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雲膏

烏雲膏

WU YUN GAO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27

寒性指數

8

熱/寒比例

(3.38)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3%
肝經 33%
腎經 16%
大腸經 16%
脾經
肝經
腎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烏雲膏中加入松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收斂生肌: 松香具有收斂止血、生肌止痛之效,能促進傷口癒合,對於外傷、潰瘍、濕疹等症狀,有助於收斂傷口,防止感染,加速傷口癒合。
  2. 固澀止癢: 松香亦有固澀止癢之效,對於濕疹、皮膚瘙癢等症狀,能起到止癢消炎的作用,並能幫助乾燥脫屑的皮膚恢復光澤。

總體而言,松香在烏雲膏中發揮著收斂生肌、固澀止癢的作用,有助於治療各種皮膚病。

烏雲膏是一種傳統中藥外用方劑,主要用於治療皮膚病、燒傷及癬癲等病症。其中,硫磺作為其重要成分之一,具有獨特的藥理作用。首先,硫磺具有良好的抗菌和抗真菌效果,能有效抑制及殺死皮膚表面的細菌和真菌,這對於治療如癬病等皮膚感染尤為重要。其次,硫磺能促進皮膚細胞的代謝,加速痘痘、粉刺等皮膚問題的恢復,還能減少皮脂分泌,預防油脂阻塞毛孔。此外,硫磺對於皮膚的消炎作用也不容小覷,它能減輕皮膚的紅腫和癢感,舒緩患者的不適。再者,硫磺在中醫理論中富含微毒,能驅風散寒,調理體內不平衡,對於某些因外邪引起的皮膚問題具有輔助療效。因此,硫磺的添加使得烏雲膏在局部治療方面具有了更為全面的功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烏雲膏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1. 頭癬、膿疥:皮膚瘡瘍、濕疹癢痛流膿者,此方外敷可收斂濕毒、止癢殺蟲。
  2. 下部寒濕瘡:下體濕瘡(如陰囊濕疹),因「寒濕」鬱滯肌膚,針砂醋製可溫行散寒,蕎面吸附濕濁。
  3. 胎瘡、奶癬:小兒胎毒或哺乳期濕熱引發之皮膚病,方中醋腐蝕性弱而能解毒,適合嬌嫩肌膚。
  4. 破津脂水作癢:瘡面滲出脂水,針砂收斂瘡口,醋製後緩和刺激性,兼能抑菌止癢。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針砂(醋製)

    • 性味:酸澀微寒(醋煮後轉溫)。
    • 作用:醋煎後增強收斂殺蟲之效,針砂本身為鐵屑,可「磨刮」瘡面穢垢,促進癒合。鐵與醋反應生成醋酸鐵,具輕微腐蝕性,可去腐生新。
  2. 醋(1升)

    • 醋具「消癰腫、散水氣」之效,能軟堅散結,助針砂滲透瘡瘍深部。其酸性可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常見皮膚致病菌。
  3. 蕎面(8錢)

    • 蕎麥性涼,能「實腸胃、益氣力」,外敷時黏附力強,形成保護膜。其澱粉結構吸附滲出液,緩解濕瘡浸淫,且含蘆丁(Rutin),可減輕皮膚炎症反應。

協同機制

  • 針砂與醋共煎,生成鐵化合物收斂瘡面;蕎面調製為糊後延長藥效停留時間,形成「吸附-收斂-解毒」循環。
  • 全方針對「濕毒夾寒」之瘡瘍,通過化學反應(鐵醋化合)與物理吸附(蕎面)雙重作用,達到去腐、燥濕、止癢之效。

延伸推理:烏髭鬢用途的聯繫

原方提及「烏髭鬢」(染黑鬚髮),可能基於:

  1. 針砂醋化後產生黑色沉澱(醋酸鐵),暫時附著毛髮;古法染髮常以金屬鹽(如五倍子合鐵)生成黑色化合物。
  2. 蕎面糊固定色素,荷葉包裹促進滲透。後續使用「烏雲散」可能含沒食子酸等成分,強化染色效果。

此方從皮膚科延伸至美容用途,顯示古人對藥物配伍的靈活應用。

傳統服藥法


針砂2兩,醋1升,蕎面8錢。
烏髭鬓。
上藥前二味,入鐵銚內同煎十餘沸,入蕎面為糊,稀稠得所,溫上髭鬓,用荷葉包,或用手帕裹一時辰,以溫水洗淨,次入烏雲散。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疥癬皮膚癬菌病(鼠蹊肛門周圍)

相同名稱方劑


烏雲膏, 出處:《外科大成》卷三。 組成:松香末2兩,硫黃末1兩。 主治:頭癬,膿疥,下部寒濕瘡,胎瘡,奶癬。一切瘡痍,破津脂水作癢。

烏雲膏, 出處:《禦藥院方》卷十。 組成: 烏雲膏(《禦藥院方》卷十。)出處:《禦藥院方》卷十。組成:針砂2兩,醋1升,荞面8錢。主治:烏髭鬓。 。 主治:烏髭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