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mhealthlogo

基本資訊

出處典籍:《葆光道人眼科龍木集》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6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0%
脾經 16%
肺經 16%
心經 12%
腎經 12%
膀胱經 8%
三焦經 4%
大腸經 4%
胃經 4%
肝經
脾經
肺經
心經
腎經
膀胱經
三焦經
大腸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10

主治功效

秘傳黃耆丸

組成:黃耆、防風、茴香、白蒺藜、牡丹皮。

功效:清熱解毒,消腫散結。

主治:目赤腫痛。

文獻參考:《醫學衷中參西錄》卷三:「秘傳黃耆丸,治目赤腫痛,其效甚捷。方用黃耆、防風、茴香、白蒺藜、牡丹皮,共研細末,每服二錢,用生薑汁調服,日三服。」

傳統服藥法

黃耆(蜜炙)、防風、茴香(炒)、白蒺藜(炒)、牡丹皮各等分。
去黃耆,加當歸,名「當歸丸」 。
上為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0丸,食後以鹽湯送下,或酒亦可;婦人用艾醋湯送下。

方劑組成解釋

黃耆、防風、茴香、白蒺藜均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牡丹皮具有涼血散瘀的功效。本方以黃耆、防風、茴香、白蒺藜為主藥,配以牡丹皮,共奏清熱解毒、消腫散結之功,用於治療目赤腫痛。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味平和,無明顯毒副作用,但脾胃虛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結膜炎
眼睛紅痛

相同名稱方劑

秘傳黃耆丸, 出處:《葆光道人眼科龍木集》。 組成:黃耆(蜜炙)、防風、茴香(炒)、白蒺藜(炒)、牡丹皮各等分。 主治:目赤腫。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防風黃耆湯

相似度 57%

黃耆防風湯

相似度 57%

黃耆化毒湯

相似度 54%

白蒺藜湯

相似度 54%

討論留言


新增討論留言

搜尋

中藥分類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