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調正湯」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健脾益氣:白朮味甘性溫,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效。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若脾胃虛弱,則氣血不足,身體容易出現乏力、食慾不振、面色蒼白等症狀。白朮能補益脾氣,促進脾胃運化,提高人體的免疫力,改善整體狀態。
- 固本培元:白朮能補氣固表,有助於提升人體正氣,抵抗外邪侵襲。當人體正氣不足時,容易患上各種疾病,而白朮能增強機體的抵抗力,預防疾病發生,達到固本培元的功效。
「調正湯」方劑中加入「蒼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健脾燥濕:蒼朮味辛、苦,性溫,歸脾、胃經,具有健脾燥濕、祛風止痛的功效。對於脾胃虛弱、濕氣內困導致的腹脹、食慾不振、脘腹疼痛等症狀,蒼朮能起到健脾開胃、消食化濕的作用,有助於脾胃功能的恢復。
- 祛風除濕:蒼朮還具有祛風除濕的功效。對於風寒濕邪引起的關節疼痛、肢體麻木、腰膝酸軟等症狀,蒼朮可以起到驅散風寒濕邪,改善血液循環,緩解疼痛的作用。
因此,「蒼朮」在「調正湯」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能夠有效地改善脾胃虛弱、濕氣內困、風寒濕邪等問題,達到調和脾胃、祛風除濕的目的。
調正湯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利濕: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效。調正湯多用於脾胃濕熱、心煩失眠等症狀,而茯苓可以幫助健運脾胃,利水滲濕,改善濕熱內蘊所致的症狀。
- 寧心安神:茯苓還具有寧心安神的作用,可改善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狀。調正湯中加入茯苓,可以加強其安神作用,促進心神安定,改善睡眠品質。
「調正湯」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理氣健脾: 陳皮味辛、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效。它能疏肝理氣,促進脾胃消化功能,有助於調整脾胃運化,改善食慾不振、腹脹等症狀。
- 行氣止痛: 陳皮還能行氣止痛,對於因氣滯血瘀引起的胸腹脹痛、脅肋脹滿等症狀有緩解作用。在調正湯中,陳皮與其他藥材配合,可更有效地調節氣血運行,達到緩解疼痛的目的。
調正湯中加入川貝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化痰: 川貝母性寒,味甘苦,入肺經,具有清熱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調正湯若針對肺熱咳嗽、痰多難咳等症狀,川貝母可以有效緩解這些症狀,促進呼吸道通暢。
- 潤肺止咳: 川貝母還具有潤肺止咳的作用,可以滋潤乾燥的肺部,減輕咳嗽的症狀。對於一些因肺燥引起的咳嗽,川貝母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調正湯中加入川貝母,可以有效地清熱化痰、潤肺止咳,達到治療咳嗽的功效。
調正湯中加入薏苡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利水滲濕:薏苡仁性涼味甘,具有利水滲濕、健脾止瀉的功效。其能將體內過多的水分及濕氣排出,有助於改善水腫、腹瀉等症狀,同時亦能增強脾胃運化功能,有助於身體的正常代謝。
- 清熱解毒:薏苡仁還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能有效清除體內熱毒,緩解發熱、口渴、皮膚發紅等症狀。對於濕熱體質或因濕熱引起的皮膚問題,如濕疹、痤瘡等,薏苡仁亦具有一定的療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調正湯 」
中藥方劑「 調正湯 」是一種傳統中醫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月經忽斷,腹大如妊,面色乍赤乍白,六脈乍大乍小等症狀。該方劑的主要成分包括:白朮、蒼朮、茯苓、陳皮、川貝母、薏苡仁等。
白朮
蒼朮
茯苓
陳皮
川貝母
薏苡仁
中藥方劑「 調正湯 」的功效與作用
中藥方劑「 調正湯 」具有以下功效與作用:
- 補氣健脾
- 利水滲濕
- 固表止汗
- 生津止渴
- 安胎
- 健脾胃
- 祛風除濕
中藥方劑「 調正湯 」的禁忌與注意事項
- 孕婦禁用
- 哺乳期婦女慎用
- 兒童慎用
- 脾胃虛弱者慎用
總結
中藥方劑「 調正湯 」是一種傳統中醫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月經忽斷,腹大如妊,面色乍赤乍白,六脈乍大乍小等症狀。該方劑的主要成分包括:白朮、蒼朮、茯苓、陳皮、川貝母、薏苡仁等。中藥方劑「 調正湯 」具有補氣健脾、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與作用。孕婦禁用,哺乳期婦女慎用,兒童慎用,脾胃虛弱者慎用。
傳統服藥法
白朮5錢,蒼朮5錢,茯苓3錢,陳皮1錢,貝母1錢,薏米5錢。
水煎服。連服4劑。
經攻下惡物後用本方。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適用於室女鬼胎,若有其他症狀,應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 本方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調正湯, 出處:《傅青主男女科·女科》卷上。 組成:白朮5錢,蒼朮5錢,茯苓3錢,陳皮1錢,貝母1錢,薏米5錢。 主治:室女鬼胎。月經忽斷,腹大如妊,面色乍赤乍白,六脈乍大乍小。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