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白蒺藜湯以白蒺藜為君藥,其原因如下:
- 疏肝解鬱,行氣止痛:白蒺藜性平,味辛,歸肝、脾經,善於疏肝理氣,解鬱散結,對於肝鬱氣滯所致的胸脅脹痛、脘腹脹滿、消化不良等症狀,有良好的療效。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白蒺藜亦具清熱解毒之功效,可用於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目赤腫痛、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等症。
因此,白蒺藜湯以白蒺藜為君藥,充分發揮其疏肝解鬱、行氣止痛、清熱解毒之功效,對於治療肝鬱氣滯、熱毒壅盛所致的相關病症,具有良好的臨牀療效。
白蒺藜湯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風解表,通絡止痛: 防風性味辛溫,具有疏散風寒、通絡止痛的功效。白蒺藜湯主治肝風內動所致的頭痛、眩暈、肢體麻木等症,防風可疏散風邪,解除肝風內動之邪,並通暢經絡,緩解疼痛。
- 配伍白蒺藜,增強療效: 白蒺藜善於平肝熄風,但單用難以完全疏散風邪。防風與白蒺藜相伍,既能疏散風邪,又能平肝熄風,相互配合,增強療效,達到治病的目的。
白蒺藜湯中包含蛇牀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理氣,溫腎壯陽: 蛇牀子性溫,味辛,入肝腎經,具有溫陽散寒、理氣止痛、殺蟲止癢之效。白蒺藜湯主要用於治療肝鬱氣滯、血瘀經閉、帶下、痛經等症,而蛇牀子可助白蒺藜疏肝理氣,溫腎壯陽,改善氣血運行,緩解疼痛。
- 殺蟲止癢,清熱解毒: 蛇牀子亦具殺蟲止癢、清熱解毒之效。白蒺藜湯中,白蒺藜、當歸、川芎等藥材可活血化瘀,而蛇牀子可助其殺滅病菌,消除炎症,提高療效。
白蒺藜湯為一方傳統中藥方劑,在其組成當中包含了多種草藥,其中一味為卷柏。卷柏在中醫學裏被視為活血化瘀、止血生肌的良藥,其性味甘淡微寒,歸肝經與腎經,能調節血液循環,對各種出血症狀有良好療效,同時也能促進創傷癒合。在白蒺藜湯中加入卷柏,主要是取其活血化瘀及收斂止血之效。該方通常用於治療因血熱或瘀血所導致的各種病證,如皮膚瘙癢、紅斑、脫髮等,卷柏能幫助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減輕炎症反應,並促進受損組織修復,從而達到治療目的。此外,卷柏還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對於因濕熱內蘊或風熱侵襲所引起的皮膚病變,亦能起到輔助療效。綜上所述,卷柏在白蒺藜湯中的應用,強化了整個方劑的治療效果,使其更適合於治療由血熱或瘀血所引發的各種皮膚病症。
白蒺藜湯中加入黃耆,主要原因有二:
- 補氣升陽: 白蒺藜性寒,善於清熱解毒,但容易耗氣傷陽。黃耆性溫,具有補氣升陽之效,可補脾益氣,扶正祛邪,防止白蒺藜過寒傷正,維持機體正氣。
- 協調藥性: 白蒺藜主要針對肝經熱毒,而黃耆則偏於補脾益氣,二者相配,既能清熱解毒,又能補氣升陽,相輔相成,使藥效更為協調,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白蒺藜湯中加入漏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漏蘆味苦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白蒺藜湯主治目赤腫痛,而漏蘆可清熱解毒,消散眼部炎症,減輕腫痛。
- 疏散風熱,利濕通絡: 漏蘆亦能疏散風熱,利濕通絡,與白蒺藜等藥材配合,可更有效地治療風熱上攻、濕熱蘊結所致的目赤腫痛。
總而言之,漏蘆在白蒺藜湯中發揮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疏散風熱、利濕通絡的作用,與其他藥材配合,達到治療目赤腫痛的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白蒺藜湯」
- **白蒺藜:**性涼,味苦,歸肺、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止咳平喘、利咽化痰、明目退翳等功效。常用於治療風熱感冒、咳嗽氣喘、咽喉腫痛、目赤腫痛等症狀。
- **防風:**性溫,味苦,歸肺、脾、膀胱經。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常用於治療外感風寒或風熱表證,如感冒、流行性感冒等。
- **蛇牀子:**性微寒,歸肝、腎經。具有止癢、祛風除濕、驅蟲殺蟲、壯陽活絡止痛、燥濕等功效。常用於治療血熱妄行、陰虛火旺引起的皮膚瘙癢;風濕痹痛、跌打損傷、陰癢、疥癬、蟲咬皮炎等。
- **卷柏:**性平,味甘,歸肝、腎經。具有止血、排石、益精、止咳化痰、理氣行氣、通經絡等功效。現代研究表明,卷柏含有黃酮類化合物、皁苷類化合物、酚類化合物等成分,具有抗菌消炎、抗病毒、止咳化痰、平喘、利尿、通便等作用。
-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黃耆為中藥補氣之聖藥,具有補氣生血、補氣固表、利尿托毒、排膿、斂瘡生肌之效。
- **漏蘆:**味苦性涼,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活血化瘀、通乳、止血等多種功效。臨牀上常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口腔潰瘍、咽喉腫痛、跌打損傷、經期不調、瘀血痛經、產後乳汁不足、乳腺炎、血熱出血證、血熱妄行、痘疹瘡毒等症。
總體而言,中藥方劑「白蒺藜湯」的主要成分是白蒺藜、防風、蛇牀子、卷柏、黃耆、漏蘆,具有補氣養血、清熱解毒、祛風止癢、明目退翳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血虛風熱引起的皮膚瘙癢難耐、難以控制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白蒺藜1錢, 青葙子1錢, 木賊草1錢, 白芍1錢, 草決明1錢, 山梔1錢, 當歸1錢, 黃連5分, 黃芩5分, 川芎5分, 甘草3分。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白蒺藜湯, 出處:《聖惠》卷六十九。 組成:白蒺藜1兩半,防風1兩半,道人頭1兩半,蛇床子1兩半,卷柏1兩半,黃耆1兩半,漏蘆1兩半,羊蹄根2兩,蒴藋根3兩。 主治:婦人血風,皮膚瘙癢,不可禁止。
白蒺藜湯, 出處:《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二。 組成:白蒺藜1錢,青葙子1錢,木賊草1錢,白芍1錢,草決明1錢,山梔1錢,當歸1錢,黃連5分,黃芩5分,川芎5分,甘草3分。 主治:時行火邪,兩目腫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