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灌藕方中包含蓮藕,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蓮藕性寒,味甘,入心、脾、胃經,具有清熱解毒、生津止渴的功效。對於熱毒壅盛、口渴煩躁等症狀,蓮藕可以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2. 補血益氣: 蓮藕富含鐵、維生素C等營養元素,可以補益氣血、促進血液循環。對於氣血不足、面色蒼白等症狀,蓮藕可以起到一定的調理作用。
因此,灌藕方中加入蓮藕,既可以清熱解毒,又可以補血益氣,對於一些熱病、虛弱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灌藕方中加入百合,主要原因有二:
- 清心安神:百合性甘寒,入心經,具有清心除煩、寧心安神之效。對於心煩失眠、驚悸不安等症狀,百合能起到安撫心神、改善睡眠的作用,與方中其他藥物協同,達到清熱解毒、滋陰潤燥、安神定志的效果。
- 潤肺止咳:百合還具潤肺止咳的功效,能滋陰潤燥,對於燥熱咳嗽、乾咳無痰等症狀,百合能起到潤肺止咳、生津止渴的作用。在灌藕方中,百合與其他藥物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滋陰潤肺、清熱解毒的效果。
灌藕方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利濕: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濕之效。灌藕方主要針對脾虛濕盛所致的腹脹、食少、便溏等症,茯苓能健脾運化,利水滲溼,幫助脾胃吸收營養,改善腹脹等症狀。
- 寧心安神: 茯苓亦具寧心安神之功效。濕邪困脾,易導致心神不寧,出現失眠、心悸等症狀。茯苓能寧心安神,緩解因脾虛濕盛所致的精神不振、失眠等症。
因此,灌藕方中加入茯苓,不僅有助於健脾利濕,更能寧心安神,改善脾虛濕盛所致的諸多症狀。
灌藕方中包含大棗,主要原因有二:
一、補益脾胃:大棗性溫味甘,入脾胃經,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之效。藕性寒,入脾胃經,具有清熱生津、涼血止血之效。二者搭配,可中和藕的寒性,並補益脾胃,促進藥物吸收,增強療效。
二、調和藥性:灌藕方多用於治療血熱妄行所致的出血症狀,大棗的甘潤之性可緩解藥物的燥烈之性,使藥性更加平和,減少對胃腸的刺激,提高藥物的安全性。
灌藕方中加入天門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潤燥: 天門冬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滋陰潤肺、養胃生津之功效。方中常用於治療陰虛燥熱、咳嗽痰少、口乾舌燥等症狀,與藕的清熱解暑、生津止渴功效相輔相成,增強方劑的滋陰潤燥作用。
- 清熱解毒: 天門冬還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熱毒蘊肺、咳嗽痰黃等症狀。與方中其他清熱解毒藥材協同作用,增強方劑的清熱解毒效果。
綜上所述,天門冬在灌藕方中發揮滋陰潤燥、清熱解毒的作用,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灌藕方中加入牛乳,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緩和藥性: 灌藕方多用於治療熱病、燥熱傷陰等症,方中常含有一定量的苦寒藥物,如黃連、黃芩等。牛乳性平味甘,具有清熱解毒、潤燥滋陰的功效,可以緩和藥物的寒性,避免過於寒涼傷脾胃。
2. 增強藥效: 牛乳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有助於提高人體抵抗力,促進傷口癒合。同時,牛乳中所含的乳糖可以促進藥物的吸收,提高藥效。
因此,灌藕方中加入牛乳,既能緩和藥物的寒性,又能增強藥效,起到協同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灌藕方中加入蜂蜜,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潤燥生津:蜂蜜性平味甘,入肺、脾經,具有潤燥止渴、生津止咳的功效,可緩解燥熱之症。藕性寒滑,清熱生津,但同時也易傷脾胃,蜂蜜的溫潤之性可以中和藕的寒涼之性,保護脾胃。
- 調和藥性:蜂蜜能調和藥性,使藥物更容易吸收,並減少藥物的副作用。灌藕方中可能包含其他寒涼藥物,蜂蜜的溫潤之性可以減輕寒涼藥物的副作用,使藥性更溫和,更易被人體吸收。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灌藕方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胸膈煩躁,欬嗽」,其病機多與肺陰不足、虛熱內擾相關。胸膈煩躁為津液虧虛、燥熱上燔所致,欬嗽則因肺失潤澤、氣逆不降。方中多用滋潤之品,顯示其針對「肺燥陰虛」之證,尤其適用於乾咳無痰、口乾咽燥、虛煩不寐等表現。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主軸:潤肺生津,養陰清熱
- 生藕:甘寒,生津潤肺,涼血散瘀,作為載體可吸收藥液,兼引藥入肺。
- 生百合、生天門冬:均為養陰要藥。百合潤肺止咳、清心除煩;天門冬滋腎陰、降虛火,二者共解「胸膈煩躁」。
- 生薯藥(山藥):補肺脾之陰,輔助潤燥止咳,兼固後天之本。
輔助:健脾助運,調和藥性
- 白茯苓:淡滲健脾,防滋膩壅滯,使陰藥得運而化生津液。
- 大棗:甘溫補中,調和諸藥,與蜜同用增滋潤之效。
- 牛乳、蜜:甘潤補虛,牛乳益胃陰,蜜潤肺腸,二者為古代常用滋養配伍。
製法協同:藥食同用,緩補透達
- 將藥末灌入藕孔蒸熟,既保留藕的清香生津特性,又使藥力透達。蒸製法緩和藥性,適合長期調養。
- 「少少食之」提示此方為食療緩劑,透過持續滋潤漸復肺陰,非峻補之方。
推論可能功效
此方以「潤」為核心,結合清補與健脾,推論其:
- 直接作用:緩解肺燥乾咳、虛煩不安,尤適合秋季燥邪所傷或久病陰虧者。
- 間接作用:透過滋陰降火,改善因陰虛所致之失眠、口乾、大便燥結。
- 配伍巧思:茯苓、麵粉與牛乳的搭配,兼顧滲濕與固護脾胃,避免純陰藥礙胃。
整體而言,灌藕方體現「以潤為通」的治法,針對陰虛燥熱之標,兼顧脾胃運化之本,為古代食療與藥療結合的典型範例。
傳統服藥法
生藕5挺(大者),生百合2兩,生薯藥3兩,白茯苓2兩(末),大棗3-7個(去皮核),生天門冬2兩(去心、細切),面4兩,牛乳3合,蜜6合。
益心潤肺。
將百合,薯藥、天門冬爛研,入蜜更研取細,次入棗瓤、次入茯苓、次入面、搜和,乾則更入黃牛乳調,看稀稠得所,灌入藕中,逐竅令滿,即於甑中蒸熟。
每飲後或臨臥時少少食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清熱化痰、潤肺止咳的功效,適合於胸膈煩躁、欬嗽等症狀。
- 本方中蓮藕、百合、茯苓、大棗、天門冬、牛乳、蜂蜜均為中藥,有一定的副作用,使用前應諮詢醫生。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灌藕方, 出處:《聖惠》卷九十六。 組成:生藕5挺(大者),生百合2兩,生薯藥3兩,白茯苓2兩(末),大棗3-7個(去皮核),生天門冬2兩(去心、細切),面4兩,牛乳3合,蜜6合。 主治:益心潤肺。主治:胸膈煩躁,欬嗽。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