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魚煎

清魚煎

QING YU JI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仙拈集》卷四

熱性指數

7

寒性指數

14

熱/寒比例

偏寒 (0.5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38%
胃經 14%
腎經 8%
大腸經 6%
脾經 6%
心包經 6%
小腸經 6%
心經 6%
三焦經 6%
肝經
胃經
腎經
大腸經
脾經
心包經
小腸經
心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清魚煎」方劑中加入穿山甲,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通經活絡,消腫止痛:穿山甲性味辛溫,入肝經,具有通經活絡、消腫止痛之功效。清魚煎主要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穿山甲能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輔助清熱解毒,達到治療目的。
  2. 促進藥物吸收:穿山甲具有一定破血化瘀的作用,可促進其他藥物的吸收,提升整體療效。在清魚煎中,穿山甲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相輔相成,更好地發揮藥效。

「清魚煎」方劑中包含「鱉甲」,主要基於其清熱涼血、解毒消腫的藥性,針對疾病起到以下作用:

  1. 清熱涼血: 鱉甲性寒,入心、肝經,能清熱解毒,涼血止血,適用於熱毒熾盛、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熱證,例如熱病、發熱、口渴、咽痛、吐血、衄血等。
  2. 解毒消腫: 鱉甲具有解毒消腫的功效,可以治療瘡瘍腫毒、跌打損傷、外傷出血等症狀。

因此,鱉甲在「清魚煎」中起到清熱涼血、解毒消腫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清魚煎方中包含全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熄風止痙:全蠍性寒,具有清熱解毒、熄風止痙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熱毒入絡、風熱上擾所致的口眼歪斜、肢體麻木、抽搐痙攣等症。
  2. 通經活絡,散瘀止痛:全蠍入肝經、腎經,具有通經活絡、散瘀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阻絡所致的疼痛麻木。

清魚煎中全蠍與其他藥物配合,可發揮協同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清魚煎中加入大黃,主要原因有二:

一、 瀉熱解毒: 大黃性寒,味苦,入肝、胃、大腸經,具有瀉熱、解毒、通便之效。清魚煎中加入大黃,可清熱解毒,瀉去魚毒,緩解因食用不潔魚類引起的發熱、腹痛、嘔吐等症狀。

二、 促進排泄: 大黃能促進腸道蠕動,加速毒素的排出。清魚煎中加入大黃,可促進腸胃排泄,將積聚在體內的魚毒快速排出,達到解毒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清魚煎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魚口便毒,初起未破」。
「魚口便毒」為中醫外科病名,指發生於腹股溝或會陰部的腫毒,多因濕熱下注、氣血瘀滯或外感毒邪所致,類似於現代醫學的「性病性淋巴肉芽腫」或「軟下疳」等感染性潰瘍。其特徵為局部腫硬疼痛,色紅灼熱,尚未潰破。此方針對「初起未破」階段,旨在清熱解毒、散結消腫,防止病情惡化。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方中四藥配伍,共奏活血散結、清熱攻毒之效,其思路可分三層解析:

  1. 攻堅散結:穿山甲、鱉甲

    • 穿山甲(炒):性味鹹涼,專入血分,善走竄通絡,能消腫排膿、破除瘀積。炒製後減其峻性,更利於散結。
    • 鱉甲(炙):味鹹性平,長於軟堅散結,兼滋陰潛陽。炙後增強其入血分消癥瘕之力。
    • 兩甲相伍:一動一靜,穿山甲主「破」、鱉甲主「軟」,針對腫毒初期之氣血壅滯,共解局部結硬。
  2. 解毒通絡:全蠍(炒)

    • 全蠍辛平有毒,炒後毒性稍緩,能搜風通絡、攻毒散結,尤善解決深層邪毒。其性走竄,可助穿山甲增強透達病所之力,並止疼痛。
  3. 瀉熱逐瘀:生大黃

    • 大黃苦寒,用少量(僅3分),取其瀉火解毒、活血祛瘀之效,導濕熱下行。既清局部熱毒,又通腑泄濁,截斷病勢。

三、整體治療機理

此方從「破結—解毒—瀉熱」三路並進:

  1. 穿山甲、鱉甲直搗病所,鬆動瘀結根基;
  2. 全蠍深入絡脈,掃除潛伏毒邪;
  3. 大黃釜底抽薪,瀉熱毒從二陰而出。

四藥量少力專,尤其大黃僅用三分,意在**「輕瀉不傷正」,符合「初起未破」階段以消散為主**的治療原則,避免過用寒涼致氣血凝滯。全方體現中醫外科「結者散之、熱者清之」的辯證思路。

傳統服藥法


川山甲1錢(炒),鱉甲(炙)1錢,全蠍(炒)7個,生大黃3分。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淋巴腺炎

相同名稱方劑


清魚煎, 出處:《仙拈集》卷四。 組成:川山甲1錢(炒),鱉甲(炙)1錢,全蠍(炒)7個,生大黃3分。 主治:魚口便毒,初起未破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