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弘濟膏中包含黑豆,主要原因有二:
- 補腎益精:黑豆性平味甘,入脾、腎經,有補腎益精、烏髮黑髮之效。弘濟膏主治腎虛腰痛、精血不足等症,黑豆可補腎填精,增強藥效。
- 活血化瘀:黑豆富含花青素、異黃酮等物質,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活絡的作用。弘濟膏中常加入活血化瘀的藥材,黑豆可輔助活血化瘀,促進藥效發揮。
總而言之,黑豆在弘濟膏中扮演著補腎益精、活血化瘀的角色,與方劑整體功效相輔相成。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弘濟膏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下部浸注瘡疥」及「上部頭面(疒斂)蝕等瘡」,乃指濕熱鬱毒所致之皮膚潰爛、瘡疥流膿,或頭面部的慢性腐蝕性瘡瘍(如黃水瘡、疥癬、惡瘡久不收口等)。古代醫家認為此類疾患多因「濕毒壅滯」或「血熱夾風」,故需以「拔毒斂瘡」之法外治。
組成與製劑邏輯推理
主藥雄黑豆:
- 黑豆性味甘平,炒爆後增強溫通之性。
- 《本草綱目》載黑豆能「消腫止痛」,炒後研破更利其油脂滲出,配合酒瓶密閉燻蒸,萃取其「走表透毒」之效,兼可活血。
血余(人髮):
- 血余炭化後性苦溫,傳統用於止血生肌、吸附瘡面濕毒。
- 與黑豆層疊鋪陳,藉密閉蒸餾使二者成分融合,強化「斂瘡拔膿」作用。
特殊製法原理:
- 密封煅燒:以磚井、馬糞火緩燒,類似「乾餾法」,使黑豆與血余在高溫缺氧下裂解,生成具抗菌活性的焦油類物質(碗內油)。此類物質能覆蓋瘡面,形成保護膜,同時抑制病原微生物。
- 酒瓶燻蒸:酒氣上升,攜藥性透達,增強滲透力,符合「酒行藥勢」之傳統理論。
可能功效與治療原理
- 殺蟲止癢:黑豆焦油含酚類成分,可抑制疥蟎及細菌;血余炭吸附滲液,減少瘡面刺激。
- 燥濕斂瘡:高溫裂解後的油脂具收斂性,能促進瘡口癒合,尤適用於「浸淫濕瘡」。
- 溫通血絡:黑豆炒爆後溫性增強,配合酒氣,改善局部氣血壅滯,助毒外發。
此方體現「以毒攻毒」之外治思維,透過特殊製劑工藝,將尋常藥材轉化為「焦油類」外敷劑,符合古代對「頑瘡需峻藥」的臨床經驗。
傳統服藥法
雄黑豆(炒)。
上藥炒爆研破,入酒瓶內,與血余相間鋪之七八分滿,以鐵絲罩口,或槐、柳枝塞之,次將方磚一個,中鑿一孔,以瓶口倒合於磚,口內泥封密,再次挖地一井,井內安碗一個,將磚蓋井上,以瓶口對碗為要,磚四圍封密,勿令通風,次以乾馬糞堆磚上,以埋過瓶底為度,尖上燃火焚之,過宿俟灰冷,取出碗內油。
以鵝翎蘸掃患處。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疥癬
相同名稱方劑
弘濟膏, 出處:《外科大成》卷二。 組成:雄黑豆(炒)。 主治:下部浸註瘡疥,及上部頭面(疒斂)蝕等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