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毒丸

拔毒丸

BA DU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瘡瘍經驗全書》卷六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17

熱/寒比例

中性 (0.94)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2%
心經 21%
腎經 13%
脾經 11%
肺經 7%
胃經 6%
大腸經 3%
心包經 3%
膀胱經 3%
三焦經 2%
膽經 2%
肝經
心經
腎經
脾經
肺經
胃經
大腸經
心包經
膀胱經
三焦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拔毒丸中加入槐花,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清熱解毒:槐花性涼,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對於因熱毒引起的瘡瘍腫毒、口舌生瘡、目赤腫痛等症狀,槐花能有效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二、涼血止血:槐花能涼血止血,對於熱毒所致的出血症狀,如鼻出血、痔瘡出血等,槐花能起到止血作用,並能清熱解毒,預防感染。

因此,拔毒丸中加入槐花,可以起到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對於治療熱毒引起的各種疾病具有良好的效果。

拔毒丸中加入花椒,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經散寒、止痛消腫: 花椒性溫,入脾、胃經,具有溫經散寒、止痛消腫的功效。在拔毒丸中,花椒可輔助其他藥材,溫和地驅散寒邪,促進血液循環,緩解因外邪入侵導致的疼痛腫脹,加速毒素排出。
  2. 殺菌消炎: 花椒中含有揮發油,具有殺菌消炎的作用,可抑制細菌的生長繁殖,防止傷口感染,促進傷口癒合。在拔毒丸中,花椒可以有效地抑制傷口處的細菌感染,防止炎症擴散,加速傷口修復。

拔毒丸為一種傳統中醫藥方,用於治療各種膿腫、疔瘡等症狀。根據古籍記載,其成分複雜多樣,其中包含了珍貴的象牙。在古代中醫學中,象牙被視為具有清熱解毒、生肌收斂之效的寶貴材料。古人認為,象牙性寒味甘,能入肝、腎經,對於消腫止痛有獨特功效。因此,在拔毒丸中加入象牙,旨在增強其清除膿毒、促進傷口癒合的作用。然而,現代醫學觀點與動物保護意識下,使用象牙已不再被提倡,且中醫界也尋求其他替代品來維持藥方療效,例如使用人工合成材料或是性質相近的中藥材來取代,以符合當代社會對生態平衡與動物保護政策的要求。

中藥方劑[拔毒丸]的組成中,包含[鉛丹],因為鉛丹具有強效的解毒和消炎作用。鉛丹能夠有效地清除體內毒素,抑制病菌生長,並且具有良好的消炎效果。這使得[拔毒丸]在清毒和改善因炎症引起的症狀方面更為有效,增強方劑的整體療效。

拔毒丸中包含乳香,主要原因如下:

  1. 活血化瘀: 乳香性溫,味辛,歸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因外傷、感染等引起的毒素積聚,乳香可促進血液循環,加速毒素排出。
  2. 消腫止痛: 乳香能促進炎症消退,減輕腫痛,對於拔毒丸治療的瘡瘍、腫毒等病症,具有顯著的止痛效果。

因此,乳香在拔毒丸中發揮著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重要作用,幫助清除毒素,促進傷口癒合。

拔毒丸中加入沒藥,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一、消炎止痛:沒藥性苦辛,微溫,入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能有效消解外傷感染所引起的疼痛和炎症,加速傷口癒合。

二、促進組織修復:沒藥的樹脂成分具有抗菌、抗炎和促進肉芽組織生長的功效,能有效修復損傷組織,防止感染,促進傷口癒合,達到拔毒生肌的效果。

因此,沒藥在拔毒丸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有助於快速消炎止痛、促進組織修復,加速傷口癒合。

拔毒丸中包含人中白,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清熱解毒: 人中白性寒,味甘苦,具有清熱解毒之效,可有效抵禦外邪入侵,清除體內毒素。拔毒丸多用於治療瘡瘍腫毒、毒蛇咬傷等症,人中白可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清熱解毒之效,加速傷口癒合,防止感染。
  2. 活血化瘀: 人中白具有活血化瘀之功效,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微循環,有利於毒素的排出,加速傷口癒合。

總而言之,人中白在拔毒丸中,可以發揮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協同其他藥物共同治療瘡瘍腫毒等病症。

拔毒丸中加入血竭,乃因其具有以下功效:

1. 活血化瘀: 血竭性味苦、甘,歸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止痛生肌之效。拔毒丸多用於外傷、瘡瘍,血竭能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有利於毒素排出。

2. 拔毒生肌: 血竭能促進肉芽組織生長,加速傷口癒合,對於外傷感染、瘡瘍等病症,能起到拔毒生肌的作用。

中藥方劑[拔毒丸]的組成中,包含[蜈蚣],因為蜈蚣具有強效的解毒和通絡作用。蜈蚣能夠清除體內的毒素,並且對於促進血液循環和緩解疼痛有很好的效果。它的解毒和通絡作用能夠提升[拔毒丸]的整體療效,使其在處理由毒素和血瘀引起的問題時更加有效。

「拔毒丸」中使用穿山甲,主要基於其在傳統中醫理論中的兩種功效:

  1. 通經活絡: 穿山甲性味辛、鹹,入肝經,具有通經活絡、消腫止痛的功效,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幫助毒素排出。
  2. 解毒消腫: 穿山甲還有解毒消腫的作用,可以治療瘡瘍腫毒、毒蛇咬傷等。

因此,在拔毒丸中加入穿山甲,旨在藉由其通經活絡和解毒消腫的功效,幫助身體排毒,消除病患的疼痛和腫脹。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拔毒丸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專治「誤服輕粉(氯化亞汞)、粉霜(含汞化合物)致毒」,症見瘡毒久纏、毒深難解,且服用「丁字化毒丸」(另一解毒方)無效者。古謂輕粉、粉霜性烈燥熱,誤服易致汞毒內積,侵蝕筋骨血脈,發為潰爛頑瘡。此類毒性常需峻藥攻逐,拔毒丸即針對汞毒深伏、氣血壅滯而設,以「拔毒透邪」為核心,使毒從內消、外散。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解毒拔毒

    • 金頂砒(砒霜):以毒攻毒,直折汞毒之烈,破積殺蟲。
    • 象牙末:古法認為能「消骨中頑毒」,助砒霜透達深伏之毒。
    • 蜈蚣、川山甲:走竄通絡,攻毒散結,引藥直達病所。
  2. 活血化瘀

    • 乳香、沒藥、血竭:活血定痛,修復瘡瘍潰爛。
    • 人中白(尿垢沉澱):清熱降火,散瘀解毒,輔治瘡毒。
  3. 收斂生肌

    • 黃丹(鉛丹)、槐花:涼血斂瘡,外拔毒邪,內固氣血。
    • 川椒:溫散瘡毒鬱結,兼制寒藥傷胃。
  4. 調和藥性

    • 神曲糊丸:護胃消滯,緩和峻藥毒性。
    • 朱砂衣:鎮心安神,防毒熱擾心。

配伍特點
此方以「毒藥攻毒」為主軸,砒霜、蜈蚣等峻藥直搗病根,佐以活血收斂之品,既攻邪又不使正氣驟脫。方中「土茯苓湯送服」,取其甘淡利濕、專解汞毒之效;而「食豬肉」之囑,乃因豬肉滋陰潤燥,可緩解毒藥燥烈之性,防傷陰血。

適用推論
針對古時汞毒致瘡(如梅瘡、無名腫毒),此方強力逐瘀解毒,尤其適用於毒邪深入筋骨、瘡口晦暗不斂者。然需嚴格控制砒霜劑量,並以百日忌房勞、惱怒等養正為輔,避免毒未盡而正先潰。

傳統服藥法


槐花1兩,川椒2兩,象牙末1兩(酥炙),黃丹2錢,乳香2錢,沒藥2錢,人中白2錢,血竭1錢,蜈蚣1錢,川山甲1錢,金頂砒生1錢,生乳1錢。
上為末,用神曲末一兩五錢,打稠糊,入藥搗勻,丸如梧桐子大,另研朱砂為衣。
每日早服20丸,晚服15丸,土茯苓湯送下。
百日內忌房勞、惱怒;日宜食豬肉數兩。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拔毒丸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拔毒丸, 出處:《瘡瘍經驗全書》卷六。 組成:槐花1兩,川椒2兩,象牙末1兩(酥炙),黃丹2錢,乳香2錢,沒藥2錢,人中白2錢,血竭1錢,蜈蚣1錢,川山甲1錢,金頂砒生1錢,生乳1錢。 主治:生瘡時誤服輕粉、粉霜,服丁字化毒丸無效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