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豆散

雄豆散

XIONG DOU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

寒性指數

10

熱/寒比例

極寒 (0.1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3%
心經 33%
腎經 33%
脾經
心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雄豆散中包含黑豆,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補腎益精:黑豆味甘性平,入腎經,具有補腎益精、烏髮黑髮之效。雄豆散常用於治療腎虛引起的腰膝酸軟、頭髮早白、男子精液稀薄等症狀,黑豆的補腎益精作用有助於改善腎虛症狀。
  2. 活血化瘀:黑豆還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改善血液循環,促進血液流通,對於治療瘀血阻滯引起的疼痛、腫脹等症狀有一定的幫助。雄豆散中加入黑豆,可以增強方劑的活血化瘀效果,提高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雄豆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雄豆散主治「風,腰腳不隨,筋急,行履不得」,意指其針對風邪侵襲經絡所致的下肢無力、筋肉拘急、行動障礙等症狀。此類病證在傳統中醫歸屬於「風痺」「痿證」範疇,多因風寒濕邪阻滯經脈,氣血運行不暢,筋骨失養而成。方中以黑豆為君藥,取其生發之性(通過發芽)強化祛風通絡、活血強筋之效,輔以溫酒行藥勢,共奏散風除痺、舒筋活絡之功。


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1. 雄黑豆之用

    • 選材特點:「緊小者」黑豆,傳統認為此類豆形質堅實,入腎經之力更專,符合「以形補形」思維,對應腰腳筋骨之需。
    • 發芽工藝:令豆生櫱(發芽)至半寸,此時黑豆生機勃發,中醫視為「得少陽生發之氣」(《本草綱目》),能疏泄筋骨鬱滯。且發芽後性味由甘平轉為微辛散,增強祛風活絡之效。
    • 炒製存性:炒熟但「不退皮」,保留皮層之活血成分(如花青素),符合「皮走表、達肢節」的取象理論。
  2. 配伍與服法

    • 溫酒送服:酒性辛溫,能通行十二經絡,助黑豆散開泄風邪,引藥力直達下焦腰膝。
    • 療效驗證:「半月後患處觸動」提示藥效累積後,風邪得散,氣血始通,故出現局部反應(如痠麻、溫熱感),屬「藥邪相爭」之佳兆。
  3. 治療原理

    • 祛風解痙:黑豆櫱與溫酒協同,辛散走竄,疏散經絡風邪,緩解筋急拘攣。
    • 補腎活血:黑豆本質仍具補益腎氣、活血利水之功,通過「通中有補」防止疏散過度傷正。
    • 生發助陽:豆櫱象徵春生之氣,應肝木條達之性,可調暢氣機,改善下肢痿弱不用。

綜論

雄豆散以黑豆發芽為核心,結合中醫「取象比類」與「生發療法」,通過藥材形質與工藝的巧妙轉化(豆→櫱→散),將尋常食物轉為治療風痺之劑。其原理強調「從腎治風」「以芽通絡」,體現古代「藥食同源」的靈活運用,尤其適合風邪鬱滯兼腎虛血滯之證。

傳統服藥法


雄黑豆(緊小者)不限多少。
上以新汲水淨淘,漉乾,頻灑水,候生櫱才及半寸,曬乾炒熟,不退皮為散。
每服2-3錢匕,溫酒調下,日3次。至半月後,所患處覺有觸動是驗。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手指緊繃難以伸直

相同名稱方劑


雄豆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八。 組成:雄黑豆(緊小者)不限多少。 主治:風,腰腳不隨,筋急,行履不得。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