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齒散
BEI CHI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普濟方》卷八十四引《聖惠》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貝齒散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某些特定的皮膚病和口腔疾病。而其成分之一的鉛丹,主要是由鉛和硫化物所組成,具有消腫、止痛的功效。在中醫理論中,鉛丹被認為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能夠有效地解決由內熱引起的疾病。然而,鉛丹的使用需謹慎,因其含有重金屬鉛,可能對人體造成毒害。
在古代醫學中,許多方劑使用鉛丹是基於其療效和中藥的配伍原則,但現代醫學已經不建議使用含鉛的藥物。隨著對藥物安全性的重視,許多醫療機構已開始淘汰鉛丹及其相關方劑。使用鉛丹的歷史背景使得貝齒散在某些病症的治療上有其歷史依據,但在現代醫療中,應優先考慮安全有效的替代品,以降低重金屬中毒的風險。
主治功效
貝齒散
- 組成:鉛丹。
- 性味:鉛丹微寒,味甘、澀,有毒。
- 歸經:未記載。
- 功效:清熱散結,解毒消腫。
- 主治:突然得了某種疾病,生在脖子上的腫塊想要溢出,並在眼睛內長出浮翳珠管。
-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研末,敷患處。
- 注意:鉛丹有毒,外用時應避免接觸眼睛、口鼻等粘膜部位,不宜久用,久用則傷正氣,應在醫生或藥師的指導下使用。
成分介紹:
- 鉛丹:性微寒,味甘、澀,有毒。外用治瘡瘍腫毒、丹瘤諸瘡、蛇蟲咬傷。鉛丹辛能散結,寒能清熱,以其辛寒之性,故能散腐肉之結,清腐肉之熱。鉛丹外用時,應注意避免接觸眼睛、口鼻等粘膜部位,不宜久用,久用則傷正氣,應在醫生或藥師的指導下使用。
總結:
貝齒散是中藥方劑之一,具有清熱散結,解毒消腫的功效。主治突然得了某種疾病,生在脖子上的腫塊想要溢出,並在眼睛內長出浮翳珠管。由鉛丹組成。外用時,應避免接觸眼睛、口鼻等粘膜部位,不宜久用,久用則傷正氣,應在醫生或藥師的指導下使用。
傳統服藥法
貝齒7枚(燒為末,細研),真珠1分(搗羅末,細研),龍腦(研)半錢。
上為末。
每點如黍米大於翳膜上,日3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貝齒散, 出處:《聖惠》卷三十三。 組成:貝齒(燒灰)半兩,手爪甲(燒灰)半兩,龍骨半兩。 主治:眼生珠管。
貝齒散, 出處:《聖惠》卷三十三。 組成:貝齒1分,琥珀1分,朱砂半兩,龍腦半兩,馬牙消1分。 主治:眼久翳障不癒。
貝齒散, 出處:《普濟方》卷八十四引《聖惠》。 組成:貝齒(燒,研)1分,鉛丹(再研)1分。 主治:風毒,卒生胬肉欲滿,及生浮翳珠管。
貝齒散, 出處:《聖惠》卷七十二。 組成:貝齒1兩,葵子3兩,石燕2兩,滑石2兩。 主治:婦人結熱成淋,小便引痛,或時溺血。或如小豆汁。
貝齒散, 出處:《聖惠》卷七十九。 組成:貝齒4枚,葵子1兩,石膏1兩,滑石1兩,阿膠半兩(搗碎,炒令黃燥)。 主治:産後小便淋,疼痛,或時便血,或如豆汁,或如稠膠。
貝齒散, 出處:《聖惠》卷六十二。 組成:貝齒3分,黃耆3分(銼),當歸3分,赤芍藥3分,生乾地黃3分,黃連3分(去須),川升麻3分,桂心3分,犀角屑1分半,甘草半兩(生銼)。 主治:排膿止痛。主治:發背潰後,膿水不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