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毒散

除毒散

CHU DU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25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25.0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3%
脾經 33%
胃經 33%
肺經
脾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除毒散方劑中包含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解毒消腫: 白芷味辛性溫,具有解毒消腫、止痛止癢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多種毒邪入侵所致的瘡瘍腫毒、皮膚病等。
  2. 通鼻竅: 白芷能通鼻竅,改善鼻塞、流涕等症狀,適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鼻竇炎等疾病。在除毒散方劑中,白芷的加入可以幫助治療因毒邪侵犯所引起的鼻塞、流涕等症狀。

綜上所述,白芷在除毒散方劑中,既能解毒消腫,又能通鼻竅,是該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材。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除毒散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按古籍記載,此方主治「蛇傷」,屬解毒外治範疇。古代蛇傷多指毒蛇咬傷所致局部腫痛、潰爛或毒邪內攻之症,中醫認為「風毒」、「火毒」為蛇傷主要病機,需疏風清熱、解毒止痛。此方以單味香白芷為主,結合麥門冬煎湯調服,顯見其針對蛇傷初期毒邪未深、兼有熱性症狀者(如傷處灼痛、腫熱)。

組成與邏輯推理

  1. 香白芷(主藥)

    • 性味歸經:辛、溫,歸肺、胃、大腸經。
    • 功效
      • 解表散風:辛溫能散風邪,古代認為蛇毒屬「風火相煽」,白芷可祛風以減輕毒邪上攻。
      • 消腫排膿:外用內服均能活血消腫,緩解蛇傷後局部瘀血腫痛。
      • 解毒止痛:其辛香之氣可辟穢解毒,《本草綱目》載其能解「砒石、蛇蟲毒」。
    • 治療原理:蛇毒初侵肌表,白芷辛溫走竄,可宣散毒邪、遏止蔓延;其抗炎鎮痛特性亦符合現代藥理研究。
  2. 麥門冬煎湯(送服藥末)

    • 性味歸經:甘、微苦、微寒,歸心、肺、胃經。
    • 搭配意義
      • 清潤制燥:白芷性溫,久服恐助熱傷津,麥冬甘寒生津,可中和溫燥之性。
      • 清熱解毒:麥冬養陰清熱,輔助化解蛇毒熱邪,防止毒熱傷陰(如蛇傷後口乾、煩躁)。
      • 載藥上行:麥門冬入肺經,肺主皮毛,可引白芷藥力達表,增強解毒效果。

配伍思路

此方為「一君一使」簡方結構:

  • 君藥:白芷直攻風毒,消腫定痛。
  • 使藥:麥門冬兼顧護陰、調和藥性,共奏「散毒不傷正」之效。
    推測其適用於蛇傷輕症(如局部症狀顯著但未見神昏、氣促等全身中毒),屬「急則治標」之策,藉辛散寒潤並行,阻斷毒邪內傳。

潛在擴展應用

若結合其他古籍記載蛇傷治法,此方或可延伸於:

  1. 外用搗敷(白芷末調醋)加強局部解毒。
  2. 加入雄黃、蚤休等增解毒力(但原方未載,屬後世加減)。

總結:除毒散以白芷為主、麥冬為輔,結構簡要,體現「風毒宜散、熱毒宜清」的傳統思路,符合中醫治蛇傷初期「開腠理、透毒邪」的治療原則。

傳統服藥法


香白芷不以多少。
上為細末。
每服3錢,用麥門冬煎湯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除毒散,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二十。 組成:香白芷不以多少。 主治:蛇傷。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