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癖散

消癖散

XIAO PI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仙拈集》卷三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6

熱/寒比例

(2.67)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57%
腎經 16%
心經 12%
胃經 12%
肝經
腎經
心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消癖散方中包含鱉甲,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軟堅散結:鱉甲性寒,味甘鹹,入肝、腎經,具有清熱解毒、軟堅散結之功效。對於因熱毒壅滯、血瘀凝結所致的瘰癧、癭瘤、乳癖等疾病,具有較好的療效。
  2. 滋陰養血,活血化瘀:鱉甲同時還具有滋陰養血、活血化瘀的作用。可改善因陰虛血燥、氣滯血瘀所致的皮膚乾燥、面色晦暗等症狀,進一步促進瘰癧、癭瘤的消散。

消癖散中包含全蠍,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攻毒消腫:全蠍性寒,味辛,具有較強的毒性,但其毒性可入藥,能散瘀消腫、解毒止痛。消癖散主要針對瘰癧、結核等病症,而全蠍的攻毒消腫作用,可幫助清除病竈,促進癒合。
  2. 疏通經絡:全蠍能通經活絡,疏散經絡中的瘀滯,有助於藥物更好地到達病竈部位,發揮其療效。消癖散中其他藥物如皁角刺、穿山甲等,也具備疏通經絡的作用,與全蠍相輔相成,共同提高藥效。

消癖散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清熱解毒、化痰止咳,治療由熱毒引起的各類疾患。在其組成中,雄黃是一種重要的藥材。雄黃具有很強的解毒作用,能有效消除體內的邪氣與毒素,促進身體康復。此外,雄黃含有化學成分如硫化砷,這些成分在適量時能夠抑制病原菌的增長,有助於治療由感染引起的病症。

然而,雄黃的使用需謹慎,因其含有有毒物質,過量或不當使用可能引發中毒。然而,在傳統中醫理論中,雄黃的冶療功效被認為可以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達到治療效果。由於其特有的性質,消癖散中包含雄黃,有助於藥方整體效果的增強。因此,在使用消癖散時,需要專業醫師的指導,以確保用藥的安全和有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消癖散】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主治
此方主治「癖」,指氣血瘀滯或痰飲結聚形成的積塊,常見於脅下或腹部,現代可對應於肝脾腫大、良性腫瘤或淋巴結腫大等症。古代醫家認為「癖」多由氣滯、血瘀、痰凝所致,治法需兼顧軟堅散結、通絡化瘀、解毒散結。

二、組成分析與治療原理

  1. 鱉甲(醋炙)

    • 性味鹹寒,歸肝腎經,醋炙後增強軟堅散結之效。
    • 主治癥瘕積聚,能滋陰潛陽、破瘀消腫。方中按年齡遞增劑量(每歲1錢),推測針對病程長短或體質強弱調整,以漸消緩散為原則。
  2. 全蠍(去頭足,焙乾)

    • 性辛平有毒,擅長搜風通絡、攻毒散結。
    • 去頭足焙乾可減毒性,保留其走竄之性,能深入絡脈化解痰瘀,針對「癖」之頑固結塊。
  3. 雄黃

    • 性辛溫有毒,歸肝胃經,具解毒殺蟲、燥濕祛痰之效。
    • 少量使用(2分)取其辛散之力,助破積滯,兼防瘀久化毒。

三、配伍邏輯與增效關鍵

  • 峻緩相制:全蠍、雄黃性峻,配鱉甲之緩攻,避免過傷正氣。
  • 引經佐使:脂麻(芝麻)炒香拌沙糖,一則潤滑利腸助藥力下行,二則甘緩制全蠍、雄黃之毒性,五更時(陽氣初升)服藥,順應氣機升發以助散結。
  • 劑量設計:依年齡增減劑量,反映對病程長短與體質的考量,久病緩攻之意。

四、推衍功效
此方可推論具有:

  1. 消積化瘀:鱉甲配全蠍,一靜一動,化堅積、通血絡。
  2. 解毒化痰:雄黃協同全蠍,化解痰毒膠結之癖塊。
  3. 調和營衛:脂麻與沙糖甘潤護胃,緩和攻邪之峻性,適合久病體弱患者。

結語
「消癖散」以動物藥(鱉甲、全蠍)為主,結合礦物藥(雄黃),體現「以毒攻毒、蟲類搜剔」的治法,適用於痰瘀互結、日久成癖之證,其組方邏輯緊扣「軟堅—通絡—解毒」三大環節,佐以食療緩護,展現古代攻邪不忘護正的思維。

傳統服藥法


鱉甲(醋炙)每一歲用1錢,全蠍3個(去頭足,焙乾),雄黃2分。
上為末。
用脂麻1撮(略炒),沙糖拌,五更時送下。10歲服10劑,20歲服20劑。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

相同名稱方劑


消癖散, 出處:《仙拈集》卷三。 組成:鱉甲(醋炙)每1歲用1錢,全蠍3個(去頭足,焙乾),雄黃2分。 主治:癖。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