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硫丸

梅硫丸

MEI LIU W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31

寒性指數

1

熱/寒比例

極熱 (31.00)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25%
脾經 25%
肝經 25%
大腸經 25%
腎經
脾經
肝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梅硫丸中加入硫磺,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驅蟲殺蟲: 硫磺具有殺菌、殺蟲的功效,可有效驅除體內寄生蟲,如蛔蟲、蟯蟲等,並能抑制其生長繁殖。

2. 解毒消腫: 硫磺可解毒消腫,對於由蟲毒引起的皮膚病、瘡瘍、腫毒等,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硫磺性溫燥,使用時需謹慎,需在醫師指導下使用,避免過量服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梅硫丸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心痛服辛劑反甚者
此方所治之心痛,當屬陰寒凝滯、虛陽浮越所致。患者服用辛溫發散之劑(如桂枝、生薑、附子等)後,症狀非但不減,反見加劇,緣因辛熱藥性走竄,雖能散寒,卻可能助虛陽上衝,或耗散真陰,使陰寒內伏而陽氣浮越,形成「寒格」之證。梅硫丸以酸收與熱藥並用,旨在協調陰陽、斂降浮陽、溫散沈寒,使寒邪得溫而化,浮陽得酸而斂,故立效。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冰梅(去核)

    • 性味:酸澀平,斂氣生津。
    • 作用:梅肉酸收,能斂降浮越之陽氣,緩解辛熱藥所致之氣機上逆;其酸味亦可固護陰液,防止硫黃辛熱傷陰。古云「酸以收之」,正合此義。
  2. 生硫黃

    • 性味:大熱純陽,溫補命門。
    • 作用:直入下焦,溫補腎陽、驅逐沈寒。硫黃之熱性與冰梅之酸收相配,形成「熱藥酸收法」,既能溫散寒邪,又可避免辛散耗氣之弊。

配伍核心

  • 酸熱並用,標本兼治:以硫黃治本(溫腎散寒),以冰梅治標(斂陽止痛)。
  • 動靜相制:硫黃性走而梅性守,一熱一酸,相互制約,使藥力沉降於下焦,不致助虛陽上衝。
  • 針對「寒格」病機:寒邪內伏而陽氣外浮,酸收引陽入陰,熱藥破陰回陽,共奏陰陽調和之效。

推理可能功效延伸

除原文所述「心痛」外,此方或可擴用於:

  • 陰寒腹痛:下元虛冷,腹中冷痛,得熱則減。
  • 虛陽上越之頭痛:頭面熱痛而足冷,屬上熱下寒者。
  • 寒凝經絡之痹證:關節冷痛,遇寒加劇,伴陽氣不足之象。

總結

梅硫丸以簡潔配伍展現「溫斂並施」之妙,針對複雜寒熱錯雜證(尤以服辛藥反劇者),透過酸收與大熱之藥性協同,既祛內寒,又防陽越,體現中醫「相反相成」的辨治思維。其用量之秘,或在于硫黃需視寒邪輕重調整,以患者耐受為度,然關鍵在於酸熱比例之平衡。

傳統服藥法


冰梅1個(去核),生硫黃。
酸熱以收散寒。
上為末,相和搗勻,以可丸為度,作一丸。
白湯送下。立愈,病不再作。
方中生硫黃用量原缺。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心肌炎心臟病心臟痛心絞痛胃及十二指腸炎心肌梗塞肺性心臟病心包炎風濕性心臟病

相同名稱方劑


梅硫丸, 出處:《赤水玄珠》卷四。 組成:冰梅1個(去核),生硫黃。 主治:酸熱以收散寒。主治:心痛服辛劑反甚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