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合丹

玉合丹

YU HE D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33

熱/寒比例

(0.33)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9%
肝經 19%
腎經 14%
心經 11%
大腸經 10%
肺經 6%
膀胱經 6%
胃經 6%
膽經 4%
脾經
肝經
腎經
心經
大腸經
肺經
膀胱經
胃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玉合丹方中加入寒水石,主要是因為其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寒水石性寒,味甘淡,入肺、胃經,能清肺熱、止咳喘,並能涼血止血,化瘀生肌。

方中加入寒水石,一方面可以清熱解毒,針對因熱毒所致的各種症狀,如口渴咽乾、牙齦腫痛、口瘡等;另一方面可以涼血止血,針對因熱毒入血所致的各種出血症狀,如吐血、衄血、便血等。因此,寒水石在玉合丹中起到重要的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作用,有助於整體方劑的療效。

玉合丹方中含有白礬,其主要作用為:

  1. 燥濕止癢: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有收斂、燥濕、止癢之效,可治療濕疹、皮膚瘙癢等症狀,與方中其他清熱解毒藥物配合,可有效控制濕熱之邪。
  2. 解毒殺蟲:白礬具有解毒殺蟲之功效,可治療一些由蟲毒引起的疾病,如疥瘡、風疹等。在玉合丹方中,白礬與其他藥物共同作用,可達到解毒殺蟲、消腫止痛的效果。

玉合丹方劑中含有鉛丹,此乃古代醫家沿襲古方所致,其背後有著複雜的原因:

  1. 古代醫學理論: 古代醫學認為鉛丹具有鎮驚安神、止咳化痰、解毒生肌等功效。其紅色外觀也與古人「以色補色」的觀念相符,認為可以治療血虛、面色蒼白等症狀。
  2. 當時的醫學水平: 古代醫學對藥物成分及毒性認識有限,鉛丹的毒性也未被充分認識。加之當時缺乏其他有效的治療方法,以至於鉛丹被廣泛使用於治療各種疾病。

然而,隨著醫學發展,鉛丹的毒性已得到明確證實,其長期使用可導致鉛中毒,危害人體健康。因此,現今醫學已不再使用玉合丹等含有鉛丹的方劑。

玉合丹方劑中包含密陀僧,主要基於其收斂止瀉的功效。密陀僧為氧化鉛,性寒,味甘澀,具有收斂止瀉、生肌斂瘡之效。

方劑中常與其他藥材搭配使用,如滑石、赤石脂等,以增強止瀉功效,並輔以其他藥物治療不同病症。例如,治療濕熱瀉痢,可加入黃連、黃柏等清熱燥濕藥物;治療脾虛泄瀉,可加入白朮、茯苓等健脾固澀藥物。

因此,密陀僧在玉合丹方劑中,發揮著重要的止瀉作用,並與其他藥物相互配合,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玉合丹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硫磺,這一成分的選擇具有其特定的理論依據。硫磺在中醫中被視為具有散寒解毒和祛風的功能,能夠改善血液循環,增進新陳代謝。由於硫磺的特性,它被廣泛應用於治療皮膚病、風濕病以及一些內科疾病。硫磺的寒涼特性,能夠有效地清熱解毒,對於存在熱毒或炎症的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同時,玉合丹中的其他成分可與硫磺協同作用,增強其整體的療效,形成一個和諧的配方。

此外,硫磺的使用也符合中醫的整體觀念,認為不同藥材之間的相互作用能夠產生 synergistic 的效果。因此,在玉合丹的配方中,硫磺不僅僅是一個單獨的成分,而是整體療效中的重要一環,通過調節身體的陰陽平衡,達到治療的目的,展現了中醫藥的精深與智慧。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玉合丹之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肝疳」之證,屬古代小兒疳積範疇。其症狀描述細緻:

  1. 腹脹體痿黃:肝木乘脾,土虛失運,故腹脹;氣血不榮,則形瘦膚黃。
  2. 面色如金:濕熱内蘊,燻蒸於外,呈現萎黃如金之色。
  3. 異常行為:如「咬甲嚼眉、嗜食異物(土、鹽、糟米)」乃疳積日久,蟲積內生,胃有伏熱之象。
  4. 消化紊亂:朝瀉夜吐,反映脾胃升降失常,清濁不分。
    綜觀之,此證為肝脾同病,濕熱挾蟲積,兼有虛風內擾(如搐搦),屬本虛標實之候。

組成藥物與治療邏輯解析

  1. 君藥:寒水石

    • 性寒味辛鹹,能清熱瀉火、利濕退黃。針對濕熱燻蒸之「面色如金」及疳熱上攻之躁動。
    • 兼有利水之效,輔助排出濕濁。
  2. 臣藥:白礬、黃丹、密陀僧

    • 白礬:燥濕殺蟲,收斂止瀉。直擊蟲積與濕瀉,改善嘔吐下利。
    • 黃丹(鉛丹):鎮驚安神,外用殺蟲,內服少量可止驚搐(肝疳重症可見驚風)。
    • 密陀僧:收濕斂瘡,輔助止瀉,並抑肝風內動。
    • 三藥煅用,減毒性而存燥濕殺蟲之性。
  3. 佐使:硫黃、蒸餅

    • 硫黃:補火助陽,溫運脾土。與寒水石相配,寒溫並用,既清濕熱又振脾陽。
    • 蒸餅:和胃為丸,緩和諸藥峻烈之性,兼助消導。

配伍特點與治療原理

  • 攻補兼施:寒水石清熱、硫黃溫陽,一清一溫,調和肝脾寒熱。
  • 標本同治:白礬、黃丹等殺蟲止瀉治其標;硫黃振脾陽、寒水石利濕以固本。
  • 升降並調:收澀(白礬)與利濕(寒水石)同用,恢復脾胃升降之機。

此方以「清熱殺蟲為主,溫運脾土為輔」,契合肝疳濕熱蟲積、脾虛風動之複雜病機,體現古人對疳證「攻不傷正」的用藥智慧。

傳統服藥法


寒水石2兩,白礬2兩,黃丹(3味研勻,入盒子,大火煅過,別研)半兩,密陀僧半兩,硫黃1分(研)。
上再研細,蒸餅為丸,如綠豆大。
每服4丸,冷水送下;甘草湯亦得。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玉合丹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四肢痿軟無力

相同名稱方劑


玉合丹, 出處:《幼幼新書》卷二十三引《譚氏殊聖》。 組成:寒水石2兩,白礬2兩,黃丹(3味研勻,入盒子,大火煅過,别研)半兩,密陀僧半兩,硫黃1分(研)。 主治:肝疳腹脹體痿黃,面色如金形漸傷;咬甲爵眉多吃土,愛鹽糟米怕羹湯;朝朝曩瀉吐還逆,晝夜頻添不忍當。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