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泥散

丁泥散

DING NI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瘍科選粹》卷四

熱性指數

5

寒性指數

28

熱/寒比例

極寒 (0.18)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36%
肝經 23%
肺經 17%
脾經 16%
腎經 5%
心經
肝經
肺經
脾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丁泥散方中包含孩兒茶,主要原因在於其 清熱瀉火,解毒止痛 的功效。孩兒茶性寒,味苦,入肝、胃經,可清熱解毒,對於熱毒蘊結所致的牙痛、口瘡、咽喉腫痛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丁泥散常用於治療小兒熱病,症狀表現為發熱、口渴、煩躁、牙齦腫痛等,孩兒茶的加入可以有效清熱解毒,緩解小兒的症狀,促進疾病的康復。

丁泥散中包含珍珠,主要源於其清熱解毒、平肝潛陽的功效。

珍珠味甘鹹,性寒,入心、肝經。其性寒涼,可清熱解毒,並能平肝潛陽,用於治療熱毒熾盛、神志不清、肝陽上亢、頭暈目眩等症。

丁泥散的主要功效為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生肌斂瘡。其中,珍珠的清熱解毒、平肝潛陽功效,可輔助其他藥物,更有效地達到治療目的。

丁泥散中包含乳香,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乳香性溫,味辛,歸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丁泥散主要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瘀血、腫痛等症,乳香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瘀血,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
  2. 引導藥力,促進藥效發揮: 乳香氣味芳香,能引導其他藥物深入病竈,促進藥效發揮,進一步增強丁泥散的治療效果。

丁泥散中包含沒藥,主要原因有二:

  1. 活血止痛: 沒藥味苦辛,性溫,入肝、腎經。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能有效改善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病症,與丁泥散中其他藥材如乳香、血竭等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活血止痛的作用。
  2. 促進傷口癒合: 沒藥具有收斂生肌、消炎止痛之效,能促進傷口癒合,預防感染。配合丁泥散其他藥材,如三七、當歸等,共同達到消腫止痛、活血生肌的功效,加速傷口癒合。

丁泥散中加入冰片,主要出於以下兩點考慮:

  1. 清熱解毒:冰片性涼,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能有效對抗因外傷、感染等引起的熱毒,緩解疼痛和炎症。對於丁泥散所治療的瘡瘍腫毒,冰片能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輔助作用。
  2. 透皮止痛:冰片能迅速滲透皮膚,起到止痛消腫的效果。其獨特的揮發性和穿透性,能夠加速藥物滲入病竈,發揮更強的治療效果。同時,冰片的清涼感還能有效緩解疼痛,提高患者的舒適度。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丁泥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丁泥散主治「陰瘡」,此處「陰瘡」泛指外陰、下體或皮膚黏膜處的潰瘍性病變,如濕瘡、潰瘍、糜爛等,可能伴有化膿、疼痛或滲液。古代醫家認為此類瘡瘍多因濕熱下注、氣血瘀滯或傷口感染所致,故治療需以清熱解毒、收斂生肌、活血止痛為主。


方劑組成與治療原理

丁泥散的藥物配伍可分為三大類,體現「去腐生新」的整體思路:

  1. 清熱解毒、收斂生肌

    • 孩兒茶(1錢半):性涼澀,能清熱止血、收濕斂瘡,為治潰瘍要藥,可減少滲液並促進瘡面乾燥結痂。
    • 珍珠(煅,5分):煅後增強收斂性,長於生肌斂瘡,修復黏膜潰瘍。
  2.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 乳香(2分)、沒藥(2分):二者相須為用,行氣活血,散瘀止痛,改善局部氣血壅滯,緩解瘡瘍腫痛。
  3. 清熱防腐、促進癒合

    • 冰片(1分):辛涼走竄,清熱防腐,兼能透皮促進藥效吸收,緩解灼熱感。
    • 絲線(燒灰存性,7分):古代取炭藥「存性」之效,止血斂瘡,或含纖維素助瘡面覆蓋保護。

外用療法與協同作用

方中強調先以槐枝、蔥白、鹽、甘草熬湯淋洗,此步驟具清熱解毒、消炎殺菌之效(如槐枝清熱、蔥白散邪、鹽防腐、甘草緩和),為後續用藥創造潔凈環境。
藥物**厚敷如「一文錢」**並包紮,形成局部藥效滯留,若結痂則瘡斂,若滲液持續則反覆清潔換藥,體現「祛腐→生肌」的動態調整原則。


邏輯推理功效延伸

綜合諸藥,丁泥散可能適用於:

  1. 慢性潰瘍:瘡面久不癒合,滲液不止(孩兒茶、珍珠收斂)。
  2. 感染性瘡瘍:輕度化膿或紅腫(冰片、絲線炭抑菌)。
  3. 疼痛性瘡瘍:氣血瘀滯型疼痛(乳沒活血止痛)。

其治療原理在於:

  • 標本兼治:清熱解毒治其因(濕熱),收斂活血治其果(潰瘍)。
  • 物理保護:藥粉覆蓋隔絕刺激,促進痂皮形成。

(註:此分析基於古籍記載,具體應用需依實際辨證。)

傳統服藥法


孩兒茶1錢半,珍珠(煅)5分,乳香2分,沒藥2分,冰片1分絲線(燒灰存性)7分。
上為末。
先用槐枝、蔥白、鹽、甘草共熬湯淋洗乾淨,候乾,摻此藥,約厚1文錢,以紙裹縛。如結痂,即已。有水出,再洗換藥。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陰道炎白帶子宮頸炎

相同名稱方劑


丁泥散, 出處:《瘍科選粹》卷四。 組成:孩兒茶1錢半,珍珠(煅)5分,乳香2分,沒藥2分,冰片1分,絲線(燒灰存性)7分。 主治:陰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