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榴灰散中包含石榴,主要原因如下:
- 收斂止瀉: 石榴皮性澀,具有收斂止瀉的作用,適用於脾虛洩瀉、久瀉不止等症狀。
- 殺蟲止癢: 石榴皮中含有生物鹼等成分,具有殺蟲止癢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蟲積腹痛、陰癢等。
榴灰散以石榴皮為主要藥材,配合其他藥物,發揮其收斂止瀉、殺蟲止癢的功效,有效治療相關疾病。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榴灰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主治症候:
榴灰散針對「血洩竅滑」之症,具體表現為鼻衄(鼻腔出血)或下血(如便血、尿血等)。此類出血多因熱迫血行,或氣虛失攝所致,屬中醫「血證」範疇。
功效推論:
- 收澀止血:石榴燒灰後,其性由酸溫轉為澀斂,能固攝滑脫之血,直接作用於出血部位,達到物理性止血效果。
- 局部與內服並用:吹鼻治衄血,利用藥末吸附與收斂特性,快速閉塞出血點;內服治下血,則通過腸道吸收,發揮整體澀腸固脫之效。
組成與治療原理分析
單藥邏輯:
石榴特性:
- 生石榴皮酸澀溫,傳統用於久瀉、崩漏,其鞣質成分(如鞣酸)具強收斂作用。
- 燒灰存性(部分炭化)後,炭藥增強吸附力與止血效果,類似中醫「血見黑則止」理論。
炮製意義:
- 「燒灰存性」保留藥性精華,去其燥烈,專取收澀。炭化過程可能生成活性炭樣物質,助吸附毒素及凝血。
治療原理假設:
- 物理機制:藥末直接填塞出血孔隙,形成保護層。
- 化學機制:鞣酸與黏膜蛋白結合形成沉澱膜,減少滲血;炭化成分可能激活血小板聚集。
- 中醫理論:酸澀入肝,肝藏血,藉收斂肝氣以止妄行之血;炭藥引血歸經,復其循行常道。
適用情境推測:
此方簡便,或多用於急症暫止血,尤其鼻衄局部處理。然因單藥力專,若出血源於虛熱或氣虛,恐需配伍清熱或補益藥以治本。
總結:榴灰散以石榴炭化之收澀特性為核心,透過直接作用或內服調理,應對竅道出血,體現中醫「急則治標」與「簡藥專攻」的思維。
傳統服藥法
石榴1個。
燒灰存性,為末。
衄者,吹鼻;下血者,內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胃腸出血流鼻血
相同名稱方劑
榴灰散, 出處:《醫級》卷八。 組成:石榴1個。 主治:血泄竅滑,鼻衄或下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