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北棗丹是一個傳統的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黑豆,具有多種功效與用途。首先,黑豆性甘,微寒,具有滋陰補腎的作用,可以調理腎陰虛引起的不適。此外,黑豆富含蛋白質和多種微量元素,如鐵、鋅等,有助於改善體質,增強抵抗力。
黑豆還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對於改善氣血不足的症狀有良好的效果。中醫認為,促進血液循環能幫助身體更好地吸收其他藥材的有效成分,從而提高方劑的整體療效。
另外,黑豆的抗氧化特性可對抗自由基,減少衰老過程中的損傷,十分適合用於養生保健。綜合以上原因,黑豆在北棗丹中的運用,既有助於增強方劑的療效,也能促進身體的整體健康,有助於達到調和陰陽、強身健體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北棗丹主治「走馬牙疳」,此症屬中醫急重口腔病,多見於小兒,以牙齦潰爛、迅速壞死、惡臭流涎為特徵。古籍記載此症因病勢兇猛如「走馬」,故名。其病因多與熱毒熾盛、氣血腐敗相關,或伴穢毒感染。此方外用以蝕瘡去腐、殺蟲止爛,針對牙疳局部腐肉不脫、毒滯不化之病機。
【組成與邏輯推理】
藥物配伍:
- 北棗(大棗):性甘溫,傳統外用可緩和藥性,黏合賦形。此方取其包裹砒石,緩釋其烈性。
- 真砒(砒霜):辛熱大毒,古代用於「蝕惡肉」,具強烈腐蝕與殺蟲之效,能直接消蝕潰瘍腐敗組織。
炮製邏輯:
- 大棗去核填入砒霜,外裹紙泥煅燒存性,意在通過「固濟」煅製降低砒霜的毒性,轉為極細藥灰,使藥性稍緩而專注於局部。
- 燒存性後研粉,符合傳統「丹劑」製法,便於吸附於潰瘍表面。
治療原理:
- 砒霜為核心,其腐蝕性可直接破壞壞死組織,殺滅局部微生物(古人稱「殺蟲」);大棗煅炭後可能具吸附穢液之功,輔助砒霜作用。
- 全方為「以毒攻毒」思路,針對牙疳熱毒腐肉的標急症状,屬外科截治法,非內服調理。
【應用特點】
此方體現古代外科對「急症猛藥」的運用邏輯,以局部的強效腐蝕與清瘡為先,適合未傷及根本的初期潰爛。然其效峻烈,須精準控制劑量與使用範圍。
傳統服藥法
北棗1枚,真砒1黑豆大。大棗去核,納真砒於棗內,外面紙裹訖,泥固濟燒存灰,研極細。
雞毛掃病處。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牙齦腫脹痛牙齦潰爛
相同名稱方劑
北棗丹, 出處:《幼幼新書》卷二十五引《張氏家傳》。 組成:北棗1枚,真砒1黑豆大。 主治:走馬牙疳。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