時復惡寒。其脈遲堅,未成膿者;腸內生癰,腹痛,小便數似淋,身甲錯,腹皮急,按之濡,如腫狀,或連臍生瘡。腸癰初起,小腹隱痛,小便淋澀,小腹堅硬如掌而熱,按之則痛,肉色如故,或焮赤微腫。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