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雞蘇七味湯中加入生地黃,主要是針對其「清熱涼血」的功效。
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功效。雞蘇七味湯主要用於治療溫熱病、熱入營血,症見發熱、口渴、心煩、神昏、舌紅苔黃、脈數等。生地黃在此方中,可清熱涼血,降低體溫,緩解熱邪對營血的侵襲,同時滋陰生津,緩解口渴、心煩等症狀。因此,生地黃是雞蘇七味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藥材。
雞蘇七味湯中加入竹茹,主要基於其清熱降逆、止嘔安胎的功效。
竹茹為竹莖的乾燥外皮,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其清熱降逆作用可緩解胃氣上逆、嘔吐不止等症狀。同時,竹茹還具有安胎作用,可有效抑制妊娠期間的嘔吐、胎動不安等不適。
雞蘇七味湯主要用於治療妊娠嘔吐,竹茹的加入既能清熱降逆,又能安胎止嘔,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治療目的。
雞蘇七味湯中加入生薑,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 解表散寒: 生薑味辛性溫,具有發汗解表、溫中止嘔之效,能助雞蘇七味湯驅散風邪寒邪,緩解外感風寒症狀。
- 調和藥性: 雞蘇七味湯以辛涼解表為主,生薑的溫性可調和藥性,避免藥物過於寒涼,減少對脾胃的刺激,使藥效更為平和,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雞蘇七味湯中包含桑白皮,主要基於其清肺降氣、宣肺止咳的功效。
桑白皮性寒,味甘,入肺經。其藥性偏於清熱解毒,可宣散肺氣,利水消腫。在雞蘇七味湯中,桑白皮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可有效緩解肺熱咳嗽、痰多黏稠、胸悶氣喘等症狀。
桑白皮的加入,不僅有助於清熱解毒,更能配合其他藥材,達到宣肺止咳、化痰利水的目的,使藥效更加全面,治療效果更佳。
雞蘇七味湯中加入小薊,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涼血止血: 小薊性寒,味苦,入肝、脾經,具有涼血止血的功效。雞蘇七味湯常用於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吐血、衄血、尿血等症,小薊的涼血止血作用有助於清熱解毒,止血消腫,緩解病症。
- 清熱解毒: 小薊還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可輔助其他藥物清除體內熱毒,防止病情惡化。雞蘇七味湯中的其他藥物如黃芩、黃連等也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小薊的加入可增強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雞蘇七味湯中加入葛根,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解肌退熱:葛根具有解肌透表之功,可疏散風寒,緩解發熱、頭痛、肌肉痠痛等症狀,與雞蘇七味湯中其他解表散寒藥材相輔相成,增強退熱效果。
- 升陽解表:葛根性平微寒,能升發陽氣,促進血液循環,並利於汗液排出,有助於緩解外感風寒所致的氣血運行不暢,配合雞蘇七味湯中其他升陽解表藥材,增強整體療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雞蘇七味湯」,主要成分包括生地黃、竹茹、生薑、桑白皮、小薊、葛根。方劑組成介紹如下:
生薑辛溫,能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
葛根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止血、生津止渴、解酒毒、透疹、止瀉和清熱解毒之效。可用治感冒、發熱、咳嗽、氣喘、吐血、衄血、崩漏、外傷出血、熱病口渴、陰虛消渴、酒醉、乙醇中毒、麻疹不透、熱瀉熱痢、脾虛泄瀉,以及感冒、發熱、喉嚨痛、口腔潰瘍等熱毒性疾病。
桑白皮能止咳化痰、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血。能清肺熱、止咳化痰、促進尿液分泌、增加腎臟血流量、降血壓、擴張支氣管、增加肺部通氣量、促進痰液排出、緩解咳嗽、喘息等症狀、抑制炎症反應、減輕肺部損傷、保護肺部健康、散營衛之瘀滯、發散陳血、止血化瘀、宣通經絡、疏導氣血、調和營衛,使血行流暢、瘀血化解。
生地黃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生地黃能清瀉肝火、胃火、心火、肺火,滋陰、養血,治陰虛發熱、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經不調、胎動不安、陰傷便祕。 生地黃也用於津傷口渴、內熱消渴。現代研究表明,生地黃對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具有治療和預防作用。
竹茹性涼、味甘,入肺、胃、心經,具有清熱化痰、清胃熱、止嘔、清熱瀉火、止咳化痰、利水消腫、清熱涼血等功效。主治痰熱咳嗽、膽火挾痰、煩熱嘔吐、驚悸失眠、中風痰迷、舌強不語、胃熱嘔吐、妊娠惡阻、胎動不安、肺熱咳嗽、咳吐黃痰、齒齦間血出不止、黃泡熱瘡、喉痛、咳嗽、喉炎、暑熱濕盛之水腫、痰濕壅盛之水腫、經期過多、鼻出血、牙齒出血等症狀。
小薊具有止血、利水消腫、清熱涼血三大傳統代功效。止血方面,可涼血止血、祛瘀消腫,尤擅止血,常用於治各種出血症。利水消腫方面,味苦性涼,清熱解毒、利水消腫,適用於因熱毒、濕毒所致的水腫、腎炎、痔瘡等疾病。清熱涼血方面,性涼味苦,入肝經,擅清熱涼血、解毒消腫、活血化瘀,適用於熱毒性病、喉痹、瘡瘍等症。
中藥方劑「雞蘇七味湯」,主治功效是:積熱勞累而導致吐血,同時感覺心中鬱悶,想要嘔吐,背部發熱煩躁。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 本方有涼血、止血作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雞蘇七味湯, 出處:《外台》卷二十九引《許仁則方》。 組成:雞蘇5兩,生地黃(切)1升,青竹茹1升,生薑6兩,桑白皮6兩,小薊根(切)6合,生葛根(切)6合。 主治:積熱勞累而致吐血,但覺心中悁悁似欲取吐,背上煩熱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