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化針散中加入膽礬,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藥理作用:
- 收斂止血:膽礬性寒,味苦澀,具有收斂止血之效。其能收縮血管,減少血液滲出,對於外傷出血、創傷感染等症狀有明顯療效。
- 解毒消腫:膽礬亦具解毒消腫作用,能抑制細菌生長,消炎止痛。對於化膿性感染、傷口潰爛等病症有一定幫助。
然而,膽礬毒性較大,需謹慎使用,且需由專業醫師指導用藥,避免因劑量過大或使用不當造成不良反應。
化針散中使用白礬,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收斂止血: 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有收斂止血的功效,能有效控制外傷出血。對於化針散所針對的針刺出血等症狀,白礬能起到快速止血的作用。
- 燥濕殺蟲: 白礬具有一定的燥濕殺蟲功效,能抑制細菌滋生,防止傷口感染。針刺後,傷口容易受到細菌感染,白礬的加入可有效預防感染,促進傷口癒合。
化針散中加入大青鹽,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大青鹽性寒,味苦鹹,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之效。化針散常用於治療熱毒熾盛、血熱妄行引起的瘡瘍腫毒,大青鹽可清熱解毒,散瘀消腫,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療效。
- 引藥入絡:大青鹽鹹寒入血,可引導藥力深入血分,並能助其他藥物深入肌膚,有效治療深部瘡瘍,使藥物更有效地發揮作用。
總之,化針散中加入大青鹽,是為了發揮其清熱解毒、引藥入絡的功效,使藥物更有效地治療瘡瘍腫毒。
化針散中加入花椒,主要是基於其 溫經散寒、止痛 的功效。花椒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陽散寒、行氣止痛、除濕止癢的功效。
在化針散中,花椒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起到溫經散寒、止痛的作用,有助於緩解因寒邪入侵而引起的疼痛、麻木等症狀。此外,花椒還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微循環,進一步緩解疼痛。
化針散中加入烏梅,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 斂肺止咳: 烏梅性酸斂,入肺經,具有收斂肺氣、止咳化痰之效。對於肺氣上逆、咳嗽不止的症狀,烏梅能有效抑制肺氣的宣泄,達到止咳的效果。
- 生津止渴: 烏梅味酸,能生津止渴,潤燥利咽。對於口乾舌燥、咽喉腫痛等症狀,烏梅可以起到滋潤咽喉、緩解不適的作用。
因此,化針散中加入烏梅,可發揮斂肺止咳、生津止渴的功效,有助於整體療效的提升。
化針散中加入冰片,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 清熱止痛: 冰片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止痛消腫之效。對於因針刺導致的局部紅腫、疼痛,冰片可起到清熱止痛的作用,減輕患者不適。
- 消炎止癢: 冰片亦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可抑制局部炎症反應,緩解因針刺引起的紅腫、瘙癢等症狀,促進傷口癒合。
綜上所述,化針散加入冰片,旨在發揮其清熱止痛、消炎止癢的功效,改善針刺後的不良反應,促進康復。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化針散主治「白翳遮瞳」,即眼睛角膜或晶狀體因風熱、痰濕或肝血不足導致混濁,形成遮蔽瞳孔的白色翳膜,影響視力。此症多見於古代「垂簾障」(類似今之白內障或角膜混濁)患者,如醫案所述「視物如隔羅」,屬肝肺氣血失調所致。
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1. 藥物組成與性味歸經
- 青鹽(3錢):鹹寒,入腎經,清熱涼血,軟堅散結,助消目中翳障。
- 硼砂(2錢):甘鹹涼,解毒化痰,外用可腐蝕翳膜,《本草綱目》載其「消障翳,除噎膈」。
- 銅綠(2錢):酸澀平,有毒,入肝膽經,殺蟲解毒,外用能蝕惡肉、去翳。
- 白礬(2錢):酸澀寒,燥濕化痰,收斂防腐,與銅綠協同腐蝕異常組織。
- 烏梅(3個):酸平,斂肺生津,緩解他藥峻烈之性,助軟化翳膜。
- 川椒(7個):辛溫,散寒通絡,刺激局部氣血運行。
- 杏仁(7個):苦溫潤降,潤肺散結,可能緩解眼部乾澀。
- 花針(7個):鐵器浸泡生鏽後得「鐵鏽水」,古人認為可散血消積,引藥入血分。
2. 配伍邏輯
此方以「腐蝕消翳」為核心,結合「活血散風」:
- 攻翳:硼砂、銅綠、白礬直接腐蝕翳膜,青鹽軟堅輔助。
- 緩和:烏梅、杏仁減輕刺激性,防止局部損傷過度。
- 活絡:川椒溫通、花針鏽水活血,改善眼部氣血瘀滯。
3. 治療原理
- 外用浸洗:藥物經水浸泡七日,析出有效成分(如銅離子、酸性成分),直接作用於眼表,逐步腐蝕或軟化翳障。
- 內外結合:醫案中患者先刺絡(上星等穴位)並內服湯藥調肝肺,後以化針散外洗清除殘餘赤絲翳膜,體現「內調氣血、外攻實邪」思路。
4. 適應病症推測
此方可能針對:
- 痰濕熱毒鬱結:翳膜厚實伴赤絲(如慢性角膜炎後遺瘢痕)。
- 肝血虛夾滯:久病目翳難退,需攻補兼施(如醫案年餘始愈)。
總結
化針散以「峻藥緩攻」為法,通過腐蝕、軟化、活血三重作用,逐步消除翳障,契合古代對「外障」實邪的治療策略。然其組方多為金石劇藥,須精準外用,且需配合內服調理(如醫案先服湯藥),方能標本兼顧。
傳統服藥法
青鹽3錢,硼砂2錢,銅綠2錢,白礬2錢,烏梅3個,川椒7個,杏仁7個,花針7個。
共為1處,水半碗,泡七日即洗,1日1次。
垂簾障:南樂縣李某某,女,五十歲。素日常見頭暈,視物昏花,起初自為年老昏花,不為病。日後越來越盛,視物如隔羅,才知是病。一九五八年來院就診。按其脈,厥陰沈細,惟太陰洪大。知是肝血不足,而肺氣有餘之所致。先將上星、強間、攢竹輪流刺之;內服活血除風湯,二月余始輕。以後目有赤絲不退,再用化針散常常洗之,年余始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化針散, 出處:《華氏醫方匯編》卷二。 組成:膽礬1錢2分,明礬7錢,青鹽4錢,川椒3錢,烏梅7錢,冰片2分。 主治:白翳遮瞳。
化針散, 出處:《眼科臨症筆記》。 組成:青鹽3錢,硼砂2錢,銅綠2錢,白礬2錢,烏梅3個,川椒7個,杏仁7個,花針7個。 主治:垂簾障症。從風輪上邊生出白膜一塊,下侵瞳神,大小眥略赤,不痠疼流淚,隻覺昏澀羞明。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