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復方消腫通絡湯中加入金銀花,乃因其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金銀花性寒,味甘,入肺、心經,可疏散風熱,清解毒邪,對於熱毒壅盛所致的腫痛、瘡瘍、丹毒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其清熱解毒作用有助於消滅引起腫痛的病原體,而其消腫止痛作用則可以減輕腫痛的症狀。因此,金銀花在復方消腫通絡湯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能有效地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達到消腫通絡的效果。
復方消腫通絡湯中加入連翹,主要原因有二:
- 清熱解毒:連翹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可有效清除體內熱毒,改善因熱毒瘀阻所致的腫痛、紅腫等症狀,配合其他藥材共同發揮消腫通絡的效果。
- 疏散風熱:連翹同時具有疏散風熱的作用,對於外感風熱所致的咽喉腫痛、發熱等症狀也有良好的緩解作用。在復方消腫通絡湯中,連翹能配合其他藥材共同清熱解毒,疏散風熱,促進血液循環,達到消腫通絡的目的。
復方消腫通絡湯中加入赤小豆,主要考量其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的功效。
赤小豆性平味甘,歸脾、腎經,具有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的功效。其利水消腫作用可幫助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減輕水腫現象。而其清熱解毒作用則能緩解因濕熱導致的炎症,進一步促進消腫。
因此,在復方消腫通絡湯中加入赤小豆,可有效改善水腫、炎症等症狀,促進血液循環,達到消腫通絡的效果。
復方消腫通絡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活血化瘀:當歸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瘀血消散,從而減輕腫脹疼痛。
- 補血調經:當歸能補血調經,改善血液循環,有助於改善因氣血不足導致的腫脹和疼痛。
此外,當歸還有潤腸通便、益氣養血的功效,對於一些因氣血不足或濕熱鬱結引起的腫脹和疼痛也有一定的療效。
「復方消腫通絡湯」中包含防己,主要原因有二:
- 祛風濕、利水消腫: 防己性味苦寒,入膀胱、腎經,具有祛風濕、利水消腫之功效,對於濕熱阻滯經絡,導致肢體腫脹、疼痛等症狀,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 通絡止痛: 防己能通利經絡,對於風濕痺痛、筋骨疼痛等症狀,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防己在「復方消腫通絡湯」中,能夠起到祛風濕、利水消腫、通絡止痛的作用,有助於改善患者的症狀。
復方消腫通絡湯中加入雞血藤,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活血化瘀,通絡止痛: 雞血藤性溫,味甘苦,入肝、腎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功效。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經絡不通等症狀,雞血藤能促進血液循環,疏通經絡,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
- 補益肝腎,強筋健骨: 雞血藤亦有補益肝腎、強筋健骨的功效,有助於改善因氣血不足、肝腎虧虛導致的肢體麻木、筋骨疼痛等症狀。因此,在復方消腫通絡湯中加入雞血藤,不僅能消腫止痛,還能起到扶正固本的作用。
復方消腫通絡湯中加入赤芍,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活血化瘀: 赤芍味苦、微寒,入肝經,具有涼血止血、活血化瘀之效。對於瘀血阻滯經絡,導致腫痛、發熱、疼痛等症狀,赤芍能有效消散瘀血,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
2. 清熱解毒: 赤芍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用於治療熱毒壅滯所致的腫痛、發熱等症。與其他藥材配合,可加強藥效,達到消腫通絡之目的。
復方消腫通絡湯中加入川牛膝,主要基於其活血通絡和利水消腫的功效。
川牛膝性溫,味苦甘,入肝、腎經。其活血通絡的特性,能有效疏通經絡,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消除炎症和水腫。同時,川牛膝也具利水消腫之效,能促進體內水分代謝,減少組織水腫。
因此,將川牛膝加入復方消腫通絡湯,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消除水腫,達到通絡止痛,消腫止痛的效果。
復方消腫通絡湯中加入車前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利水消腫: 車前子性寒,味甘,入肺、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解毒之功效。對於水腫、濕熱蘊結所致的腫痛,車前子能有效地利水消腫,減輕局部炎症反應,促進組織液的迴流,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
- 通絡止痛: 車前子入膀胱經,膀胱經與人體的氣血運行密切相關。車前子能通利膀胱,促進氣血運行,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對於因氣血瘀滯導致的疼痛,具有通絡止痛之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復方消腫通絡湯主治「急性創傷性關節炎」,其核心症狀為「疼痛腫脹、運動障礙」,並伴隨「苔薄白、脈弦滑數」之舌脈表現。此證屬中醫「痹證」範疇,病機為外力傷絡後,氣滯血瘀、濕熱壅阻關節,導致局部氣血不通,遂發腫痛及活動受限。
- 腫痛機制:
- 「腫」因濕熱瘀滯,水濕停聚關節(如車前子利水、赤小豆滲濕)。
- 「痛」因血瘀阻絡,氣血不暢(如當歸、赤芍、雞血藤活血化瘀)。
- 脈象解析:
- 「脈弦滑數」反映體內兼夾熱邪(金銀花、連翸清熱)與痰濕(防己祛濕)。
- 運動障礙:
- 氣血瘀滯導致經絡不通,關節失養(牛膝引藥下行,活血止痛散通絡)。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本方以「清熱消腫、活血通絡」為綱,結合清熱解毒、活血化瘀、利水滲濕、通經止痛四法,組方層次分明:
(一)清熱解毒,透邪外達
- 金銀花(1兩)、連翹(3錢):
辛涼透表,清解熱毒,針對關節局部炎症(中醫「熱痹」表現)。 - 赤小豆(1兩):
利水消腫,兼清血分濕熱,《本草綱目》載其「治熱毒瘀血」。
(二)活血化瘀,通絡止痛
- 當歸(3錢)、赤芍(3錢):
養血活血,散瘀止痛,改善局部微循環。 - 雞血藤(1兩):
補血行血,舒筋活絡,專治關節痹痛。 - 牛膝(3錢):
引藥下行,強筋骨、通經絡,助關節功能恢復。 - 活血止痛散、雲南白藥:
中成藥加強化瘀定痛,針對急性創傷瘀血。
(三)利水滲濕,減輕腫脹
- 防己(5錢):
祛風濕、消水腫,《藥性論》言其「除濕熱,通腠理」。 - 車前子(1兩,包煎):
利尿清熱,導濕熱從小便出,緩解關節腔積液。
(四)協同增效原理
- 清熱與活血並行:
熱毒易壅滯氣血,故清熱藥(金銀花、連翹)與活血藥(當歸、赤芍)同用,標本兼治。 - 祛濕與通絡結合:
濕瘀互結為腫痛根源,防己、車前子祛濕,雞血藤、牛膝通絡,共解關節困阻。 - 內服與成藥配伍:
雲南白藥止血活血,活血止痛散散瘀,強化湯劑速效性。
總結
此方融合「清、活、利、通」四法,針對創傷後關節炎「濕熱瘀阻」之病機,以清熱解毒抑炎、活血化瘀止痛、利水滲濕消腫,復以通絡藥恢復關節功能,體現中醫「通則不痛」與「祛邪扶正」之核心思維。
傳統服藥法
金銀花1兩,連翹3錢,赤小豆1兩,當歸3錢,防己5錢,雞血藤1兩,赤芍3錢,牛膝3錢,車前子(包)1兩,活血止痛散1/4瓶,雲南白藥1瓶(兌服)。
清熱消腫,活血通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活血作用,孕婦慎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利尿作用,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補充水分。
- 本方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服用本方期間,應避免食用生冷、辛辣、油膩等刺激性食物。
相同名稱方劑
復方消腫通絡湯, 出處:《趙炳南臨床經驗集》。 組成:金銀花1兩,連翹3錢,赤小豆1兩,當歸3錢,防己5錢,雞血藤1兩,赤芍3錢,牛膝3錢,車前子(包)1兩,活血止痛散1/4瓶,雲南白藥1瓶(兌服)。 主治:清熱消腫,活血通絡。主治:急性創傷性關節炎,疼痛腫脹,運動障礙,苔薄白,脈弦滑數。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