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方既濟丸

瓊方既濟丸

QIONG FANG JI JI W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5

熱/寒比例

(3.60)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0%
脾經 20%
肺經 20%
腎經 20%
胃經 10%
心包經 10%
心經
脾經
肺經
腎經
胃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瓊方既濟丸中包含茯苓,主要原因有二:

一、健脾利濕: 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功效。瓊方既濟丸主治脾虛濕困,心神不寧,茯苓可健脾祛濕,改善脾胃運化,從而緩解濕困所致的諸多症狀。

二、寧心安神: 茯苓還具有寧心安神之效,可改善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狀。瓊方既濟丸中加入茯苓,可協同其他藥物,共同達到寧心安神、改善睡眠品質的效果。

瓊方既濟丸中包含補骨脂,主要原因在於其具有溫腎助陽之效。補骨脂性溫,味辛,入腎經,能溫補腎陽,散寒止痛,常用於治療腎陽虛所致的腰膝酸軟、陽痿早洩、宮寒不孕等症狀。

同時,補骨脂亦可溫脾散寒,對於脾陽不足、寒濕內阻所致的腹痛、泄瀉、消化不良等症狀亦有一定療效。因此,在瓊方既濟丸中加入補骨脂,可協同其他藥物發揮溫腎助陽、溫脾散寒的功效,達到治療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瓊方既濟丸》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範疇涵蓋心腎兩虛、陰陽失調所致諸症,主要表現為:

  1. 心神不寧:如健忘、神志不安、夢寐驚悸,屬心氣不足、心神失養。
  2. 脾腎兩虛:不思飲食、腰重腳弱、行履少力,反映腎氣虧虛,脾運不健。
  3. 腎水不固:小便頻數、精神恍惚,為腎陽不足,氣化失常,固攝無力。
    古代醫家強調其「益心氣,補丹田」,尤其適合婦人胞宮虛寒、腎氣不充所致不孕,通過調補心腎之氣,助孕種子。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藥物組成與性味歸經

  • 白茯苓(1斤)
    • 性味甘淡平,歸心、肺、脾、腎經。
    • 傳統功效:利水滲濕、健脾寧心,能導心腎之濕濁下行,兼安神定志。
  • 破故紙(補骨脂,1斤)
    • 性味辛苦溫,歸腎、脾經。
    • 傳統功效:溫腎助陽、固精縮尿,為補命門火之要藥,兼可暖脾止瀉。

2. 配伍邏輯與可能作用

此方以「一補一利」為核心架構:

  • 補腎固本:破故紙溫補腎陽,助命門之火,以化生腎氣,改善腰腳無力、小便頻數。其辛溫之性亦能暖脾,助茯苓健脾以資後天。
  • 健脾安神:茯苓健脾滲濕,杜絕濕濁困脾,使氣血生化有源;其安神之功,可緩解心神不寧、驚悸健忘。
  • 心腎相交:茯苓引心火下交於腎,破故紙助腎水上濟於心,共調水火既濟,符合「既濟丸」方名之意(既濟為《周易》水火相濟之卦象)。

3. 治療原理推論

  • 心腎同治:心氣虛與腎陽虛並存時,單補心則腎不納,單溫腎則心不降。此方通過茯苓安神益心,破故紙溫腎固攝,達成心腎氣機交泰。
  • 脾腎互資:脾為後天之本,腎為先天之本。破故紙溫腎以助脾陽,茯苓健脾以充養腎精,形成「先天激發後天,後天滋養先天」之循環。
  • 婦人種子機理:腎主生殖,胞宮虛冷則難孕。破故紙溫暖下元,茯苓健運中焦,使氣血充盈,衝任得養,故曰「婦人常服有子」。

三、總結

《瓊方既濟丸》雖僅兩味藥,然結構簡潔,心脾腎兼顧,彰顯「少而精」的制方思維。其功用不僅止於安神止遺,更通過水火既濟、脾腎同調,修復整體氣化功能,適用於虛證夾雜濕濁不化之證。

傳統服藥法


白茯苓1斤,破故紙1斤。
益心氣,補丹田。婦人常服有子。
上為細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0-40丸,空心食前以溫酒米飲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瓊方既濟丸, 出處:《普濟方》卷十七引《衛生家寶》。 組成:白茯苓1斤,破故紙1斤。 主治:益心氣,補丹田。婦人常服有子。主治:爲事健忘,神志不安,夢寐驚悸,不思飲食;腎水無所滋養,腰重腳弱,行履少力,精神恍惚,小便頻數。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