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心散

控心散

KONG XIN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痘治理辨》

熱性指數

22

寒性指數

1

熱/寒比例

極熱 (22.0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50%
肺經 12%
膀胱經 12%
心經 12%
胃經 12%
肝經
肺經
膀胱經
心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控心散中包含全蠍,其主要原因如下:

  1. 平肝熄風,定驚止痙: 全蠍性寒,味辛,入肝經,具有平肝熄風、定驚止痙的功效。對於心悸、失眠、癲癇等症狀,全蠍可有效抑制肝陽上亢,達到鎮靜安神之效。
  2. 通絡止痛: 全蠍還具有通絡止痛的功效,可以改善心脈瘀阻,緩解心胸疼痛。對於心血管疾病引起的胸痛,全蠍可起到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因此,全蠍在控心散中起到平肝熄風、定驚止痙、通絡止痛的作用,有助於改善心悸、失眠、癲癇等症狀。

「控心散」方劑中加入「麻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宣肺平喘:麻黃性溫,具有宣肺開閉、平喘止咳之效。控心散多用於心悸、胸悶、氣短等症狀,而這些症狀往往與肺氣不利、氣機阻滯有關。麻黃能疏通肺氣,使氣機通暢,從而緩解心悸、胸悶等症狀。
  2. 溫陽散寒:麻黃兼具溫陽散寒的作用,對於寒邪客肺、心陽不足導致的心悸、胸痛等症狀,也能起到溫陽散寒、振奮心陽的作用。

因此,「控心散」中加入「麻黃」,可以達到宣肺平喘、溫陽散寒,從而達到治療心悸、胸悶等症狀的目的。

控心散中加入雄黃,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1. 解毒闢穢:雄黃性溫,味辛,入心經,具解毒、殺蟲、闢穢之效。控心散主治心神不寧、心悸怔忡,而心神不寧常因邪毒入心所致。雄黃可解毒闢穢,驅除心神之邪,從而安定心神。
  2. 通心開竅:雄黃亦具通心開竅之效,能疏通心脈,改善心氣鬱結,進而緩解心悸怔忡等症狀。

總之,雄黃在控心散中扮演著解毒闢穢、通心開竅的關鍵角色,有助於改善心神不寧、心悸怔忡等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控心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控心散主要用於治療「痘疹當出而不出者」,即痘疹(如天花、水痘等)發病過程中,應透發於體表卻因邪氣鬱閉或正氣不足而無法順利透發的情況。此階段若痘疹滯留體內,可能導致熱毒內蘊,進一步引發高熱、煩躁甚至險症。方劑透過辛溫透散、解毒通絡之力,助痘疹外透,避免邪毒內陷。

組成與治療原理分析

  1. 全蠍(炒)

    • 性味辛平,有小毒,歸肝經,善於搜風通絡、解毒散結。
    • 炒後減其峻烈之性,但仍能深入血分,破除鬱滯,助痘疹透發。
    • 古代認為痘疹不透與「風毒鬱閉」相關,全蠍可解風毒,疏通氣血通路。
  2. 麻黃(去節)

    • 性味辛溫,歸肺、膀胱經,為發汗解表要藥。
    • 去節後發汗力稍緩,專於開宣肺氣、透達毛竅,助邪從表而解。
    • 本方取其「開鬼門」之力,宣通腠理,促使痘疹透出。
  3. 雄黃

    • 性味辛溫有毒,歸肝、胃經,具解毒殺蟲、辟穢之效。
    • 痘疹成因多與「穢毒」有關,雄黃能解血中毒熱,防止熱毒內攻。
    • 與全蠍協同,強化解毒散結作用。

配伍邏輯與整體功效

  • 辛溫透表為核心:麻黃開表發汗,全蠍通絡透邪,兩者一表一裡,促成「表裡雙解」,使痘疹有外透之路。
  • 解毒防內陷:雄黃與全蠍共解血分毒邪,防止痘疹未透而熱毒內擾神明(「控心」之名或寓此意)。
  • 酒調助藥力:以胡荽(香菜)煎酒送服,胡荽辛香透疹,酒性溫行,助藥勢走竄,加速透發。

可能的治療原理

此方契合中醫「透邪外出」的治則,針對痘疹初期因風寒束表或氣血鬱滯所致之透發不暢。全蠍與麻黃一動一宣,破除鬱閉;雄黃固守解毒,三者協同形成「透-解-防」的治療架構,符合傳統痘疹治療中「給邪出路」的思維。

傳統服藥法


全蠍2-14個(炒),麻黃1分(去節),雄黃1分。
上為細末。
每服1錢,胡荽煎酒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適用於痘疹已成,但因風寒阻滯,不能透出皮膚而發作的症狀。若痘疹未成,不宜使用。

相關疾病


麻疹

相同名稱方劑


控心散, 出處:《痘治理辨》。 組成:全蠍24個(炒),麻黃1分(去節),雄黃1分。 主治:痘疹當出而不出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