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赤箭湯中包含赤箭,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藥性相符: 赤箭,又名「天花粉」,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生津止渴、利尿通淋的功效。赤箭湯多用於治療熱毒壅盛、咽喉腫痛、口渴煩躁、小便不利等症,而赤箭的藥性恰好能清熱解毒,與方劑主治相契合。
- 方劑組成需平衡: 赤箭湯中往往加入一些具有溫熱性質的藥材,如黃芩、梔子等,以平衡赤箭的寒性,避免寒涼過度而傷脾胃。因此,赤箭的加入既能發揮其清熱解毒的功效,又能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赤箭湯中加入白僵蠶,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解毒消腫:白僵蠶性寒,味甘,具有解毒消腫、散結止痛之效。赤箭湯多用於治療毒蛇咬傷、疔瘡腫毒等症,白僵蠶可輔助藥物解毒消腫,加速傷口癒合。
- 驅風止痙:白僵蠶還具有驅風止痙的作用,可緩解因毒蛇咬傷或其他原因引發的痙攣、抽搐等症狀,進一步提高療效。
白僵蠶與赤箭湯中的其他藥物相互配合,共同發揮解毒消腫、驅風止痙的作用,達到治療目的。
赤箭湯中包含白附子,主要是因為白附子具有祛風濕、止痛、散結、解毒的功效,而赤箭湯本身則以祛風濕、止痛、消腫為主要功效。
白附子作為赤箭湯中的一味藥材,主要起到以下作用:
- 加強祛風濕效果: 白附子與赤箭、威靈仙等藥材共同作用,加強祛除風濕寒邪的功效,有效緩解關節疼痛、麻木等症狀。
- 輔助止痛消腫: 白附子具有消腫散結的功效,與赤箭、威靈仙等藥材共同作用,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緩解炎症反應,達到止痛消腫的效果。
白附子與赤箭湯中的其他藥材互相配合,發揮協同作用,共同達到治療風濕痺痛的功效。
赤箭湯方中加入獨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祛風濕、通經絡: 赤箭湯主治風濕痹痛,筋骨拘攣等症。獨活性溫,味苦辛,入肝經,具有祛風濕、通經絡、止痛的功效,可配合赤箭、秦艽等藥物,共同疏通經絡,散寒除濕,緩解疼痛。
- 調和藥性: 赤箭性寒,秦艽性涼,配伍獨活性溫,可有效調和藥性,避免寒涼過度,避免損傷陽氣,使藥效更趨平和,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赤箭湯中包含麻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發汗解表: 麻黃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發汗解表之功效。赤箭湯用於治療風寒感冒,症狀為發熱惡寒、頭痛鼻塞等。麻黃能發汗解表,驅散外邪,緩解患者的寒熱症狀。
- 宣肺通竅: 麻黃亦具宣肺通竅之功效,可通暢鼻竅,改善鼻塞流涕等症狀。赤箭湯中,麻黃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宣肺通竅的效果,進一步緩解風寒感冒的鼻塞症狀。
麻黃在赤箭湯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是其有效治療風寒感冒的重要藥物之一。
赤箭湯中包含白花蛇,主要原因有二:
一、 蛇毒入藥: 白花蛇性味辛溫,入肝經,具有祛風解毒、通絡止痛的功效。其蛇毒成分可有效治療風濕痹痛、麻木癱瘓、跌打損傷等症。
二、 方劑配伍: 赤箭湯主治風寒濕痹,麻木疼痛,其藥物組成以祛風寒、通經絡為主。白花蛇的毒性可破除寒濕,並能通經活絡,與其他藥物配伍,可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達到治療目的。
赤箭湯中加入杏仁,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宣肺止咳: 杏仁性味苦甘,入肺經,具有宣肺止咳、降氣化痰的功效。赤箭湯主治肺熱咳喘,杏仁可宣肺解表,利氣止咳,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清熱化痰、止咳平喘的效果。
- 潤燥止渴: 杏仁還具有潤燥止渴的作用,對於因肺熱津傷引起的口渴咽燥,也有一定的緩解作用。赤箭湯中加入杏仁,可以增強其潤燥止渴的功效,使治療效果更全面。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赤箭湯 」,主要成分有赤箭、白僵蠶、白附子、獨活、麻黃、白花蛇、杏仁等,主治功效是中風及半身不遂。
赤箭,又稱赤箭草或赤箭羽,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祛風濕、消腫止痛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腫疼痛、風濕痹痛、婦科疾病等。
白僵蠶,又稱白殭蠶,具有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止咳化痰、清熱解毒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肝風內動、眩暈頭痛、風濕痹痛、咳嗽痰多、肺熱咳嗽等。
白附子,又稱白附子,具有溫通經絡、化痰散結、定驚搐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中風、痰壅、口眼歪斜、語言謇澀、癲癇、驚厥等。
麻黃,又稱麻黃草或麻黃根,具有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風寒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風寒感冒、水腫、咳嗽氣喘、鼻塞、頭痛等。
杏仁,又稱甜杏仁或苦杏仁,具有止咳平喘、潤腸通便、降氣、生津止渴、驅蟲殺蟲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咳嗽痰多、腸燥便祕、胸悶氣喘、口乾舌燥、蛔蟲病等。
獨活,又稱獨活草或獨活根,具有發汗解表、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活血化瘀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頭痛、腰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產後瘀血等。
白花蛇,又稱白花蛇草或白花蛇根,具有清熱解毒、祛風止痙、平肝息風、活血化瘀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瘡毒、蛇蟲咬傷、癲癇、驚厥、中風等。
總之,中藥方劑「 赤箭湯 」是傳統中醫治療中風及半身不遂的有效方劑,具有活血化瘀、祛風濕、溫通經絡、化痰散結、平肝息風、止咳平喘等功效,能有效緩解中風及半身不遂患者的症狀,改善其預後。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赤箭湯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赤箭湯, 出處:《元和紀用經》。 組成:赤箭2兩,麻黃(去根節)2兩,黑附子(炮)2兩,人參2兩,前胡2兩,防風(無叉枝者)2兩,羌活2兩,白朮2兩,當歸3兩。 主治:偏風,手足不隨,(疒帬)痹疼痛,心神昏冒。
赤箭湯, 出處:《衛生總微》卷六。 組成:赤箭1兩,僵蠶(去絲嘴,微炒)半兩,白附子半兩,獨活(去蘆)半兩,麻黃(去根節)半兩,白花蛇(酒浸,去皮骨)半兩,杏仁30個(麸炒,去皮尖,研,後入)。 主治:中風,半身不遂。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