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蒺藜湯

BAI JI L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9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9%
心經 14%
腎經 14%
脾經 14%
肺經 14%
大腸經 9%
膀胱經 4%
三焦經 4%
胃經 4%
肝經
心經
腎經
脾經
肺經
大腸經
膀胱經
三焦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白蒺藜湯」

  • **白蒺藜:**性涼,味苦,歸肺、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止咳平喘、利咽化痰、明目退翳等功效。常用於治療風熱感冒、咳嗽氣喘、咽喉腫痛、目赤腫痛等症狀。
  • **防風:**性溫,味苦,歸肺、脾、膀胱經。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常用於治療外感風寒或風熱表證,如感冒、流行性感冒等。
  • **蛇牀子:**性微寒,歸肝、腎經。具有止癢、祛風除濕、驅蟲殺蟲、壯陽活絡止痛、燥濕等功效。常用於治療血熱妄行、陰虛火旺引起的皮膚瘙癢;風濕痹痛、跌打損傷、陰癢、疥癬、蟲咬皮炎等。
  • **卷柏:**性平,味甘,歸肝、腎經。具有止血、排石、益精、止咳化痰、理氣行氣、通經絡等功效。現代研究表明,卷柏含有黃酮類化合物、皁苷類化合物、酚類化合物等成分,具有抗菌消炎、抗病毒、止咳化痰、平喘、利尿、通便等作用。
  •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黃耆為中藥補氣之聖藥,具有補氣生血、補氣固表、利尿托毒、排膿、斂瘡生肌之效。
  • **漏蘆:**味苦性涼,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活血化瘀、通乳、止血等多種功效。臨牀上常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口腔潰瘍、咽喉腫痛、跌打損傷、經期不調、瘀血痛經、產後乳汁不足、乳腺炎、血熱出血證、血熱妄行、痘疹瘡毒等症。

總體而言,中藥方劑「白蒺藜湯」的主要成分是白蒺藜、防風、蛇牀子、卷柏、黃耆、漏蘆,具有補氣養血、清熱解毒、祛風止癢、明目退翳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血虛風熱引起的皮膚瘙癢難耐、難以控制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白蒺藜1錢, 青葙子1錢, 木賊草1錢, 白芍1錢, 草決明1錢, 山梔1錢, 當歸1錢, 黃連5分, 黃芩5分, 川芎5分, 甘草3分。

方劑組成解釋


白蒺藜湯由白蒺藜、防風、蛇床子、卷柏、黃耆、漏蘆組成,具有疏風清熱、止癢止痛的功效。白蒺藜性味辛、苦、溫,歸肝、腎經,具有疏風清熱、活血止痛的功效。防風性味辛、微苦、溫,歸肺、肝經,具有祛風解表、止痙止痛的功效。蛇床子性味辛、苦、溫,歸肝、腎經,具有祛風燥濕、止癢止痛的功效。卷柏性味甘、淡、平,歸肺、肝經,具有清熱涼血、止血止痛的功效。黃耆性味甘、微溫,歸肺、脾經,具有補氣固表、利尿消腫的功效。漏蘆性味苦、辛、平,歸肺、肝經,具有清熱解毒、利尿通淋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白蒺藜湯, 出處:《聖惠》卷六十九。 組成:白蒺藜1兩半,防風1兩半,道人頭1兩半,蛇床子1兩半,卷柏1兩半,黃耆1兩半,漏蘆1兩半,羊蹄根2兩,蒴藋根3兩。 主治:婦人血風,皮膚瘙癢,不可禁止。

白蒺藜湯, 出處:《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二。 組成:白蒺藜1錢,青葙子1錢,木賊草1錢,白芍1錢,草決明1錢,山梔1錢,當歸1錢,黃連5分,黃芩5分,川芎5分,甘草3分。 主治:時行火邪,兩目腫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