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聖散

靈聖散

LING SHENG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4

熱/寒比例

(4.0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8%
肝經 28%
脾經 28%
膀胱經 14%
肺經
肝經
脾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靈聖散中加入天南星,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祛風止痙: 天南星性溫,味辛,歸肺、脾經,具有祛風止痙、化痰散結的功效。靈聖散主治風痰阻絡、痰迷心竅,導致的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言語不利等症,天南星可有效祛除風痰,緩解痙攣症狀。
  2. 通竅開竅: 天南星可通經絡,開竅醒神,對於痰阻經絡,導致的昏迷、神志不清等症,也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靈聖散中加入天南星,可加強方劑的通竅開竅作用,促進患者神志恢復。

靈聖散中包含防風,主要原因有二:

一、 疏散風寒,止痛止癢: 防風味辛溫,入肺、膀胱經,具有疏散風寒、止痛止癢的功效。靈聖散多用於治療風寒襲表、頭痛鼻塞、皮膚瘙癢等症,防風可有效驅散風寒,緩解相關症狀。

二、 引藥入經,增強療效: 防風氣味芳香,能引藥入經,使其他藥物更有效地發揮作用。靈聖散中其他藥物如白芷、蒼朮等也具有疏散風寒的作用,防風能幫助這些藥物更好地發揮功效,達到協同增效的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靈聖散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靈聖散專治「瘋狗咬破瘡」及「犬咬所傷瘡」,即被狂犬(瘋狗)或其他犬類咬傷後,傷口潰爛、腫痛之證。古代醫家認為,狂犬咬傷後,毒邪侵入肌膚經絡,易致局部瘡瘍化膿、風毒內攻,甚則引發痙厥(如狂犬病)。此方外用以清瘡解毒、祛風定痛,防止邪毒擴散。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藥物組成與特性

  • 天南星(生用)

    • 性味辛溫,有毒,生用毒性更烈,但外用時能「散血消腫、殺蟲解毒」。
    • 古代醫籍載其可「破堅積、消癰腫」,對於瘡瘍潰爛、風毒攻注之證,能直接作用於局部,化腐排膿。
    • 現代研究顯示,天南星含皂苷及生物鹼,具抗炎、鎮痛作用,或可抑制傷口細菌感染。
  • 防風(去蘆)

    • 性味辛甘微溫,善祛風解表、勝濕止痛,為「風藥中之潤劑」。
    • 此處配伍天南星,一則制其毒性(防風能緩解天南星之峻烈),二則協同祛風邪、止痙痛。古人認為狂犬咬傷後易見「風動」之象(如抽搐),防風能「息風」以緩解痙攣。

2. 配伍與外治理法

  • 天南星+防風

    • 兩藥相配,一攻一守。天南星散結消腫,直接針對瘡口腐肉與毒邪;防風疏風透表,防止毒邪循經內傳。
    • 生天南星毒性較強,古人認為「以毒攻毒」可殺滅瘡毒,而防風的緩和特性可減少局部刺激。
  • 外洗與外敷結合

    • 漿水、蔥白、槐枝煎湯洗瘡
      • 漿水(酸漿水)清熱解毒;蔥白通陽散結;槐枝涼血祛濕。三者共煎可潔淨瘡面、活血消腫,為後續上藥鋪墊。
    • 藥末乾貼+膏藥覆蓋
      • 直接將藥粉敷於瘡口,使藥力集中作用;膏藥封蓋既保護傷口,又助藥性緩釋滲透。

3. 治療原理與中醫理論

  • 祛風解毒
    中醫視狂犬咬傷為「風毒入裏」,方中防風驅散外風,天南星瓦解內毒,雙向阻截邪氣蔓延。
  • 消腫定痛
    天南星局部麻醉、消腫作用可緩解疼痛;防風改善氣血痹阻,促進瘡口癒合。
  • 防邪內傳
    外治法「截斷」毒邪由表入裏的途徑,避免「風毒攻心」引發痙厥。

總結

靈聖散以生天南星峻毒攻瘡、防風調和祛風,體現古人「外治急救」的辨證思維。其設計兼顧「清創、解毒、護衛」三層次,雖現代臨床已少用,但在古代缺乏疫苗的背景下,此方外治或能緩解局部症狀,降低感染風險。

傳統服藥法


天南星(生,銼)、防風(去蘆,銼)。
上為細末。
先用漿水、蔥白、槐枝熬湯洗淨,乾貼瘡口上。上用膏藥蓋之,1日2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靈聖散, 出處:《永樂大典》卷一○三六引《保嬰集驗名方》。 組成:天南星(生,銼)、防風(去蘆,銼)。 主治:大人、小兒瘋狗咬破瘡,犬咬所傷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