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祕傳黃耆丸以黃耆為主要藥材,原因如下:
- 補氣固表: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託毒生肌、利水消腫之功效。其補氣之力甚為強健,能提升人體免疫力,抵禦外邪入侵,故常用於氣虛乏力、體虛易感、表虛汗出等症狀。
- 增強藥效: 黃耆為藥中之「補氣之王」,能增強其他藥材的功效,提升藥效。因此,在祕傳黃耆丸中加入黃耆,可強化其他藥材的藥性,達到更好的療效。
祕傳黃耆丸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風散寒,解表止痛: 防風性味辛溫,具有疏散風寒、止痛的功效。黃耆補氣固表,但若患者體內風寒未清,則難以發揮補氣作用。防風的加入可幫助疏散風寒,為黃耆補氣創造良好條件,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體虛乏力、畏寒怕冷等症狀。
- 調和藥性: 黃耆性溫燥,長期服用易燥熱傷陰。防風性平,可調和黃耆的燥性,避免藥性過於偏燥,減少藥物副作用,提升藥方的安全性。
祕傳黃耆丸中加入茴香,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 溫脾理氣,助藥力:茴香味辛性溫,具有溫脾散寒、理氣止痛的功效。黃耆丸以補氣為主,加入茴香可以溫補脾陽,使藥力更好地發揮,促進氣血運行,更有效地改善氣虛症狀。
- 調和藥性,減緩副作用:黃耆性偏溫燥,長期服用可能導致燥熱上火。茴香性溫而散,可以調和黃耆的燥性,避免藥性過於偏燥,減少副作用,使藥物更安全有效。
祕傳黃耆丸中加入白蒺藜,是基於其補腎益精和活血化瘀的功效。
白蒺藜味甘辛,性溫,入肝、腎經。其性溫可溫腎陽,其辛可散寒止痛,且可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改善腎虛所致的腰膝痠軟、陽痿早洩等症狀。同時,白蒺藜亦能活血化瘀,有助於改善因氣血運行不暢所致的瘀血阻滯,進一步提升補腎益精的效果。
因此,白蒺藜的加入,與黃耆等藥材相輔相成,共同發揮補腎益精、溫陽散寒、活血化瘀的功效,使祕傳黃耆丸更具療效。
祕傳黃耆丸中加入牡丹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涼血,解毒消腫: 牡丹皮性寒,味苦,入心、肝、脾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解毒消腫的功效。與黃芪等補氣藥材配伍,可避免補氣過度而引發的內熱上炎,並能改善因氣虛引起的熱症,如發熱、口渴、心煩等。
- 緩解藥性燥熱: 黃芪性溫,具有補氣固表、利水消腫的功效,但長期服用容易導致體內熱氣積聚。牡丹皮的清熱涼血作用,可以中和黃芪的燥熱之性,使藥性更平和,減少副作用,提高藥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祕傳黃耆丸」由黃耆、防風、茴香、白蒺藜、牡丹皮組成,具有清熱瀉火、活血化瘀、清熱涼血、破血消癥、排膿、滋陰等功效。
防風性溫,微苦,歸肺、脾、膀胱經,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
牡丹皮性寒,味苦,歸心、肝經,具有清熱瀉火、活血化瘀、清熱涼血、破血消癥、排膿、滋陰等功效。
茴香性溫味甘,歸脾、胃、肝、腎四經。具有溫裡溫中、理氣行氣、驅蟲殺蟲、補腎壯陽、疏肝解鬱、活絡止痛、健脾益氣等功效。
白蒺藜性平味甘苦,歸肺、肝經。具有平肝熄風、祛風除濕、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等功效。
**中藥方劑「祕傳黃耆丸」**主要成分是:黃耆,防風,茴香,白蒺藜,牡丹皮,主治功效是:眼睛發紅、腫脹。
祕傳黃耆丸具有清熱瀉火、活血化瘀、清熱涼血、破血消癥、排膿、滋陰等功效,可治療眼睛發紅、腫脹。
祕傳黃耆丸由黃耆、防風、茴香、白蒺藜、牡丹皮組成,具有清熱瀉火、活血化瘀、清熱涼血、破血消癥、排膿、滋陰等功效,可治療眼睛發紅、腫脹。
傳統服藥法
黃耆(蜜炙)、防風、茴香(炒)、白蒺藜(炒)、牡丹皮各等分。
去黃耆,加當歸,名「當歸丸」 。
上為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0丸,食後以鹽湯送下,或酒亦可;婦人用艾醋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味平和,無明顯毒副作用,但脾胃虛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秘傳黃耆丸, 出處:《葆光道人眼科龍木集》。 組成:黃耆(蜜炙)、防風、茴香(炒)、白蒺藜(炒)、牡丹皮各等分。 主治:目赤腫。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