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黃不二散

硫黃不二散

LIU HUANG BU ER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31

寒性指數

1

熱/寒比例

極熱 (31.00)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25%
脾經 25%
肝經 25%
大腸經 25%
腎經
脾經
肝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硫黃不二散以硫磺為主要成分,乃因硫磺性味辛溫,入肝經,具有以下功效:

  1. 殺蟲止癢:硫磺為傳統殺蟲藥,可抑制皮膚寄生蟲,有效治療疥瘡、濕疹、皮膚瘙癢等症。
  2. 溫陽散寒:硫磺具有溫陽散寒之效,可治療風寒濕邪引起的關節疼痛、肢體麻木等症狀。

硫黃不二散利用硫磺的這些特性,針對外感風寒濕邪及皮膚寄生蟲引起的疾病,起到驅邪止癢、溫陽散寒的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硫黃不二散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楊梅結毒,發于咽內,腐爛疼痛,湯水難入者」。楊梅結毒即梅毒晚期所生之潰瘍腫瘍,多因毒熱熾盛、腐蝕肌膚黏膜所致。病位在咽喉,可見黏膜潰爛、劇痛難忍,甚則妨礙飲食。此證屬熱毒蘊結、血肉腐敗之重症,須以攻毒殺蟲、拔毒斂瘡為治,方中硫黃與靛花配伍,意在直折毒勢,速解急症。

組成與治療原理邏輯分析

  1. 硫黃(1錢)

    • 性味辛溫,大熱有毒,歸腎、大腸經。
    • 外治功效卓著,能殺蟲止癢、拔毒化腐,傳統用於疥癬、惡瘡、陰疽等症。其熱毒之性可「以熱攻熱」,反佐以清解局部腐潰之熱毒;另硫黃揮發之氣可穿透黏膜,直達病所,抑制毒邪蔓延。
  2. 靛花(1分)

    • 即青黛加工製品,性味鹹寒,歸肝、肺、胃經。
    • 清熱解毒、涼血消斑,善治喉痺口瘡、丹毒癰腫。其寒涼之性能制硫黃溫燥,協同強化清解血分毒熱之效;且色青入肝,可疏泄肝經鬱火,減咽喉腫痛。

配伍邏輯與作用機制

  • 寒熱並用:硫黃溫熱攻毒,靛花寒涼清熱,二者相反相成,既避免硫黃助火之弊,又增強解毒效力,針對熱毒腐潰之病機。
  • 外用內服法:雖為內服散劑,然以涼水調服(涼水助靛花清熱),可引藥上行咽喉,局部發揮殺菌斂瘡之效。硫黃揮發成分或能抑制梅毒螺旋體,靛花抑制炎症反應,共奏消腫止痛、促進黏膜修復之功。

結論
此方簡峻猛烈,取硫黃「以毒攻毒」之性速破結毒,佐靛花清熱防其助火,體現「急症用峻藥」之思路。然須精準辨證為陽熱熾盛之實證方可投用,虛寒或誤治恐致變證。

傳統服藥法


硫黃1錢,靛花1分。上為細末。
以涼水1大酒杯調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硫黃不二散, 出處:《外科正宗》卷三。 組成:硫黃1錢,靛花1分。 主治:楊梅結毒,發於咽內,腐爛疼痛,湯水難入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