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魂丹

返魂丹

FAN HUN D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6

熱/寒比例

(3.0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1%
脾經 21%
胃經 21%
大腸經 9%
肝經 9%
膽經 9%
三焦經 9%
肺經
脾經
胃經
大腸經
肝經
膽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返魂丹中加入零陵香,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1. 醒脾開胃,化濕止嘔: 零陵香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醒脾開胃、化濕止嘔之效。返魂丹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氣血不足所致的昏迷、神志不清等症狀,而零陵香可改善脾胃運化,增強消化吸收,為藥物提供更好的吸收環境,提高藥效。
  2. 行氣止痛,開竅醒神: 零陵香還有行氣止痛、開竅醒神之效。返魂丹中加入零陵香,可幫助氣血流通,改善腦部供血,促進意識清醒,達到醒神開竅的作用,更有效地治療昏迷、神志不清等病症。

返魂丹中包含木香,主要是因為木香具有以下功效:

  1. 醒脾開胃: 木香味苦辛,性溫,能行氣解鬱,健脾開胃,對於脾胃虛弱、食慾不振、脘腹脹滿等症狀有緩解作用,有助於恢復患者的食慾,補充能量,利於元氣恢復。
  2. 理氣止痛: 木香能行氣止痛,可緩解胸腹脹痛、胃痛、消化不良等症狀,對於因氣滯血瘀而引起的疼痛也有療效。

返魂丹常用於治療虛脫、昏迷等症狀,木香的功效能促進患者的消化功能,增強體力,有助於恢復意識,因此被列入返魂丹的組成之中。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返魂丹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五色諸痢,裏急腹痛」,即泛指痢疾伴隨多種顏色(如赤白痢、膿血痢等)及腹部急迫疼痛的症狀。古代認為痢疾多因濕熱、風熱、毒邪蘊結腸道,或氣血失調所致,而本方通過「安心神、祛風熱」調理,兼具解毒、鎮驚、行氣之效,以緩解痢疾之標本。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生玳瑁(半兩)

    • 性味甘鹹寒,入心、肝經,古代用於清熱解毒、平肝鎮驚。
    • 作用:針對痢疾伴隨的熱毒鬱結,清解腸道鬱熱,兼能安神定驚(可能與痢疾重症出現的神昏煩躁有關)。
  2. 朱砂(半兩)

    • 性味甘微寒,有毒,入心經,傳統用於鎮心安神、清熱解毒。
    • 作用:安定心神,輔助緩解因痢疾腹痛引發的煩躁不安;其寒涼之性亦可輔助清熱,但需注意其毒性(劑量控制為關鍵)。
  3. 雄黃(半兩)

    • 性味辛溫有毒,入肝、胃經,具解毒殺蟲、燥濕祛痰之功。
    • 作用:針對痢疾中的濕毒或蟲積(古醫認為痢疾或與寄生蟲相關),辛溫之性可化濕,解毒力助玳瑁、朱砂清熱。
  4. 白芥子(半兩)

    • 性味辛溫,入肺、胃經,傳統用於溫肺化痰、利氣散結。
    • 作用:辛散溫通,可能用於行氣止痛,緩解裏急後重之腹痛;其化痰特性或針對痢疾中黏液膿血(視為痰濕)。
  5. 安息香(一兩,酒煎為膏)

    • 性味辛苦平,入心、脾經,能開竅醒神、行氣活血。
    • 作用:配合童便(鹹寒化瘀)送服,增強活血行氣之力,疏通腸道氣滯血瘀,改善腹痛;其芳香特性或有助於化濁醒神。

三、配伍邏輯與可能功效

  • 清熱解毒:玳瑁、朱砂、雄黃協同清解腸道熱毒。
  • 行氣止痛:白芥子、安息香疏通氣機,緩解腹痛裏急。
  • 鎮驚安神:朱砂、玳瑁安定心神,可能針對痢疾重症伴隨的煩躁或神昏。
  • 化濕祛痰:雄黃燥濕、白芥子化痰,針對痢下黏液膿血。

四、總結

此方以解毒、行氣為核心,通過寒溫並用(玳瑁、朱砂寒涼;雄黃、白芥子辛溫),平衡熱毒與氣滯濕阻,符合古代對痢疾「濕熱夾雜」的病機認識。然其組成含多味有毒藥物(朱砂、雄黃),需嚴格遵循古法炮製與劑量控制,非現代臨床常規用藥。

傳統服藥法


生玳瑁半兩,朱砂半兩,雄黃半兩,白芥子半兩。
安心神,祛風熱。
上為末,於銀器中,酒煎安息香一兩,為膏和丸,如綠豆大。
每服5丸,以童便送下,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腹痛動脈粥樣硬化氣喘心絞痛陰道炎肺結核胰臟炎大便秘結癲癇瘧疾腦中風癲狂狂躁白帶半身不遂子宮崩漏胃潰瘍胃及十二指腸炎百日咳心肌梗塞肺性心臟病

相同名稱方劑


返魂丹, 出處:《聖惠》卷十九。 組成:生玳瑁半兩,朱砂半兩,雄黃半兩,白芥子半兩。 主治:安心神,祛風熱。主治:中風不語。

返魂丹, 出處:《本草綱目》卷十四引《集簡方》。 組成:零陵香草(去根,以鹽酒浸半月,炒乾)1兩,廣木香1錢半。 主治:止痢。主治:五色諸痢,裏急腹痛。

返魂丹, 出處:《聖惠》卷八十五。 組成:蝙蝠1個(去翼脂肚,炙令焦黃),人中白1分(細研),乾蠍1分(微炒),麝香1錢(細研)。 主治:小兒慢驚風,及天釣夜啼。

返魂丹, 出處:《瑞竹堂方》卷五。 組成:朱砂1兩半,膽礬1兩半,血竭1兩,銅綠1兩,蝸牛1兩(生用),雄黃1兩,白礬(枯)1兩,輕粉半兩,沒藥半兩,蟾酥半兩,麝香少許。 主治:十三種疔瘡。

返魂丹, 出處:《普濟方》卷一四○引《衛生家寶》。 組成:新羅人參1兩,朱砂半兩,酸棗仁1兩(湯浸,去皮,取仁,焙乾,淨秤)。 主治:傷寒後,餘熱在心,譫言妄語,甚者癲狂如失心狀,並治一切心疾。

返魂丹, 出處:《丹溪心法附餘》卷二十一。 組成:野天麻(1名益母草,方梗,4-5月節間開紫花時,採花葉子,陰乾)半斤,木香5錢,赤芍藥6錢,當歸7錢。 主治:産前清熱養血,産後推陳致新。主治:子死腹中,冷痛,小便流出,腹脹,四肢冷,爪甲青;産後惡血不盡,臍腹刺痛;産時面垢顔赤,胎衣不下,敗血自下如帶,或橫生不順,心悶欲死;産後3-4日起卧不得,眼暗生花,口乾煩躁,心亂見鬼,不省人事;産後煩渴呵欠,不思飲食,手足麻疼;産後浮腫氣喘,小便澀,咳嗽,惡心,口吐酸水,脅痛無力;産後寒熱如瘧,臍腹作痛;産後中風,牙關緊急,半身不遂,失音不語;産後大便秘,心煩口渴;産後痢疾,未滿月食冷物,與血相擊,或有積者;産後身體百節疼痛;産後崩中漏下,或傷酸物,狀如雞肝,脊背悶倦;産後食熱面,壅結成塊,四肢無力,睡後汗出不止,月水不調,久成骨蒸勞;産後嘔逆虛脹;産後鼻衄,口乾舌黑;産後赤白帶下。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