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眼雄黃散

點眼雄黃散

DIAN YAN XIONG HUANG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24

熱/寒比例

(0.46)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7%
心經 14%
腎經 13%
脾經 13%
胃經 11%
大腸經 9%
肺經 8%
膽經 7%
膀胱經 4%
肝經
心經
腎經
脾經
胃經
大腸經
肺經
膽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點眼雄黃散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眼部疾病的治療。其中,雄黃作為主要成分之一,其作用不可忽視。雄黃化學成分中含有砷,具有消腫、解毒的特性,對於眼結膜炎、眼部感染等情況有良好的療效。雖然其成分中含有一定的毒性,但經過適當的炮製和精確的劑量控制,能使其安全使用。

此外,雄黃在中醫理論中被視為一種熱毒之藥,能夠清熱解毒,祛邪利濕,特別是在眼部炎症、腫脹的情況下,能快速緩解症狀。點眼雄黃散的使用,不僅依賴其化學成分的直接藥效,還因其在傳統醫學中長期使用積累的臨牀經驗,使其在特定陰寒濕熱的眼部疾病中發揮良好的療效。然而,由於雄黃的潛在毒性,使用時必須謹慎,以免引發不良反應。因此,醫生的指導和劑量的嚴格控制顯得尤為重要。

點眼雄黃散中加入細辛,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一、溫經散寒,止痛消腫: 細辛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溫經散寒、止痛消腫之效。對於風寒襲目引起的疼痛、紅腫、視力模糊等症狀,細辛可以溫散寒邪,減輕眼部不適。

二、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眼部微循環: 細辛辛溫走竄,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眼部微循環,有利於消散瘀血,緩解眼部炎症。

綜上,細辛在點眼雄黃散中發揮溫經散寒、止痛消腫、促進血液循環等作用,有助於改善眼部炎症,提高療效。

點眼雄黃散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黃連味苦性寒,具有清熱解毒、瀉火止痛之效。對於眼部紅腫、疼痛、化膿等炎症,黃連能有效抑制細菌感染,消退炎症,緩解疼痛。
  2. 抑制雄黃毒性: 雄黃性溫燥,若單獨使用易傷眼睛,而黃連性寒,能有效抑制雄黃的燥熱之性,避免其對眼部的傷害,提高用藥安全性。

點眼雄黃散中加入乾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經散寒: 乾薑性溫,具有溫經散寒之效,可驅散眼部寒邪,緩解因風寒入侵引起的目赤腫痛、眼瞼浮腫等症狀。

2. 促進血液循環: 乾薑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眼部微循環,有助於消炎止痛,減輕眼部充血,加速眼部炎症的消退。

總之,點眼雄黃散中加入乾薑,有助於增強方劑的溫經散寒、消炎止痛功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點眼雄黃散中加入黃柏,主要基於其以下兩方面作用:

  1. 清熱解毒:黃柏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效。點眼雄黃散多用於治療目赤腫痛、羞明流淚等症,黃柏能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緩解眼部炎症,達到治療目的。
  2. 收斂生肌:黃柏亦有收斂生肌的作用,可促進眼部傷口癒合,減少感染風險,有助於恢復眼部健康。

點眼雄黃散中加入菊花,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菊花性涼,味甘苦,具有清熱解毒、平肝明目的功效。雄黃性溫燥,易傷陰,菊花可中和雄黃的燥性,避免對眼睛造成過度刺激。
  2. 消腫止痛: 菊花能清肝明目,消腫止痛,對於眼部炎症、紅腫、疼痛等症狀,具有緩解作用。與雄黃共同作用,可增強消炎止痛效果,促進眼部傷口癒合。

總體而言,菊花在點眼雄黃散中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與雄黃相輔相成,提高藥效,並減輕藥物對眼部的刺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方劑分析:

1.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風毒赤痛,眦爛生瘡,衝風有淚」,即現代所指的眼周風熱毒邪蘊結所致的病症:

  • 風毒赤痛:外感風熱或風毒攻目,眼白赤紅、灼熱刺痛。
  • 眦爛生瘡:眼瞼邊緣(眦部)潰爛、生瘡,或伴分泌物,類似瞼緣炎。
  • 衝風有淚:遇風則流淚,屬風邪引動淚液不固。

此方外用點眼,直接作用於局部,清熱解毒、祛風止淚,並修復眦部瘡爛。


2.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君藥:雄黃

  • 性辛溫,有毒,但外用能殺蟲解毒、燥濕斂瘡。
  • 針對「眦爛生瘡」,清解局部濕毒,抑制瘡面腐穢。

臣藥:黃連、黃柏

  • 皆苦寒,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 黃連偏清心胃火(目眥屬心),黃柏瀉下焦濕熱,共除赤痛瘡爛之熱毒。

佐藥:細辛、乾薑

  • 性辛溫,通行經絡,散風邪、止淚。
  • 細辛「開竅」透邪,乾薑溫中「守而不走」,二者合用以「反佐」寒涼藥,防冰伏邪氣,並助祛風止淚。

使藥:菊花

  • 甘苦微寒,清肝明目、疏散風熱。
  • 既能協同清熱,又引藥上行至目,緩解赤痛流淚。

3. 配伍特點與治療原理:

  • 寒溫並用:以黃連、黃柏清熱為主,佐細辛、乾薑辛散風邪,避免純寒涼藥凝滯氣機。
  • 解毒與斂瘡並重:雄黃殺毒斂瘡,配合黃連、黃柏燥濕,直接處理眦部潰爛。
  • 標本兼治:菊花、細辛祛風治標(止淚),雄黃、黃連清熱治本(瘡毒)。

此方設計體現「外治法」思維,通過局部用藥,快速清解風熱濕毒,同時調和寒熱屬性,避免刺激患處。

傳統服藥法


雄黃(研)1兩半,細辛(去苗葉)3分,黃連(去須)1兩半,乾薑(炮)3分,黃柏(去粗皮)1兩半,菊花1兩(三月三日日未出時收之)。
上為極細末,於瓷器中盛。
每取黍米許點目眥,閉目良久。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使用時應慎重。

相同名稱方劑


點眼雄黃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五。 組成:雄黃(研)1兩半,細辛(去苗葉)3分,黃連(去須)1兩半,乾薑(炮)3分,黃柏(去粗皮)1兩半,菊花1兩(3月3日日未出時收之)。 主治:風毒赤痛,眥爛生瘡,衝風有淚。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